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聲音】從所有傳感器到所有射手——聯合全域指控(JADC2)系統的建設方向走錯了嗎?

2021-02-03     國防科技要聞

原標題:【智庫聲音】從所有傳感器到所有射手——聯合全域指控(JADC2)系統的建設方向走錯了嗎?

來源: 海鷹資訊作者:胡冬冬

自2019年底美軍高層達成關於聯合全域指控(JADC2)的共識以來,JADC2幾乎已成為美軍全軍上下共同追求的一大願景。針對這一共同願景,勾畫最為形象、傳播最為廣泛、最為深入人心的描述莫過於—— 通過建設聯合全域指控網絡,可在整個戰區隨時隨地「連接所有傳感器與所有射手」。

比如:

「未來對抗環境下的作戰將由聯合全域指控(JADC2)系統賦能,JADC2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作戰域連接任意傳感器與任意射手。」

——美軍聯參需求局局長RonBoxall

「聯合全域指控(JADC2)系統是指將來自全域內所有部隊的分布式傳感器、射手和數據相連接,通過在規模、速度和各層級的分布式任務指揮實現指揮官的意圖。」

——美國空軍作戰集成能力(AFWIC)辦公室

「聯合全域指控(JADC2)系統將採集所有傳感器信息並連接所有作戰人員。」

——美國國防部官網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聯合全域指控(JADC2)「將整個戰區各種殺傷鏈節點無縫連接起來、形成跨域殺傷網」的這個構想,聽起來非常美好。但就在最近,這個構想遭到了一些質疑。

2021年1月14日,美國哈德森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布萊恩·克拉克(BryanClark)(曾在美國海軍與海軍部服役25年,2013年11月加入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2020年2月從CSBA轉會進入哈德森研究所)在一篇評論文章中指出, 目前美軍中廣泛流傳的JADC2的建設目標——將整個戰區每一個傳感器與每一個射手連接起來——將導致美軍打一場錯誤的戰爭。

主要觀點如下:

1、追求「從所有傳感器到所有射手」的連接,既不現實,也將造成資源極大浪費

儘管JADC2是美國軍方的最高優先事項之一,但軍方和工業界領導人仍然對JADC2感到困惑。他們將其描述為一種通信架構、一種數據共享方法、一種作戰概念或一種決策工具,說法不一。

目前大多數關於JADC2的討論,都提到「將整個戰區的每一個傳感器與每一個射手連接起來」,但 這個目標是錯誤的,這可能會造成經費和精力的大規模錯配。

為避免重返21世紀之初「網絡中心戰」概念失敗的老路,應盡力讓美軍領導人不再追求對整個戰區的態勢感知與控制。美軍與強敵在對抗性電磁環境下作戰時,傳感器與射手不僅不可能實現完美的連接,而且美軍多代並存的多樣化裝備中,只能確保一部分能在任何特定情況下可用。

國防部不應試圖建立在所有條件下都能支持作戰的固定式分級指揮結構網絡,而應建立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通信條件的指揮關係和能力。因此, JADC2應側重於提供決策支持,減少部隊對廣域網的依賴,改善指揮官的選擇。

2、未來發生大規模消耗戰的可能性極小,應將重點放在運用機動戰樣式應對中低烈度衝突上

JADC2的建設方向是什麼,它又如何支持「聯合全域作戰」(JADO)概念,國防部官員對此總是含糊其辭。

最近美軍高層領導提到「聯合全域作戰」(JADO)概念時,強調火力投送和大量消滅敵軍的思想並不合適。這一思想的前提是直接假設中美之間會打一場大規模的消耗戰。需要看到,近幾年人民解放軍等對手通過低於戰爭水平的行動,正在領土和影響力方面不斷擴張。因此,在這樣一個不太可能發起大規模、高烈度衝突的時代,以大規模火力打擊為特徵的消耗戰思想已不合時宜。

為了與中國競爭, 國防部應把重點放在戰爭升級為高烈度衝突之前的低烈度衝突水平上,破壞中國軍隊和準軍事力量行動的成功。這與DARPA的「馬賽克戰」等機動戰概念更為接近——「馬賽克戰」試圖對敵軍施加多重困境,擾亂其行動,使其無法及時達成目標。

「聯合全域作戰」(JADO)概念對有效投送火力和部隊管理的過分強調,反映了一種「以預測為中心」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不僅存在預測錯誤的風險,而且出於資源組合效率最優的角度考慮,還將縮小指揮官的選擇範圍,從而使得美軍在中低烈度衝突中處於劣勢。

以消耗戰為中心的聯合作戰概念,再加上「以預測為中心」的思維模式,將使美軍與大國競爭對手在中低烈度的對抗中處於劣勢。挫敗中國軍隊和準軍事力量將需要適應性和靈活性——而不是為一場可能永遠不會到來的戰爭提供大規模火力的優化方案。

