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石室,勝似石室
5月8日,石室中學與成都石室外語學校(簡稱「石室外語」)發布聯合公告,「石室外語」擬更名為「成都協同外語學校」或「成都市金牛區協同外語學校」(以審批和登記機關核定為準)。
有人熱議:第一所與「四七九」脫鉤的學校已確立,自力更生的時代來了。
2020年6月16日上午9時30分,學校在藝術樓隆重舉行更名典禮暨新校名啟動儀式。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教科院相關領導、學校全體師生及家長代表共同見證。
從此,成都石室外語學校成為歷史,成都協同外語學校誕生!
1
第一所與四七九脫鉤的民辦學校「腰杆越來越硬」
18載風釀雨潤,協同教育成果一流。
學校小學、初中常列區域前茅,高中先後有16名學生考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每年均有一大批全面發展、多元發展的學生被哈佛大學、麻省理工、羅馬美術、日本早稻田等知名大學錄取。
更名典禮上,清華大學博士、學校創始人、校長陳代軍先生說:
校名變了,辦百年名校的信心和決心沒有變。離去的正在到來,夢想的正在成真。風雲在變換,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精英將在這裡誕生。
北大學子李智仁說:協同教育,每一位學生身上存在的無限可能,被放大、落地。
清華學子高翔說:「我是協同教育的參與者,非常贊同協同教育和五維教學模式,老師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未來發展的指引者,讓我們明確未來的路並為之努力奮鬥。」
學霸張凱科說:「協同教育重要的不止是成績,還有對性格的塑造,學校的五維教學教會我在大學中更好地自我管理、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任教17年的高中物理學科王波老師說:「我教過的一個學生,進校時沉默寡言、默默無聞,在學校協同教育環境中學習成長,順利考入電子科大,碩士與博士都在清華大學就讀,畢業後進入一家央企工作,從事軍工電子對抗系統項目研發並擔任項目組長。」
2
「不開分校。辦,就要全力以赴辦好,就要辦百年名校!」
清華大學博士、成都協同外語學校創始人、校長陳代軍先生
「2003年,我創立學校的初心,就是想做一所不一樣的學校,在基礎教育中建立探索發展的高地,培養『協作應變,學習創新,誠信仁愛,負責感恩』的具有中國情懷的世界精英!」
2003年,清華大學博士生陳代軍先生創辦了成都石室外語學校,擔任學校校長。
建校之初,學校設有初中部和高中部,辦學規模僅200餘人。
2006年,學校小學部創立,最初規模僅30餘人,全校規模500餘人。
2010年,學校附屬幼兒園創立,彌補了學前教育空白,15年一貫制學校雛形初顯。
2014年12月,陳代軍先生原創主編的《協同教育》書籍第一次出版。
2015年3月20日,學校公眾微信號首篇消息發布,10月,《協同優質班級,協同高效課堂實施預案》系列叢書出版。
2016年開始,學校硬體開始升級改造。藝術樓、樓頂花園、功能教室、小學部、宿舍等相繼升級完畢。協同教育主張以全球化為背景,面向未來。
2018年,學校與科技企業合作,著力打造智慧校園。
2018年7月,學校被湖南衛視公益類節目《少年說》選中,成為在川唯一合作學校,播出後全網收看人數近兩千萬。
2019年,學校辦學規模達5000餘人。協同教育研究(預備)院成立,董事長陳代軍先生提出「高中做精,初中做強,小學做大」的辦學思路,為學校發展指明方向。
2020年,全校師生學生5000餘人。成都協同外語學校(原成都石室外語學校)發展成為金牛區最大的k15民辦單體學校。
3
「不計成本地「燒錢」,大力升級校園軟體、硬體」
從2003年一手創辦學校起,17年里,陳代軍先生親自參與校園一樹一景的設計,遍訪深山找尋樹種,不惜花費重金從國外運回珍貴的羅漢松樹種,細緻到落實植樹地點、坑點分布、後勤服務保障等,都親自參與,甚至廢寢忘食。
名貴古樹
「關注生命,發展潛能,讓人與自然協同融合。」
石室外語校園裡古木參天,鬱鬱蔥蔥,協同教育理念與這些高大的樹木渾然一體,透出濃厚的學術氣息,學生的琅琅書聲與鳥叫蟲鳴組成一幅人與自然的和諧畫卷。
學校斥資千萬打造現代設備設施一流,標準完善的體育場館,專業設備齊全,裝潢一新,智慧高雅,能充分滿足師生各類社團活動需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全面發展服務。
室內運動館效果圖
提高教師待遇,讓教師心無旁騖教學。
目前,學校專家特級教師占8%、高級教師占45%、中級教師占40%,同時設有協同教育研究院,承擔教育創新和教師培訓雙重任務,為教師搭建「橫看世界,縱看百年」的成長平台,促進教師成為導師、成為專家、成為創新教育的新人。
微信訂閱號:ssyy200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d2DvXIBfGB4SiUwNe7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