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球迷來說,CBA一直都是大家又愛又恨的地方,在這裡曾經出現過姚明、易建聯這些頂級球星,但同時球隊的整體實力不均衡的問題一直都在,導致各種被詬病。2019年男籃世界盃對於中國隊來說無疑是非常沉重的打擊,這依然說明了男籃仍是一支過度依賴球星的隊伍。從根源上來說,中國男籃並不是一支戰術能力出色的球隊,那麼,屬於男籃的戰術時代什麼時候才會到來呢?
中國籃球的明星都是出自於CBA聯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男籃的人才孵化池,姚明和易建聯的出現都證明了這樣的人才孵化的確是有一定的效果,能夠挖掘出身體、球商等天賦出眾的天才球員來,但是在戰術方面卻總是陷入到死循環當中,這才是CBA最大的問題所在。
在CBA賽場之上,除了王治郅、巴特爾、姚明、易建聯這些真正的頂級球星之外,大多數球隊的戰術核心都不是本土球員,而都是外援。特別是在正式比賽當中進入到關鍵時刻的時候,基本上能看到的都是外援與外援之間的各種對決,戰術在這種時候成為奢求。當大家已經習慣了這種比賽模式的時候,進入到國家隊過後也是如出一轍,變成超級球星一人獨自支撐的局面。
在中國聯賽當中這樣的打法讓各種球隊樂在其中,因為效果實在是太好了,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戰術都是虛的,這點在CBA當中已經成為大家司空見慣的常態。也正是因為如此,哪怕是在球隊的教練部署當中看起來有著各種各樣的戰術體系,也有著各種不同的戰術走位效果,真正用起來的屈指可數,還是最簡單粗暴的球星戰術最有效。
因此,CBA的戰術解析可以直接認定為只有一種戰術,那就是超級球星打法,至於其他所謂的「戰術」根本就是點綴而已。
哪怕是CBA本土的球星(非超級球星),在外援的面前都顯得分量不是那麼足,這種哪怕是球隊的當家球星也往往會給外援讓步,導致了在中國國家隊當中經常出現本土球員有些畏手畏腳的情況發生。當然,因為熟悉了的球星戰術的大背景之下,使得中國男籃還能吃這些頂級球星的老本,一直都維持著不錯的成績,不過所有的問題在2019年男籃世界盃賽當中呈現出來。
2019年的男籃世界盃賽開始之前,很多人認為這應該是中國隊核心轉移的契機,易建聯這樣的球星雖然強悍卻也抵不住年齡的侵蝕,球迷們都希望郭艾倫、周琦這樣的新生代球星可以支撐起中國男籃。只可惜在比賽的過程當中我們依然只能看到易建聯的孤軍奮戰,郭艾倫的發揮失常,以及周琦在關鍵比賽當中的多次失誤成為被指責的地方。
當然,郭艾倫和周琦並非沒有亮點,但是比賽關鍵時刻的掉鏈子恰恰說明了一個問題——他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關鍵時刻交給更好的球星解決問題,而不是自己去爭取機會。
但更嚴重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中國本土球員的戰術執行能力有多糟糕。在本來已經布置好的戰術當中,由於球員的站位不夠及時導致發球時機並不好,也比如因為無球掩護做得不夠好導致後衛沒有接球的機會——所有的這些問題同時呈現,就暴露出了中國男籃的戰術危機。
中國速來出產優質內線,不管王治郅、姚明還是易建聯,都是能獨霸一方的內線人物。在NBA當中不乏只依靠中鋒就能稱霸的球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奧拉朱旺和奧尼爾。然而再優秀的內線也需要隊友支撐,也需要戰術的部署——奧拉朱旺的身邊有「滑翔機」,奧尼爾的隊友當中有科比的存在。
同樣的,奧拉朱旺之所以自帶戰術體系加成的原因是他本身傳球就非常優秀,而一大票圍繞他而跑位的隊友從來都不會浪費「大夢」的傳球。同樣的,奧尼爾的稱霸固然是在個人實力的基礎之上的,但三角進攻體系的存在讓他獲得了能力的進一步加成,於是這才形成了NBA的兩大霸王。然而,中鋒作為戰術核心的球隊比較少——要知道哪怕強如「濃眉哥」(鵜鶘時代)和唐斯這樣的優秀內線,都做不到作為戰術核心而帶領球隊贏球的結局。
因此,大多數的球隊所謂的戰術發起都是建立在後衛的基礎之上的,特別是組織型後衛的存在更是將戰術的意義體現得淋漓盡致。當今NBA的庫里、保羅、哈登,都是戰術的發起者,而如果撇掉超級巨星來看的話,籃網在沒有歐文的時候就是丁威迪的存在組建了新的戰術體系。
就這方面來說林書豪對於中國籃球的意義非常重要,雖然至今為止很多球迷都在質疑他的統治力——因為林書豪的得分的確並不是那麼高,這就使得大家自動忽略了他在助攻方面所帶來的控場效果。但事實上林書豪的戰鬥力可能會比大家想像中的更強大,但是在NBA當中林書豪可以讓隊友變得更出色,在CBA卻沒能達到這樣的程度。
原因很簡單,林書豪的隊友在籃球場上的閱讀比賽能力不夠強,特別是他們早已經習慣了依賴外援單打獨鬥解決問題的背景之下,這就導致了一些經典戰術無法用出來。換句話說,林書豪這種一個人就能建立起一整套戰術體系的外援,在中國籃球的環境下並沒有達到作用的最大化,CBA並沒有用好林書豪。
倘若是北京隊在本賽季的表現並沒有達到大家的預期(比如沒有進入前四,或者季後賽首輪就被淘汰),那麼林書豪的CBA效應恐怕在很多人的心目當中大打折扣,那麼他極有可能會被CBA球隊所唾棄掉。從短期利益來看,裁掉林書豪換到一個個人進攻戰鬥力更強的球員(比如最近的梅奧)恐怕更好,但是從長遠利益來說,這恐怕會是CBA的重大損失。
原因很簡單,中國至今為止的外援當中能夠為球隊帶來一整套戰術體系的球員只有兩個,第一個是馬布里,他來到CBA之後帶領球隊奪冠就證明了他不僅是個人能力優秀,同時還能讓隊友全部凝聚在一起。而第二個球員就是林書豪——只可惜林書豪和馬布里並不是同一類型的球員,作為一名純組織空位來說,林書豪的戰鬥力更多的體現在給隊友的戰術加成防霾呢,但這恰恰是中國本土球員的缺失。
當然,中國本土的球隊的確也有一直在研究戰術的隊伍,八一隊就是個典型。然而八一隊的巔峰期始終都有頂級巨星存在,在沒有王治郅和劉玉棟支撐的時候,他們也只能泯然眾人矣。
因此,有著明顯超級巨星依賴症的CBA球隊反而讓本土球星變得越來越「懶惰」,同樣的也滋生起了外援的個人英雄主義風格。這種情況繼續延續下去對於本土球星的培養非常不利,因此,林書豪這樣的外援恐怕無法達到馬布里那種呼風喚雨的地步,但是這種能讓隊友變得更好的打法恐怕才是最合適中國的風格。
對於CBA而言,外援的確是無比重要的一環,但是想要讓本土球星有所進步,那麼更需要抓住林書豪這種組織型外援的機遇,來做更好的戰術執行,這樣恐怕才能開啟CBA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