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傷害」卻遭忽視?你真的欠孩子一個道歉

2020-11-02     父母世界Parents

原標題:被「傷害」卻遭忽視?你真的欠孩子一個道歉

傷害一個中國小孩有多簡單?我聽到的最殘忍的回答是」冤枉他一次就夠了!」

前幾天,熱搜榜上出現了非常惹眼的一條——「10歲男孩被疑劃車,在警察追查下真相反轉,還小男孩清白」。這個網絡熱議事件卻引發了很多家長的關注。

事件中最讓人揪心的不是小男孩在眾人追問下的妥協默認,而是爸爸沒有第一時間站到孩子身邊,反而同樣懷疑兒子真的颳了車,在無形中也冤枉了孩子。好在民警的追查,還了男孩清白,這位爸爸也跟小男孩促膝長談,把傷害降到最小。

而後, 很多父母開始反思「是不是我也曾無意中傷害到了孩子?是不是我也曾冤枉了孩子卻被自己漠視了?」

某一天,家裡的花瓶碎了,你想都沒想,就罵了那個你認為的「熊孩子」。

某一天,孩子和同學打架了,你想都沒想,就命令孩子跟同學道歉。

某一天,鄰居家的花草被拔了,你想都沒想,站在了鄰居的那一邊。

可能對你來說這是極其普通的一天,但是對於孩子而言,這可能就是失望糟糕甚至一生難忘的一天。

你真的欠孩子一句「對不起」

在知乎中看到過這樣一個回答:「一個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會對父母關閉溝通之門,今後有什麼事再也不會給父母說。甚至向著父母「預言」的方向發展。父母說他是個壞孩子,他就真的成了一個壞孩子。」

這讓很多人想起了《家有兒女》那個被冤枉最深的小孩——劉星。

這個被媽媽定義為「熊孩子」的男孩,只要家裡發生「闖禍」事件,一定第一個被批評。就算考試拿了好成績,媽媽也會懷疑他是不是考試抄襲。

「劉星」總歸是電視劇塑造的人物,即使被冤枉也會大大咧咧。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孩子真的存在嗎?看看曾經被「傷害」的孩子怎麼說:

@朵朵棉花糖

「10歲那年有一天放學回家後,我被父母狠狠罵了一頓,原因是家裡丟了二百多塊錢。無論我怎麼辯解都被認定是我偷的。雖然事後真相大白,但是他們卻無視、沉默、忘記,我永遠無法忘記那一天父母醜陋的面孔。」

@蘑菇屋

「我日記的一段話:我害怕聽到你們的聲音,害怕聽到你們的腳步,害怕與你們說話,害怕和你們一起吃飯,害怕與你們共處。我怕待在這個家。我畏懼這個家。」

@遇見你的幸福

‍‍‍‍‍‍‍‍‍‍‍‍‍「記憶中,從小到大最接受不了的事就是被冤枉,經歷過的人都明白那是一種怎樣的心情,而且是被最親的人冤枉,我甚至想過用結束生命的方式,讓他們相信我。」‍‍‍‍‍‍‍‍‍‍‍‍‍

現實遠比電視劇「殘酷」,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劉星」。 當你發現自己冤枉了孩子,無視、沉默,甚至讓孩子忘記,都是對他們深深的傷害,你也真的欠孩子一句「對不起」。

如果你冤枉了TA

請把傷害降到最低

很多時候父母會不自覺的給自己的孩子貼上「標籤」。

「他怎麼可能會取得這樣的好成績?」

「他才不會幫我做這些事呢!」

「她從小就這樣,我知道的。」

但是,不要忘了!孩子是在不斷變化的,當你還在忽視孩子悄無聲息的成長時,或許他更懂事了,或許他有了自己的想法,或許他更懂得明辨是非了,或許他已經變成了「好孩子」而不再是「熊孩子」。

摘掉「標籤」,轉變你的固有思維,這是對孩子的尊重,也能更好的防止「傷害」發生。

像對待「成年人」一樣道歉

如果你冤枉了自己的孩子,先不要把他當成小孩子,也不要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而是 像對待「成年人」一樣鄭重的道歉

很多父母因為不好意思或者礙於面子會說:"這次雖然你沒錯,但有則改之無則加冕!"這樣其實並沒有讓孩子從心裡有種被尊重和理解的感覺。

直接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說明冤枉他的原因,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最後請求孩子的原諒,孩子雖然不會「即刻忘記」這件事,但時間會慢慢撫平這一次「傷害」。

懂得傾聽,化解心理陰霾

當你冤枉了孩子,即使孩子接受了你的道歉,在沒有把事情淡忘之前,可能在心裡還會留下「陰影」。

選擇一個安靜的夜晚,和孩子在房間聊一聊他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以及現在的感受。不管他說什麼, 你只需要耐心傾聽,並且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或者用心準備一個小禮物送給他,讓他度過一個愛意滿滿的夜晚,一掃心中陰霾。

作為父母的你,可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曾經也冤枉過孩子? 如果真的有,哪怕事情已經過去了很久,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跟孩子聊一聊吧~

撰文、編輯、視覺/紅妍、胖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8EoiHUBxV5JH8q_3ybj.html













《Parents BEST》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