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需強勁內需企穩,7月宏觀經濟延續向好態勢

2024-08-16   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智 北京報道

7月份,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以及國內暴雨洪澇、極端高溫等短期因素帶來的擾動,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延續向好態勢。

「從主要經濟指標運行情況看,在宏觀政策加力實施作用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生產需求繼續恢復,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新動能培育壯大,經濟運行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8月15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表示。

不過,在市場人士看來,從數據來說,7月經濟數據仍有壓力。「7月經濟數據可以說是喜憂參半。一方面,出口保持高景氣度,加之促消費政策的推動,需求端實現了小幅回升;另一方面,出口前景的不確定性上升,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導致生產和投資增速放緩,建築和裝備製造產業鏈均有所降溫。」紅塔證券宏觀分析師楊欣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也表示,除去天氣等臨時性因素影響,短期經濟動能或仍在探底。其中生產端加權平均同比增速基本持平6月,而需求端數據整體偏弱,外需仍然好於內需。

「展望未來,除了已經出台的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新等政策落地,增量政策出台可期。」張文朗表示。

外需質升量增

從數據來看,7月經濟一個亮點是,進出口實現了質升量增。

7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6.5%,比上個月加快0.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6.5%,進口增長6.6%,都保持較快增長。

「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6.4%,較6月的3.8%進一步提升,或印證7月海關出口數據受颱風等短期因素影響。整體來看,外需或仍然好於內需,支撐製造業。」張文朗表示。

更重要的是,貿易結構也在不斷升級優化。1—7月份,機電產品出口額占出口總額比重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出口額占比達到59%,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集成電路、船舶等產品出口都實現快速增長。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5.1%,提高2.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重點產品出口優勢繼續得到鞏固。1—7月份,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出口額同比增長11.6%,家用電器出口額增長18.1%,集成電路出口額增長25.8%,船舶出口額增長84.4%。

對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形勢也不斷向好。1—7月份,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額同比增長7.1%;其中對東協增長10.5%,對美國、韓國進出口額分別增長4.1%和8.0%,增速都有所加快;對歐盟的進出口額同比由降轉增。

劉愛華表示,儘管國際環境深刻變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外部不確定因素較多,但我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具有產業體系完備、創新性強的供給優勢,在高水平對外開放政策引領下外貿主體活力足、增長韌性強的優勢不斷顯現,外貿韌性和競爭力不斷鞏固增強,將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發揮積極作用。

不過,市場人士也表示,雖然出口在過去半年趨於復甦,但仍面臨許多不確定性。一方面,美國經濟特別是製造業下行壓力陡增,近期全球市場甚至開啟「衰退交易」;另一方面,關稅風險上升,11月美國大選結果和歐盟電動車關稅終裁結果都存在不確定性。

生產供給穩定增加

而從內需來看,生產供給也在穩定增加。

當前,我國市場潛力、政策效力有望帶動國內需求繼續恢復。今年以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穩步推進,高端製造、數字經濟、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步伐穩健,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產業提質升級為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力和新優勢,進一步拓展了發展空間。

同時,近期出台的《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將逐步落地實施,隨著促消費政策的持續顯效,市場需求繼續恢復,商品零售有所加快,服務消費潛力繼續釋放,市場銷售增速回升。

據了解,各地區各部門加力推動消費提質升級,不斷圍繞國潮新品、區域特色優化消費供給,親子游、演出遊、賽事游、影視游等新型融合式消費快速發展,成為帶動消費增長的亮點。加上下階段中秋、國慶、元旦等假日到來,國內消費市場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

展望未來,我國經濟發展仍是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會改變。

「下階段,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中央政治局會議決策部署,不折不扣抓好各項改革任務和宏觀政策落實落地,以改革為動力促進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劉愛華表示。

不過,楊欣也對本報記者提醒,鑒於當前形勢,現有政策效果需進一步加強,同時,及時推出新一輪逆周期調控政策顯得尤為重要。

政策應進一步加碼

7月底政治局會議提出,要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內需。下半年要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國內需求,經濟政策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目前還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期,製造業生產和投資恢復的進度客觀上存在差異,經濟運行出現分化,這是客觀存在的。但隨著經濟總體持續回升向好以及需求持續恢復,目前供需關係正在逐步改善之中。」劉愛華表示。

從政策端看,當前,宏觀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效應持續釋放。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有利於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有利於激發經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將進一步凝聚社會共識、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內生動能。

當前,各項政策正在落地見效,前期部署的「兩新」「兩重」等重大舉措正在加快推進,專項債、超長期國債等加快發行,也將有效轉化為實物工作量,同時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增強,將有助於形成推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合力,為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提供有利條件。

一系列政策下,價格水平也呈現了低位溫和回升。7月份,CPI同比上漲0.5%,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擴大0.4個百分點。PPI的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3個百分點,呈現波動收窄態勢。

「我們統籌安排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隨著相關政策的逐步落地顯效,需求不足的問題也將會逐漸得到有效改善,供需關係也會進一步趨於均衡,價格運行狀況也有望隨之逐漸好轉。」劉愛華表示。

總的來看,儘管面臨不少風險挑戰,中國經濟發展仍是有利條件占優,有基礎、有條件戰勝發展和轉型中的問題,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當前,關鍵是要抓好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貫徹落地,推動各項決策部署有效落實,把發展潛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劉愛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