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魔音甜菜。
春節檔之後,終於迎來一部口碑性熱度作品,它就是《保你平安》。
對於一個重啟的電影市場,以及放置在票房低潮月份的三月份,這部走出口碑優勢的電影,其最終的票房走向,影響著市場對於今年整體票房行情的一個判斷,是一切都在強勢復甦,還是預期該被放低。
從目前的票房勢能來看,該片首周末逼近1.5億,隨著豆瓣開分7.8,且評分趨勢上揚,數據平台對其最終票房的預測也從4億邁向了6.6億。對於任何一部中等製作投入的影片而言,這都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但似乎還有另一個聲音存在,這部電影被期待著去拿到更高的票房成績。
《保你平安》離年度黑馬似乎僅僅一步之遙,它在大眾期望的喜劇之上有著現實主義的社會表達,它是大鵬導演在電影之路上又一部通往純熟類型片的積澱作品,它也承載著市場向上的熱烈期待。
那麼,最終會差一口氣嗎?
相對於電影《保你平安》和往年都低迷的三月檔,後者更需要前者。這部電影的市場成績以及與其反襯的電影市場,一切沒有想像的那麼糟,但它的票房成績無疑還是會受到檔期大盤低迷的影響。
《保你平安》建構在一個擁有廣泛大眾現實故事的基底之上,當一個人被造謠而要去承擔不該承受的社會誤解與詆毀之時,另外一個參與其中的人應該怎麼辦,電影給出的答案是,去深挖抵達真相,並消除誤解。
故事中主角飾演墓園銷售的平安哥解釋自我動機是說,「人間自有真情在」,並在追逐真相的過程中,進行著一系列的喜劇戲份。從電影類型上看,這是一個建構在現實基地之上,與喜劇雜糅的電影文本。事實上在一定程度上,二者並不好做,社會議題要求嚴肅,而喜劇代表著大眾趣味,兩者較難融合。
一個在票房上不得志的案例即是曹保平此前執導的那部《追兇者也》,影片在犯罪和喜劇的天平上上下浮動,並互相減分,大眾的真實感受是,現實里幾乎並不存在這麼行為幽默的殺手(張譯飾),但兩年後的年度黑馬《無名之輩》最成功之處也在於,刻畫了一個邏輯怪誕但笑料出眾的笨賊(章宇飾)。
《保你平安》的一部分喜劇效果來自於大鵬飾演的平安哥,另一部分喜劇來自於,在追問過程中產生,影片將喜劇要素融入到個人的角色特點之中,如平安哥妹妹的密室逃脫NPC角色,即產生了不錯的影院笑果。
影片在現實與喜劇的對撞過程中,也有一些細節的偏離,例如平安哥與妹妹去找銀行老闆的過程中,雖然有笑料,但這一不斷叫號找老闆的過程,早已離現實邏輯有一定的距離,哪有一次只能說幾句話的接待邏輯。在這個故事中,《保你平安》有一個被看見的鮮明特點,那就是去抵達類型化的劇作特點。
在情感表達核心上,主要完成要義的是平安哥父女,父親與女兒碰到了同樣的一個人生難題,要不要去做正確,但與自己關聯不大的事情,最終是兩個人物互相激勵,完成了角色的個人成長,譜寫了人物弧光。
在故事表達上,《保你平安》也容易讓人聯想到另一部講述網絡謠言暴力的華語電影——2012年上映的由陳凱歌執導的《搜索》。《搜索》的問題更在於故事層面的「亂燉」,最終卻引向一則則愛情糾紛,削弱了網絡暴力的現實殘酷性。
另一維度來看,兩部電影也有一定的鏡像關係,《搜索》講述了包括公共媒體參與在內的製造被需要的流言,講述了一個瘋狂製造流言但無所謂真相的大眾環境,《保你平安》則試圖去回答這個問題,以一個小人物不斷去叩問流言的源頭。
最終,電影中流言的源頭只限於一個不想花10塊錢,通過製造流言賺取免費閱讀權的一個網絡暴民,《保你平安》在這一層面極大地顯示了網絡流言製造的荒誕性。
但是,這部電影也有主觀客觀因素導致的一些不足。《保你平安》在很多值得被挖掘的故事表達淺嘗輒止,這成為影片的一大遺憾。
事實上除去平安哥父女之外,其他所有人物幾乎是以「工具人」的角色出現,作為最核心的宋茜飾演的韓露,以及馬麗飾演的馮總,仍有故事沒有展開。例如作為阻難一方的馮總,僅僅是因為一則謠言就極力阻難嗎?另外,弟弟和韓露的故事還有太多內容沒有展開。
又如,現實生活中謠言的產生和發酵,是以一種複雜交織的態勢進行中的,電影則將其簡化為一種線性的關聯,因而電影的邏輯是找到最初的那個「原點」謠言發布者,電影在這一點上顯然做了簡化處理。
