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是很多人都感興趣的話題,但要實現財務自由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兩年前,胡潤百富榜的統計數據顯示,一線城市達到2.9億,二線城市達到1.7億。
看到這個數據,很多人估計就不抱財務自由的妄念了,很心酸,也很無奈。
今天,力哥也來跟大家聊聊我對財務自由的一些看法,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啟發。
01
創業後,我才真正體會到公司創始人和實際控制人對公司文化的深刻影響,吳軍這些天惹上爭議的「公司基因說」一點也不「膚淺可笑」。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哪怕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只要想想騰訊和阿里的企業文化和做事風格,就會發現是小馬和大馬本人性格和專業背景的翻版。
我自己生活中就是個逗比,所以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也是歡樂無比。
前不久工作群里正好聊到出軌問題,小貝說目測我司男同事出軌機率極低,因為捨不得用錢(沒錢)。
某ETC男同事接話,不談戀愛不結婚,就沒這種煩惱了。在實現財務自由之前,一切的興趣愛好都要讓位於賺錢。
這時小貝接話:「錢賺夠以後,你最想幹嘛呢?」
答:「說實話,這個我還真沒認真想過……」
這段搞笑對話再次引起了我對「財務自由」的思考。
02
關於「財務自由」這個話題,知乎上有兩個熱門問答。
一是問「如何實現財務自由?」,共有289個回答。
今天「財務自由」概念已成顯學,有那麼多人回答一點不奇怪。
力哥在《力哥說理財》第一季OP里就有這麼一句歌詞:「我要奮鬥,為實現財務自由」。
第二季OP的最後一句歌詞更是「實現財務自由不是夢想,幸福就在前方」。
二是問「財務自由的感覺是怎樣的?」
天呢,萬萬沒想到,居然數量更多,有416個回答!
看來,實現財務自由這個結果,還是比財務自由的艱難實現過程更吸引人,更能激發人的表達欲吧。
大致看了下,和第一個問題的回答一樣,五花八門,千奇百怪,而且一看就能發現,絕大部分回答者自身還沒有實現財務自由,因為都是在闡述財務自由的各種理論,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案例,而並不是講自己實現財務自由後的真實感受。
這也不難理解,如果真的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恐怕也不會有那麼多閒工夫在知乎上回答這種YY問題。
03
2018年初,我寫了這篇文章:《力哥即將財務自由,卻發現和我想的不一樣》。
當時我預測,40歲前,我就能實現財務自由,如果再適當降低一點生活期望值,我實現財務自由的速度會更快,2年就能搞定。
今年初,當我按慣例統計了最新的家庭財務信息,並重新審視了我對物質生活的真實需求,驚訝地發展,創業5年來,雖然財務狀況不斷變好,但慾望並沒有同步大幅增長,甚至隨著認知層次不斷提高,我對衣食住行的豐裕追求,反而有所降低了。吃海鮮大餐不會讓我多高興,吃包子肉鬆小米粥也不會讓我有啥不爽,因為我根本不care吃什麼,這些東西已經無法給我提供很強烈的滿足感~
還記得力哥以前說過的影響財務自由的三因子嗎?
一是你過去積累的存量財富有多大。
二是你未來錢生錢的速度有多快。
三是你對物質的慾望有多大。
其中起決定性因素的,是第三因子。
這樣一算,發現在2019年的今天,我已經基本實現了財務自由。
這時,我只有35歲。
04
你肯定會問:力哥,實現財務自由是一種什麼感覺?
我在年初的感覺就倆字:
空虛
所羅門王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太陽底下無新事,一切都是捕風,都是捉影。一切都將過去,當一切都將成為過去的時候,你得到了什麼?
人一生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必將死去。
哪怕無數科幻片YY過未來能將人類意識轉移到晶片里,擺脫碳基生命體對人的束縛,但宇宙終究是要毀滅的,生命的誕生本就是逆熵增原理的奇蹟,不可能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永生。
既然一切都將成為過去,那人這一生還有什麼意義呢?
大多數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深入思考這個問題,因為餬口飯吃就已經讓自己每天疲於奔命,無暇他顧,這也是中國自古以來民間所信奉的生活哲學:好死不如賴活,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但道路的終點確定無疑是死亡,所有活著的人就都得為自己找一個活下去的理由,我們給這個理由安上了很多華麗的頭銜:意義、理想、希望、使命、信仰……
可惜「財務自由」本身,遠遠配不上這些華麗頭銜。
它只是解決了困擾普通人生活最大的一個現實問題——金錢。
金錢本身沒有意義,它只是一個媒介,能幫我們完成理想,實現希望,踐行使命,忠於信仰。
生活在現代社會,當你身無分文時,錢真的很重要,甚至可能是唯一重要的東西。
但當有一天你不再為錢所困,錢的重要性就大踏步倒退了。
對我來說,實現財務自由後,最大的發現是節省了很多過去消費時精於計算的時間。
比如下館子吃飯時不用過多關注價目表,也不用強迫症般非得疊加所有團購和折扣券,想點啥就點啥。
比如買衣服不必瞅准換季打折大促銷,隨時隨地想買就買,像「雙十一」提前做好攻略,到時蹲點秒殺這種事,更是毫無必要。
再比如買機票訂酒店時,不用再仔細盤算哪張信用卡的積分兌換最划算,直接飛豬一比價,哪家便宜就直接訂了。
說實話,這種感覺,真不錯。
但再深入一想,這反而加劇了我內心的空虛——實現財務自由後,我不再需要因為賺錢而強迫自己工作,時間本就用不完,又不用再為那些雞毛蒜皮的斤斤計較耗費時間,那我的時間,用來幹嘛呢?
