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的小孩子,在家庭中處於中心的位置,很多事情都是以他們為主,孩子就容易形成"自我"心理,這對孩子的性格、心理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
讓孩子從"我"中意識到"你"、"他"這是孩子在思想上的一個飛躍。助人為樂,幫助他人就是一個人的思想覺醒的一種體現。讓孩子說出一句"有困難嗎?我來幫你"就是孩子在心中播下關心他人、樂於助人的種子,從此有了新朋友,生活也更加快樂和充實。
孩子主動幫助他的同學紐衣服扣子,很讓人欣慰
一天,媽媽到幼兒園接兒子放學,看到這樣的畫面,教室里,一個小女孩低頭口衣服上的扣子,但是怎麼扣都扣不上去,實在沒有辦法。
這時一旁的兒子看到他的同學扣不上,就主動問他的同學:"需要幫忙嗎?",剛剛一說完就主動將手伸過去。
然後接過他同學的衣服扣子,細心地扣上了,扣完一顆緊接著扣下一顆,整個過程十分的自然。眼前的畫面讓媽媽十分欣慰,覺得自己的兒子很棒。
看到了這裡網友紛紛發表評論:
網友一:這孩子太棒了,樂於助人的品質在他身上有很好的體現。
網友二:有這樣的兒子太欣慰了。
網友三:好有愛呀,這個小可愛主動給他同學扣扣子。
其實,孩子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就是在幫助自己。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對方因為你的付出他的困難得到解決,化解了別人的難處,給人一種很強的自豪感。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幫助他人,可以讓孩子自我得到提升,感到快樂自豪,還幫助了別人。所以孩子學會樂於助人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樂於助人的人呢?
1、家長要鼓勵孩子樂於助人
平時家長多跟孩子說,當看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有能力可以選擇主動幫助,因為這樣可以幫助到別人,自己也會得到提升,多多鼓勵孩子去幫助別人。
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孩子會遇到更種各樣需要幫助的經歷,像是扶起摔倒的小夥伴,給他拍拍土,吹吹擦到的小手等等,家長要引導孩子如何正確給予他人幫助。
2、引導孩子樹立助人為樂的價值觀
家長要教育孩子在跟別人交往的過程中,誠懇待人,樂於助人,做一個值得相信的人。讓孩子懂得,遇到事情要將心比心,當別人遇到困難時,要主動去幫助他人,這樣別人也會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關心。
作為家長,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價值觀是十分困難的,不是一蹴而就,像誠實、善良、奉獻的精神孩子很難掌握,所以家長一定要做好自身榜樣,教導孩子,這樣才能逐漸影響孩子。
3、教導孩子助人為樂從身邊做起
家長要從身邊小事開始對孩子進行樂於助人的教育,在孩子還是幼兒的時候,很多情況都不明不白,家長每天都要給孩子進行是非對錯的教育,引導孩子幫助他們。可以從關心同學開始,一句問候送給老師、同學;拾起地上的垃圾;扶起摔倒的小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等等,這些小事都是樂於助人的表現。
讓孩子說出"我來幫你吧"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語不簡單,卻是作為人有著樂於助人品質的標誌,表現了對他人的關心,對自己的提高。所以,引導孩子樂於助人,在孩子小小的心裡播下善良、熱情的種子,這一點對孩子來說意義重大。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