3、打贏機動戰,需要轉向「以決策為中心」的思維模式,獲得相比對手更多更快更好的作戰選擇

雖然機動戰在一定程度上仍需運用消耗戰戰法,但機動戰更多地是依靠卓越的決策來取得成功。美軍指揮官可通過做出更快更好的選擇,或者延緩和降低對手的決策速度,來獲得對抗優勢。這些策略的本質就是增加「可選擇性」(optionality)。如果一支美軍與解放軍部隊相比有更多的選擇,那麼美軍指揮官比解放軍領導人更有可能更快地選擇更好的行動方案。另一方面,解放軍指揮官的決策,則會因為需要評估並應對美軍更多樣的選擇而受到阻礙。

在「以決策為中心」的衝突中,美軍可通過部署更多的分布式部隊來增加自己的選擇。這些部隊具有足夠的通信能力與互操作性,可通過各種方式組成自己的部隊。像DARPA或各軍種正在開發的決策支持系統,將幫助指揮官對其部隊進行組合,以執行需要的任務。美軍可通過迷惑或干擾敵方傳感器、以呈現更複雜的態勢,或通過降低敵方通信能力,來限制敵方的選擇。

4、JADC2的建設重點應以支持決策為中心,追求對複雜戰場環境的適應性與靈活性

2021年1月初,聯合參謀部J-6部門負責人丹尼斯·克拉爾中將提到, 一些人將JADC2狹義地理解為「從傳感器到射手」的解決方案,這並不恰當,JADC2的重點應是建設支持軍事決策的新手段新方法。克拉爾中將的這一說法為美軍提供了JADC2亟需的目標圖像。

為給美軍創造更大的「可選擇性」空間,JADC2的建設應圍繞「以決策為中心」,將美軍可選的行動方案數量最大化,並對由此給美軍指揮官造成的複雜性進行有效管理。 JADC2不應將重點放在建立一種分級式指揮結構網絡、以實施「以預測為中心」的作戰規劃,而應優先考慮開發決策支持工具,以評估某些行動方案對未來行動「可選擇性」的影響。在此基礎上,美軍指揮官可以執行一種適應性更強的策略,以防止對手實現其目標。

在當今這個時代,大國競爭對手正在尋求除大規模戰爭以外的其它途徑以實現其戰略目標,美國國防部進行戰爭準備的傳統規劃方法將不再有效。因此,美軍JADC2的建設需要避免「網絡中心戰」的失敗, 優先考慮「可選擇性」而不是「可預測性」,優先考慮「適應性」而不是「連通性」。

觀點評述

從目前美軍上下針對JADC2的大多數表述來看,這一宏大願景的確帶有20世紀之初「網絡中心戰」的影子——它與「網絡中心戰」在追求「全網互聯互通」、「全域態勢感知與控制」等目標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鑒於美軍尚未形成關於JADC2的清晰明確的統一概念,JADC2區別於「網絡中心戰」的核心特徵又是什麼,還難以準確評說。

布萊恩·克拉克的核心觀點是—— JADC2的建設重點不應追求美軍早期「網絡中心戰」概念描繪的全網互聯互通,而應將重點放在對前線指揮官的決策支持上。這一立論的前提是——作者認為,未來與大國對手之間的戰爭不應直接瞄準打大規模火力消耗戰,而是要在戰爭升級為高烈度衝突之前,運用類似「馬賽克戰」這種機動戰樣式,打贏中低烈度衝突,以懾止對手達成戰略目的。

不考慮這一立論的前提正確與否,放在具體的現實對抗場景下考量,作者對JADC2「連接所有傳感器與所有射手」這一願景目標的質疑不無道理。事實上,美軍開展的幾次JADC2試驗表明,確保任意傳感器與射手的連通性是有可能,但它們是在沒有主動對抗措施的環境中進行的。如果考慮真實戰場環境的諸多約束,從所有傳感器到所有射手的「全連通」還能實現嗎?

但是,如果不考慮當前技術上的可實現性,而是回溯到美軍戰略思想的源頭來看這個問題,則會產生另一番理解。

美國在2018年新版《國防戰略》中提出,將「建立一支更具殺傷力的聯合部隊」作為應對大國競爭的首要戰略途徑。在這一頂層戰略的牽引下,美軍的一切作戰手段和方式,最終都直指「殺傷力」。而 根據美國官方文件的解釋——所謂「殺傷力」,是指從衝突一開始就消滅大量敵軍的能力。

所以,不論從「聯合全域作戰」(JADO)概念對火力投送的強調,還是到JADC2對「連接所有傳感器與所有射手」的強調(從而形成可投送大規模火力的「殺傷網」),其目的都是在為投送大量火力尋求最優解決方案,這背後所反映的打一場大規模消耗戰的思想根源,與打造「殺傷力」這一戰略導向不無關係。

拜登政府上台後,美國將採取什麼樣的大國競爭戰略?美國國防戰略會有什麼樣的調整?再進一步,美軍準備與大國對手打一場什麼樣的戰爭?這些可能都將決定未來美軍聯合全域指控系統(JADC2)的建設重點與方向,需要持續關注與研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WCHaXcB9EJ7ZLmJOOr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