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交易騙取信用卡積分獲刑3年「職業羊毛黨」們的套路有多深?

2020-03-11   新浪金融研究院

金融法眼

近年來,銀行業內掀起零售大戰,信用卡業務被視作轉型的突破口,各家銀行紛紛參與「跨界合作」,聯合商戶提供實實在在的福利,以此來吸引客戶、塑造品牌。但是,總有一些不法分子費勁千方百計從中「撈油水」,甚者還整理了「羊毛攻略」,不過他們終究還是無法逃脫被法律制裁的命運。

近日,裁判文書網公布的一則刑事裁定書就揭露了一位「職業羊毛黨」為騙取信用卡積分進行虛假交易,最終鋃鐺入獄的真實案例。

圖片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文書顯示,被告人葉某斌從2016年2月開始,通過虛構商戶身份,利用雲南樂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點佰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的交易平台,採用其本人名下及其所控制的盧某和王某某名下的招商銀行信用卡交易後再退款等手法,頻繁騙取高額信用卡積分。法院經審理查明,葉某斌使用招商銀行信用卡在上述公司平台進行虛假交易合計金額達4164萬餘元。

通過刷卡後再還款的虛假交易,葉某斌共非法獲取招行信用卡近309萬的消費積分,這些積分均被葉某斌用於兌換星巴克、多家航司航空里程以及酒店積分,兌換成本最低合計超過13萬元。

法院認為,葉某斌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式,騙取公司財物且數額巨大,其行為構成詐騙罪。最終,葉某斌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一萬元同時追繳其違法所得。

新浪金融研究院發現,信用卡套利一直是這些「資深羊毛黨」的慣用伎倆,並且近年來羊毛黨甚至向職業化方向發展,許多社交平台上也能夠搜索到關於「薅羊毛」的各種「攻略」。

圖片來源自網絡

據了解,這些職業羊毛黨們大都擁有十幾家銀行的信用卡,對各家銀行信用卡優惠活動的玩法也了如指掌。多數羊毛黨都會把從銀行兌換來的福利通過二手交易平台進行售賣,以此為自己牟利。

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搜索「信用卡券」時,會出現大量咖啡兌換券、洗車券、電影兌換券等信用卡平台兌換的優惠。羊毛黨們將電子兌換券的二維碼信息通過平台出售給買家,甚至還有「黃牛」長期收購倒賣券碼。

圖片來源:某二手交易平台

事實上,對於羊毛黨們非法套利的行為,各家銀行也都採取了防範措施。據悉,一旦銀行後台發現信用卡交易出現異常,工作人員會立刻報警,銀行也會定期對信用卡持卡人的違規刷卡記錄進行監測並加強相關安全管理。與此同時,為了避免「羊毛黨」們對資源的過度擠占,銀行也在探索將用卡權益與客戶的資產進行掛鉤,把福利分配給真實的消費與持卡用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公安部門也在嚴格查處信用卡違法犯罪行為,2015年12月,武漢警方就破獲了全國首例信用卡積分非法套利案,案件中的犯罪分子利用POS機等作案工具循環刷卡攢積分,非法獲利3000餘萬元。業內人士表示,未來相關法律法規會加以完善,信用卡市場存在的亂象將得以剷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