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梁訓:一人一豬守6年,家裡不足半缸米,今創業3次帶村民致富

2023-12-17     郭秀華

原標題:貴州梁訓:一人一豬守6年,家裡不足半缸米,今創業3次帶村民致富

人的命運如同風中的蒲公英,風一吹,有的英絮降落在廟堂之上,而有的英絮卻只能屈于山溝。在貴州的糧都村,有很多孩子如今依然過著常人想不到的困苦生活。

而梁訓就是其中一個,尋常人家再苦也有父母相伴,可梁訓年紀輕輕就只有幾個哥哥姐姐在身邊。

曾經被生活拋棄的農村娃梁訓,與豬相守6年,一年的生活費竟然只有500元,他現在又過得如何呢?

當梁訓第一次進入大眾視野還是2013年,年僅15歲的他在山澗中艱難前行,靠撿廢棄塑料瓶為生,那窘迫的樣子不由讓所有人為之心疼。

梁訓1998年出生在貴州畢節市青場鎮糧都村,家中可謂是一貧如洗,雖說糧都村聽起來富足,但梁訓的家裡可以說半缸米都找不到,整個村子是當時有名的貧困村。

梁訓沒有爺爺奶奶,父母早年就外出務工很少回來,家中留下的除了梁訓就只剩下三個哥哥姐姐,但哥哥姐姐也在外上學,梁訓從小只能自己照顧自己。

在梁訓的家裡,除了這個十幾歲的少年,就只能找到一隻小豬。梁訓每天的任務就是到五公里以外的地方上學,放學後回家喂養小豬,這頭小豬便是這個孩子唯一的依靠。

梁訓每天放學都會在路邊撿些食物,比如野菜之類可以充飢的東西,運氣好的話可以撿到些野果子,這野果子也是小豬的最愛,而梁訓自己吃什麼呢?

自從獨自守家,梁訓就養成一個習慣,那就是在家種植玉米和白菜,而糧都村位處高原,常年苦寒,可想而知種出些蔬菜有多麼不易,但是這卻是不得已而為之。

因為這是梁訓唯一的口糧,每年種出來的玉米,梁訓都會存到地窖里冷藏,白菜則製作成酸菜,因為酸菜的存貯是最方便的,除此之外,梁訓很難再吃到別的東西。

十幾歲的孩子正是發育的年紀,可梁訓卻始終是班級里最小的孩子。那麼梁訓孤苦伶仃,靠什麼生活呢?家裡面養著小豬難道不是為了食用嗎?

其實別看梁訓年紀小,卻是個經驗豐富的農民,能在荒涼的山村裡生存六年之久不是隨便說說的。

梁訓養豬就是為了生活,他會精心把豬養大,然後拉到鎮上賣掉,再當場買頭小豬回來。

靠著賺差價,梁訓每年都能攢上500塊錢,也就只有賣豬賺錢的時候,梁訓才會買些豆腐和豆皮來改善生活,在這個孩子的眼裡,豆腐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了。

個中辛苦只有梁訓自己知道,夜裡寒風呼嘯,在這四處漏風的屋子裡,梁訓也會蜷縮著流淚,但第二天依然會早起喂豬上學,直到2013年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

2013年,《變形計》節目組希望找到一個山溝里最苦的孩子,到城市裡體驗生活,而梁訓無疑是最佳人選。

《變形計》是一個互換家庭的節目,需要梁訓做的就是到成都市裡交換家庭參與拍攝。

這也是梁訓第一次到偌大的城市裡,他期待又膽怯。臨行前,他要求到鎮上看望自己上學的姐姐,並把自己身上最後的二十塊錢塞到姐姐手裡,這孩子太苦了,姐姐久久不能平復,硬是把錢塞了回去。

姐姐希望梁訓到大城市別虧待自己,二十塊錢可以買些吃的,可殊不知二十塊錢也只是城市裡一頓最便宜的午飯的錢。但對於梁訓,二十塊足夠他在農村生活很長時間。

到達成都後,瘦小的梁訓不由讓人看得心疼,這次節目中,他參與的家庭里還有一個叫做陽陽的城市弟弟,可看起來梁訓的體格卻更像是弟弟。

梁訓的臨時城市父母當場眼淚止不住地流,他們沒法想像梁訓是怎麼生活的。城市父母連忙帶著梁訓到餐廳吃飯,這一行也是讓梁訓大開了眼界,他沒想到除了豆腐還有這麼多的美食,可他卻沒敢動筷。

在節目中,梁訓非常的好相處,尤其是對城市弟弟陽陽更是呵護有加,可梁訓的到來奪走了城市父母對陽陽的愛,陽陽也有意無意的對梁訓發脾氣。

也正是如此,梁訓的閃光點也被城市父母發現。在一次出遊中,陽陽花光了自己的零錢,但卻看中了路邊的一個孫悟空玩具,但無奈正在拍攝,媽媽只能帶著陽陽往前走。

但這一幕恰巧被梁訓發現,他在趕路時偷偷地返回到了路邊,用了自己僅存的二十塊錢買下了這個玩具送給了陽陽,一家人因為梁訓的懂事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一個月後,梁訓結束了拍攝,告別了成都,回到了糧都村繼續自己以前的生活。因為這次拍攝,也深深地觸動了梁訓母親的心,她專程放棄了城裡的工作打算回來好好照顧梁訓一年。

雖然母親幾乎從不回家,但是梁訓卻懂事得讓人難受,他永遠只記得別人的好,無論何時何地,在這個孩子眼裡看不到半點虛偽和戾氣。

2016年,梁訓為了讓家裡過得更好,決定到深圳富士康做工,因為做事認真不怕吃苦,被提拔成為倉管,一個月的工資將近五千塊,除去房租,每個月他可以攢下三千塊。

隨後他也背負起了家庭的重擔,父親告病,他馬上辭職回家照顧,期間他搬過磚,刷過盤子,雖然過得苦,但和小時候與豬為伴的生活要好得多。

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梁訓也抓住了風口,他在貴陽市幾次在抖音宣傳家鄉的農副產品,只為了改善家裡的狀況,迄今為止,24歲的梁訓已經經歷了三次創業,帶著鄉親們一起銷售糧都村的特產。

經歷過最寒冷的冬天,才知道如何溫暖他人。梁訓的事業還在繼續,只不過從最開始的賺錢養家,變成了帶著鄉親們共同致富,因為有梁訓的努力,糧都村已經逐漸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而梁訓能有今日,不得不說已經沒有什麼能難得到他了。

而最難得的也是梁訓的心態,雖然父母對他有所虧欠,但每次梁訓賺到錢都會留出一部分給父母,曾經的農村留守兒童也一樣可以烏鴉反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803d54c7edb389b41c0c6555fc7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