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筆罰單近200萬元、綜合成本率上升,中路財險盈利能力再遭考驗

2023-10-17     全球財說

原標題:單筆罰單近200萬元、綜合成本率上升,中路財險盈利能力再遭考驗

作者:高珊

出品:全球財說

近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公示了對中路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路財險」)及其總經理、副總經理的三張罰單。

高達198萬元的處罰讓中路財險「成功登頂」9月金管局全國單筆最大額罰單。

處罰金額創新高,負責人8年5換

處罰信息顯示,中路財險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青島監管局作出警告並罰款198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

其違法違規事實包括個別人員未經核准實際履行高管職責;借用通道變相自行開展高風險領域投資;虛假承保非車險業務;虛列財務費用;未嚴格執行經批准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違規承保異地僱主責任險業務;關聯方及關聯交易漏報;報送監管部門的標準化監管數據未如實記錄保險業務等。

鄭青時任中路財險總經理、現任公司董事長,因對上述事項負有責任,被警告並罰款10萬元。

王桂磊時任公司資金運營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也因對公司借用通道變相自行開展高風險領域投資事項負有責任,而被警告並罰款4萬元。

這已經是這個聲名不顯的地方財險公司9月份第二次被罰。

此前9月14日,中路財險濟寧中心支公司曾因利用開展保險業務為其他機構牟取不正當利益而被罰款8萬元,時任濟寧中心支公司專屬渠道一部負責人李紅兵也因此事被警告並被罰款2萬元。

由此,中路財險以總金額222萬元位列金管局9月罰單總金額第四位,僅次於中國人壽(316萬元)、中國人保(281.3萬元)及泰康保險(223.4萬元)。

違法違規事實中,「個別人員未經核准實際履行高管職責」一條令人矚目。

作為一家年輕的保險公司,中路財險2015年獲批成立於青島。

籌備期資料顯示,其擬任總經理為宮英博。2015年4月公司成立時保持了該人事任命;至7月,永安保險原副總經理張建軍出任中路保險總經理,宮英博降至副總經理。

2016年底,張建軍離職,次年2月楊敏出任臨時負責人,3個月任期過後,中路保險的總經理就一直空缺。

2018年10月,中路財險公告聘用時任副總經理的宮英博主持工作,聘期至2021年10月19日。

2019年11月《中國經營報》報道,泰山保險原副總裁鄭青已於10月空降加盟中路財險並擬任總經理。2020年5月底,銀保監會官網公布核准鄭青的總經理任職資格。

2月24日的董事會會議上,鄭青被免去總經理職務並當選董事長;3月17日獲核准任職資格。同時,副總經理祝亞非被指定為公司臨時負責人。

成立不過8年多,中路財險就經歷了5任總經理(負責人),至今公司總經理一職仍然空缺。

二輪引戰仍無進展,償付能力下降

據《北京商報》報道,早在2005年,山東地區十多家公司就聯合遞交了申報籌建「中路交通財險」的材料。

期間各路股東進進出出,公司名稱也歷經更改,到2015年成立時才最終確立了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信集團」)、青島國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國信金控」)、青島啤酒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市嶗山區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交運集團公司、青島東億實業總公司、青島國際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青島長運集團有限公司的股東陣容,總註冊資本10億元。

除青島長運集團有限公司外,其餘均為國有股東。

2021年11月,中路財險完成首輪增資擴股,引入新進國有股東青島地鐵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青島金膠州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向新股東及原有股東國信集團、國信金控共增發4.4億股股份,募資5.38億元,增資後總註冊資本14.4億元。

2022年1月,中路財險又宣布第二輪增資擴股,計劃募集資本規模15億元左右,但截至目前公開信息層面仍無進展。

事實上,中路財險首輪增資也並非一帆風順。據《經濟導報》報道,中路保險方面表示,其首輪增資擴股工作2019年4月即啟動,但受制於種種因素,增資事宜遲遲無法順利推進。

直到2021年青島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專門成立了中路保險改革工作專班,並對關鍵事項與時間節點作了部署要求,才逐步有了實質性的推進。

中路財險急於引戰,部分原因或是受「償二代」二期影響,需要「補血」增強償付能力。

2021年第三季度末,中路財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45.51%,低於彼時財產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85.6%的行業平均水平。

到2021年底,上述兩項指標均增長至294.36%,有了明顯提升。

但2022年底,兩項指標均下降至259.60%,至2023年二季度末均下降至231.58%。

綜合成本率上升,健康險承保利潤轉負

在成立後的6年時間,中路財險始終處於虧損中。

2015年-2022年,中路財險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944.54萬元、7993.42萬元、2.90億元、6.60億元、9.11億元、8.82億元、11.76億元、14.08億元。

同期,凈利潤分別為-3567.27萬元、-1694.84萬元、-9691.76萬元、-1.46億元、-2.50億元、-6165.62萬元、323.52萬元、612.54萬元。

雖然2021年、2022年實現了正盈利,但截至2022年底,仍有未彌補虧損5.98億元。

2023年上半年,中路財險保險業務收入12.57億元,凈利潤890.46萬元。不過,上半年中路財險的綜合成本率達到了103.99%,較2022年的100.38%上升了3.61個百分點,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除了人事更迭和長期虧損,圍繞在中路財險身邊討論度較高的話題之一就是成立之初定下的「五五戰略」,即車險與非車險五五分的經營目標。

目前看來,中路財險算是實現了這一目標,2021年、2022年,車險占其總保費收入的比例分別約為45.04%、41.96%。

2021年6月,中路財險成功中標青島三區(市)「長期護理保險」項目經辦權,項目規模超過3億元。

2021年全年,健康險也升為中路財險原保險保費收入排名第二的險種,也是前五大險種中唯一達到正承保利潤的,當年達到了1373.94萬元。

2022年,中路財險進一步提升健康險占比,但健康險承保利潤卻掉頭向下,為-1928.50萬元。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83e079cab61c17946241832098d92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