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靈#3:長大的smart還是精靈嗎?

2023-06-06     電動湃

6月1日,照舊是新造車企業卷銷量的日子。

銷量之外,還有一款新車的發布,同樣值得我們關注。

6月1日,在上海全球首發的smart精靈#3正式上市,新車共推出4款車型,包括普通版與高性能BRABUS版車型,售價區間為20.99萬-28.99萬元。

另一邊,數據顯示,2023年5月,smart總計交付2624輛新車,依舊處於不溫不火的市場狀態。

那麼問題來了,當細分市場競品不斷加碼的時候,主打精緻品類的精靈年能否與精靈#1形成合力,讓smart品牌坐穩中國市場呢?

相比精靈#1「卡哇伊」的設計,精靈#3的車身尺寸持續增大。

數據顯示,精靈#3的長寬高分別為 4400/1844/1556mm,相比精靈#1車長增加了170mm,並且延續了smart「四輪四角」的設計,車身軸距達到了2785mm,已經邁入了緊湊型SUV的行列。

外觀方面,新車繼續沿用 smart 家族圓滑的設計風格,整體外觀稜角元素比較少。

這樣的設計風格諸如保時捷、國內的零跑汽車都採用了類似的設計,希望以此增加與用戶的親切感,減少因凌厲線條所帶來的距離感。

比如,精靈#3車身側面整體線條流暢,在車頂、車門等位置的處理上多採用了流線元素,車門處配備了隱藏式門把手,使車身保持一定的整體感。

內飾方面,新車仍採用家族式設計,整個中控布局簡潔大方,懸浮式12.8英寸大屏是一大亮點,但仍然能看出奔馳設計的影子,整體風格與現款C級的布局有諸多相通之處。

配置方面,大屏內部搭載了「靈感星球」smart OS全場景數字生態車機系統,還搭載了全新的Avatar語音精靈助手——獵豹,支持40個形象動作和6個專屬動作,提供了便利的使用體驗。

雖然智能可玩性有所提升,但吉利體系的智能化發展水平,一直為人所詬病。

即便藉助奔馳的力量,精靈#3的智能化水平能否跟上行業主流水平,依舊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動力方面,精靈#3將提供單電機和雙電機兩種版本。

普通版車型搭載單電機,最大功率為200kW,而BRABUS版車型則採用雙電機,最大功率達到315kW,零百僅需3.6秒。

總得來看,精靈#3的誕生,說明了smart在中國本土化再進一步,已經不再拘泥於微車市場。

而是向更主流、更高端的市場進擊,但是也留存了smart品牌更為精緻的設計風格和品牌調性。

可能很多人還記得,smart品牌在進入到中國市場初期,通過售賣車輛周邊精品,就初步立住了品牌,並且實現了不少的盈利。

這也說明smart這種自帶品牌光環、個性化屬性的品牌,在中國市場是有一定的生存空間。

從另一個側面證明,購買smart精品的消費者,消費能力也有更大的想像空間。

精靈#3,不可避免將面對內外部的挑戰。

如上文所述,精靈#3的車身尺寸,官方售價區間已經進入到中國新能源市場的主流消費區間。但從2022年開始,中國新能源市場開始了極度內卷的狀態。

因為碳酸鋰價格的持續下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品的主流區間已經從30萬元以上,持續下降到15-30萬元價格區間。

比亞迪是其中最大的「推進劑」,進而市場的邏輯發生變化:要麼價格有誠意,要麼在功能體驗上有足夠的長板。

精靈#3的邏輯,或許有所不同。20萬以上的緊湊型純電SUV,如何講清楚你比其他產品多幾萬甚至十萬價格差的故事,這是一個難題。

品牌或許是精靈#3最大的依仗。它所營造的生活方式,是引發目標用戶共鳴的最大抓手。

與此類似的還有極氪X。

事實上,雖然精靈#3與極氪X出自同一個平台,但兩者仍然是有一定的區分度。

比如,精靈#3所強調的是精緻生活、藝術氣息、國際范,更加偏向女性消費。而極氪x更像是一個年輕化、個性化風格明顯的本土青年。

即便是一個母品牌下,兩個公司的兩款產品,精靈#3和極氪X依舊是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

他們都是這個細分市場比較稀缺的新品類的產品。前者是有奔馳背書、設計主導;後者在車內空間玩出了花樣。

現實情況是,20萬元以上的緊湊型純電動SUV市場容量,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也許新車可以憑藉上市的新鮮度攫取到初期的紅利,但是如何持續吸引到新用戶,將是一個可預見的難題。

更為關鍵的是,因為智能化的缺失,類似smart這類的品牌,他們更像是電動汽車品類的玩家,只是驅動方式的變化,而非智能電動汽車的玩家。

這也導致了產品和品牌在持續進化、吸引用戶層面缺少足夠的抓手。

「智能電動車」,將是下半場的關鍵詞。所以,在智能化層面的補齊,還是一門重要課程。

參考小鵬G6,至少從紙面數據看,將CIB、扶搖架構等最新技術成果全部集成,產品殺傷力相對較強。這也是強調「智能」符號的電動車,所吸引人的地方。

由此,市場會分成主流的兩撥,一部分以智能標籤劈開市場,另一部分,是品牌勢能的釋放,比亞迪、特斯拉仍然會是銷量擔當。

那麼,精靈#3處於兩者之間,只有成長為某一細分場景下的細分品類。

也許,smart的定位及品牌沿襲,註定只能讓精靈#3成為大眾市場的小眾產品。

精靈#1的入市小成,是smart品牌以設計成功引領全新細分品類的試水,配合吉利的SEA浩瀚平台的實力,促成了這款個性座駕的走紅。

而精靈#3所面對的市場,與精靈#1大有不同,接下來還得看奔馳的設計+浩瀚平台的魔力,能否超越市場的偏見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959fe7a6fc644832cf2e615a1eecc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