人與人猿存在某種親緣關係,具有共同的祖先。約6500萬年前,一顆寬度約16公里的大型隕石撞擊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上,造成巨大災難,當時地球上包括恐龍在內的三分之二的動物物種消亡滅絕(恐龍滅絕原因未定,此種說法只占其一),爬行動物的黃金時代結束,原始哺乳類動物逃過劫難經過漫長歲月存活下來,之後迅速進化,才形成了現在的人類。
這是我們今天高度總結的人類進化史。具體步驟是:從舊世界的猴子—猿猴類(獼猴、金絲猴、狒狒與猿)—猿—類人猿—猿人—智人—直立人—智人—人。科學家們對此有很多細說,但老百姓們似乎沒有那麼多耐心,用一句話就將此概括了起來:人是由猴變來的。但是,猴子又是誰變來的呢?這就有了物種起源與理化理論的學說。在這個中間,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想起達爾文。
1858年7月1日達爾文與華萊士在倫敦林奈學會上宣讀了關於進化論的論文。後人稱他們的自然選擇學說為達爾文·華萊士學說。次年,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系統地闡述了他的進化學說。主要有這樣兩個觀點:第一,物種是可變的,生物是進化的;第二,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動力(總結起來就是優勝劣汰中的變異)。其後,生物學家很快接受了這個事實,進化論從此取代神創論,成為生物學研究的基石。
在中國的歷史上,最早提出這套理論的是莊子,要比達爾文最出2000多年,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莊子·外篇·至樂》有這樣一段話:種有幾,得水則為,得水土之際則為蛙蠙之衣,生於陵屯則為陵舄,陵舄得郁棲則為烏足。烏足之根為蠐螬,其葉為胡蝶。胡蝶胥也化而為蟲,生於灶下,其狀若脫,其名為鴝掇。鴝掇千日為鳥,其名為干余骨。干余骨之沫為斯彌,斯彌為食醯。頤輅生乎食醯,黃軦生乎九猷,瞀芮生乎腐蠸。羊奚比乎不箰,久竹生青寧;青寧生程,程生馬,馬生人,人又反入於機。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
這段話核心的部分在於:久竹生青寧,青寧生程,程生馬,馬生人。如何譯文有很多的爭議。
李輝,復旦大學教授,在相關中華文明起源的演講里,認為莊子是用古楚語的專有名詞稱呼動物,翻譯過來就是:蠑螈演化出鼩鼱,鼩鼱演化出樹鼩(或者松鼠),樹鼩演化出獼猴,獼猴演化出人。並認為這種認識與現代進化生物學的研究結果一般無二:生物學的「人科」就包括了黑猩猩屬、大猩猩屬、紅猩猩屬和我們真人屬。人科動物都有很高的智力。僰猿智力相當於10歲的人類兒童,黑猩猩相當於6歲兒童,大猩猩和紅猩猩能達到4歲。所以,「來自猩猩的你」並非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李輝《中華文明起源時間前推5000年 不應以青銅器為標準》2015-01-09,文匯報 )
這就是說,老百姓常說的那句話「人是由猴變來的」最早是由莊子提出的,但核心的問題是這在當時為什麼就沒有引起轟動呢?我們分析主要存在這樣兩個問題:一是莊子的身份;二是社會的環境。
莊子的身份很簡單,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有很多的「家」,但卻沒有科學家這一說。不是科學家,說出來的話就不會權威,至少會給人一種非專業的感覺,所以,也就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把這種說法延伸至整個社會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情,比方說,到了今天一個農民去寫小說、一個工人去搞發明,等等,這些「不務正業」的行為都會受到譏笑的,而且,即使能夠取得成功,也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被認為是不靠譜的事情,不會引起太多的關注。
社會的環境。這個很複雜,其實在莊子的身份里,我們已經涉及了一些,但還不完全。我們似乎察覺了這樣一個規律,即人們常說的在什麼樣的時段做什麼樣的事情。在莊子所在的那個社會裡,人們都認為人是神造的,而莊子說「馬生人」當然有些不合時宜。這不光是中國,就全人類而言,都是一樣的,都曾在相當長的時間被「神」困擾著。
我們都知道,王充是我國東漢時期的一位偉大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和無神論者。他寫了寫作了《論衡》八十五篇,二十多萬字,解釋萬物的異同,糾正了當時人們疑惑的地方。其中《訂鬼》已是中學課文。訂正當時社會上流行的對鬼的認識。但是,他始終被認為是一個「揚己抑祖」的人,即使到了清代,他亦逃不過這一「罪名」,當時,無論是官方,還是清代學者個人,都認為他是一個毀祖譽己的小人和破壞名教的千古罪人。對其作品一律不予刊刻和校注。
達爾文的情況也是一樣的,在他《物種起源》面世後,依然受到當宗教狂熱者攻擊,稱其相違背「創世說」。但是,這個時候已經到了1860年,「戰鬥」著的也不是達爾文一個人了,人類社會已經具備了打破「神話」的集體意識,正所謂時間到了、火候到了。
現在,讓我們一起把莊子的這段話再翻譯一篇,以示向先輩的致敬:物類千變萬化源起於微細狀態的「幾」,有了水的滋養便會逐步相繼而生,處於陸地和水面的交接處就形成青苔,生長在山陵高地就成了車前草,車前草獲得糞土的滋養長成烏足,烏足的根變化成土蠶,烏足的葉子變化成蝴蝶。蝴蝶很快又變化成為蟲,生活在灶下,那樣子就像是蛻皮,它的名字叫做灶馬。灶馬一千天以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叫做干余骨。干余骨的唾沫長出蟲子斯彌,斯彌又生出蠛蠓。頤輅從蠛蠓中形成,黃軦從九猷中長出;蠓子則產生於螢火蟲。羊奚草跟不長筍的老竹相結合,老竹又生出蠑螈;蠑螈演化出鼩鼱,鼩鼱演化出松鼠,樹鼩演化出獼猴,獼猴演化出人,而人又返歸造化之初的混沌中。萬物都產生於自然的造化,又全都回返自然的造化。
這裡說的「幾」我們可以理解為道,生萬物的道。(文/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