剎那間,我陷入了不知道自己今後人生到底要幹嘛的恐慌中……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後,大腦中就不斷閃現過去35年所經歷的種種人事滄桑,我獨自一人去曾經的大學毫無目的胡亂漫步,我獨自一人去父親墓碑前無語端坐,我獨自一人去海邊發獃遠眺,我獨自一人翻閱中學時代寫下的日記和記者時代敲下的鉛字,我還把小時候看的很多動畫片,重新拿出來看,甚至還把大學時代沉迷的網遊翻出來玩……
腦中一直回想著阿桑的《葉子》——
我一個人吃飯 旅行
到處走走停停
也一個人看書 寫信
自己對話談心
只是心又飄到了哪裡
就連自己看也看不清
只是我早已經遺忘
當初怎麼開始飛翔
因為感覺人生的羅盤已失靈,我不得不通過這些舉動,努力校準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坐標系…
05
好在,這段靈魂無比空虛的狀態,並沒持續太長時間。
人生是一場連續劇,下一集的劇情必定會受上一集影響,不可能分成截然不同或完全對立的兩段。
所以就像我去年預言的,實現財務自由後,我的生活並沒有發生180度大轉彎。
我沒有一夜間關掉這個自媒體,徹底放飛自我。因為我放不下長期跟隨我學理財的36萬荔枝,放不下真金白銀掏錢支持認可我的5000會員,更何況我還推出了需要定期維護的「力哥七步定投實盤」計劃,有上萬荔枝跟著我定投,現在才發現這是我給自己挖的最大的一個坑,我不能說撂挑子就撂挑子……
總之一句話,實現財務自由後,我在自己身上,更明顯地看到了他人的需要。
這種需要,我們稱之為「責任」。
但「責任」是從外向內push的,對我這種內心不羈放縱愛自由的靈魂來說,更強烈感知到的,是由內向外spill的東西,那是來自我內心深處的興趣,可能也是來自上帝的召喚。
我稱之為「使命」。
過往35年,我沒經歷過什麼大風大浪,算不上一段多麼精彩的人生,但我有一種比較強的能力,就是把各種知識體系揉捏在一起,透過現象直插本質,並用行雲流水又通俗易懂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能力。
我比較擅長觀察、思考和總結。
我想把這種能力更大限度發揮出來,既幫助自己進一步提升認知水平,也能幫到更多人成長,既是使命,也是責任。
於是那些不太容易有爭議,也讓我提不起興趣的理財實操乾貨,包括股票、基金、保險、消費,我原則上都會讓小貝小錢小寶來寫,而那些觀點性特彆強的容易引起爭議的內容,我還是會親自操刀。
這也是我今年把更多時間用來到處走走看看的原因,那樣我寫出來的文字,才會更有價值,更不可替代。
06
我曾在多篇文章里提到過實現財務自由後最想做的三件事:環遊世界、投身慈善、傳播福音。
可就像不少人認為「財務自由」就是個忽悠小白的「大餅」,永遠畫在紙上,對於沒實現財務自由的人來說,夢想中財務自由後要做的事,可能也像「畫大餅」一樣,就像小孩子說「長大後的理想是當總統」,都是隨口一扯的妄念。
那這三件事對我來說會不會也是妄念呢?
放10年前剛立flag的時候,我定會信心滿滿地回答:斷非妄念!
而現在,emm……真走到這一天,我反而不敢保證什麼了。
看到的世界越大,想到的問題越深,就越能明白世事無常,「人定勝天」的事很少見,所以才會被當成勵志雞湯廣為宣傳,「天定勝人」才是普遍規律,我們能把握的未來很有限呢~
畢竟人生是條單行線,沒有任何教科書能告訴我們財務自由後應該做些什麼,應該過怎樣的生活,我此前也沒經歷過財務自由,未來的一切都充滿不確定性。
但我現在正在一點點向這三個目標移動。其中環遊世界的目標相對最容易實現,一邊走,一邊想,一邊寫下我的感悟,這也是我今年一直在做的。這不,力哥昨天剛從廣西考察回來,都曬成包公了。
作為準公眾人物,也希望大家今後能一路監督我,鞭策我,鼓勵我,助我戰勝人性的陰暗面,讓我在這條使命之路上,堅持走下去吧。
07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眼下更關心的,恐怕還是「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人獲得財富的合法渠道無非這四種。
一是財富繼承或意外之財,對於中了基因彩票的幸運兒,除了羨慕,還是羨慕。
二是勞動報酬,這也是普通人賺錢的主要來源,所以提升自身的賺錢能力,非常重要。
三是資本利得,也是狹義上說的理財收入,所以學好理財知識,也非常重要。
四是2+3的結合體——創業,既需要付出勞動要素,也需要付出資本要素。
普通人想要實現財務自由,必須在第二條和第三條上一起發力,可除非能力特別出眾,運氣特別好,否則也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如果加入第四條,可能財富積累的速度會大踏步提高,但要冒的風險也高得多。
基本道理就這些,如何實現卻有千萬條不同的路徑,沒有任何一個人的實現路徑,是旁人可以輕易複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