更複雜故事沒有被展開,讓《保你平安》成為了一部淺嘗輒止的現實主義表達。社交媒體上,對影片更嚴苛的指摘在於,影片作了一個最為保險或普通的敘事抉擇,作為故事發起點的韓露,如果是一個真有道德瑕疵的「非普通人」,她還值得社會良知去探尋真相嗎。
該片儘管離深度表達還有一定的空間,但從大眾商業片的維度來看,《保你平安》已經是一部難得的將目光聚焦到嚴肅社會議題的作品,作品離藝術表達有距離,但離觀眾足夠近。
《保你平安》是導演大鵬的第四部院線作品,前三部分別為《煎餅俠》《縫紉機樂隊》和《吉祥如意》。
在這個創作作品序列中,可以看到兩個清晰導演時間線,一是導演創作風格的轉變,從懸浮的喜劇開始轉向關照現實;另外,作為古早網劇紅人的大鵬,其個人職業歷程也歷經一個院線電影從通脹時代到去泡沫的整個過程。
因為《吉祥如意》這部紀錄電影,大鵬的導演生涯顯得格外特別。
這是一部將鏡頭對準東北農村一個普通家庭生老病死的影片,其中參雜著表演與記錄,攝像機之內與之外,大鵬稱這部電影的創作「是被上帝之神眷顧了」。
這部作品的前半部《吉祥》也拿下了當年的金馬獎最佳短片。或許有理想相信,正式《吉祥如意》的創作過程,讓大鵬找到了深入現實社會的創作方法,也讓他相信用電影去描述現實,能夠產生足夠的力量。
因而當《吉祥如意》和《保你平安》相繼出現之時,社交媒體總有一個言論在反覆說,大鵬終於還掉了以前的「爛片債」, 「爛片債」大抵指向的是他的首部大銀幕作品《煎餅俠》。
2015年暑期上映的《煎餅俠》不是一部爛片,輿論更大的指責或許在於,這部品質平平的電影不值得拿到超過11億元的票房成績。但那的確是一個電影市場飛速發展,票房通脹的年代,如同鄧超的喜劇作品在那幾年也掙得盆滿缽滿。
從《煎餅俠》到《保你平安》,身兼導演與主角的大鵬早已褪去了屌絲自嘲的視角,而將自我帶入更平凡普通的市井小人物,去挖掘艱難生活下,小人物不屈與難能可貴的精神追求。
在《保你平安》里,平安哥是一個離過婚、蹲過牢,被鄰居嫌棄的中年人,但因信奉同客戶之間的承諾,而毅然決然走上為他人洗清謠言的道路。
事實上,《保你平安》自2022年即亮相成為了海南電影節的開幕片,便在隨後的幾輪點映過程中收穫不俗口碑,因而當這部電影隨後調檔來到今年3月份之時,市場便對這部影片有著無限期待,救市之作、票房過10億的聲音不絕於耳。救市之作的期待在於,《保你平安》承載著一部優質電影能否在非熱門檔期里,是否能夠拿到足夠好的票房成績。
2023年是中國電影重歸正常態勢的一個年份,當歷經春節檔的火熱之後,市場大盤最低谷再次回落到日票房不足2000萬的成績,市場期待能夠有一部影片,再次撐起市場大盤並驗證觀眾不只存在於大檔期。
而當好萊塢引進片《蟻人與黃蜂女》、香港製造《斷網》等影片沒能取效之時,重擔自然落在了《保你平安》身上。一定程度上,這部影片也撐起了這樣的期待,首周末三天票房逆跌,最終票房可能在6億甚至更高。
但這部影片離市場期待超過10億的爆款成績依然有一定的距離。
緣由或許是多方面的,但這兩個維度依然重要。首先是每年的三、四月份著實是大盤低迷期,《保你平安》也沒能強勢帶動。
另外,較之於近年同樣關注社會議題的《人生大事》《送你一朵小紅花》等,《保你平安》從卡司方面的流量帶動,以及宣發方面的大眾共情能量相較不足,或許相對於謠言,人們對「生老病死」的人生命題更能同感。
再相較於過去幾年真正黑馬的《無名之輩》《揚名立萬》而言,《保你平安》也缺少了讓觀眾盡情哭笑、感受反轉再反轉的極致「爽」。
而唯一的一個想像在於,如果《保你平安》放在暑期、甚至剛過去的春節檔里,是否會成為一大爆款作品?非常有可能。
但票房低谷期的三四月份更需要《保你平安》這樣體量的作品。
事實上,或許市場應該秉持一個更穩健的票房態度,中等體量影片不輕易追求爆款,而是穩紮穩打地首先實現票房盈利才是正解。
中國電影還缺少足夠多的《保你平安》們,只有當票房區間在4-8億的影片多了,中等規模製造影片才會更健康地撐起這個市場。
離票房爆款僅一步之遙的《保你平安》,為後春節檔之後的電影市場打下了漂亮一戰,它證明了電影市場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糟糕,優質的商業片依然會找到它的觀眾們。
以及,市場和觀眾還是需要更多的《保你平安》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