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紛紛不贖回二級資本債,這是什麼原因?投資者應該注意什麼

2023-04-07     銀行研究僧

原標題:銀行紛紛不贖回二級資本債,這是什麼原因?投資者應該注意什麼

銀行板塊有17家銀行上漲,11家銀行下跌,14家銀行平盤,在76個行業板塊中,銀行排名第62。房地產服務、醫療服務、生物製品領漲,貴金屬、養殖業、中藥領跌。上證漲0.45%,深證漲0.85%,創業板漲0.84%,銀行板塊上漲0.11%,以874.58點收盤。

銀行板塊高開低走,盤中小幅震盪,看似多空過了招,但實際跟平盤差不多。單看個股,有高達14家都是平盤的,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成交量1393萬,相比前一日又少了近500萬,相較大前日少了近1100萬,成交量是不斷縮減,雖然這一日是上漲了,但是連續兩天來看,還是下跌的。這其實也是縮量下跌的過程,意味著多頭減少,空頭正盛。

從細分板塊來看,農商行上漲0.21%,股份制銀行上漲0.16%,城商行上漲0.12%,國有大行下降0.15%。

從個股來看,寧波銀行、招商銀行、張家港行領漲,漲幅在0.89%-1.74%;長沙銀行、中信銀行、常熟銀行領跌,跌幅在0.53%-1.03%。

最近部分銀行選擇不贖回二級資本債的新聞引發了熱議。單3月10日至3月15日這5天內,就有3家農商行不贖回二級資本債。回看2022 年,未贖回二級資本債的銀行有44家。

先解釋一下定義:二級資本債,顧名思義,就是銀行為了補充二級資本而發行的債券,期限一般較長,大部分是5+5年,還有的是10+5年期,不同期限,票面利率不一樣。第一家發布二級資本債的是平安銀行。

一般來說,銀行在期限中「+」前的年份到期以後都有發行人贖回權。比如二級資本債是5+5年期,那就是在第5年後,銀行有贖回權。既然是權利,那就意味著可以贖回,也可以不贖回。如果銀行贖回,那投資者就能拿到本金,如果不贖回,那投資者就需要持有到第10年才能拿回本金。

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在能夠行使贖回權之前發行的二級資本債都可以百分百補充資本,可是當銀行能夠行使贖回權,卻沒有行使贖回權時,二級資本債補充資本的能力就會打折扣。比如50億的5+5年期的二級資本債,在前5年能夠補充50億的資本,在第6年就只能補充40億,第7年只能補充30億,第8年只能補充20億,以此類推。

說到這兒,問題來了,當可以行使贖回權時,銀行贖回好還是不贖回好?

按一般邏輯來說,肯定是贖回好,因為贖回之後,銀行可以繼續發行二級資本債,收到的資金銀行就可以完全補充資本了。

那既然是贖回好,為何那些銀行不打算贖回呢?

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如果銀行要贖回二級資本債,那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也必須要符合監管要求。打個比方,張三去銀行貸款,正常邏輯是張三還了貸款後繼續向銀行申請貸款。但是銀行要求張三在還完銀行貸款之後,仍具備一定的流動資金,仍能有資格申請貸款。

很明顯,雖然贖回比較好,但是它們選擇了不贖回,那就意味著,它們認為一旦贖回,自己的資本充足率就不滿足要求了,或者即便滿足了要求,在現在的債市環境下,也很難再繼續發行二級資本債或其它的補充資本的工具了。

有這麼多的銀行都不願意行使贖回權,可見,資本充足問題已經成為中小銀行的普遍問題。隨著註冊制的全面落地,這些中小銀行有較大的可能性會選擇通過上市來募集資金補充資本。但是它們上市以後又能存活多久呢?註冊制下,退市很容易,四大類退市規則,說讓退就讓退了。

資本充足率將是決定一家銀行發展速度的命門。現如今正是年報發布的密集時期,哪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不高,值得我們警惕?持續關注我,我會對2022年年報逐步分析拆解。

我是專門研究銀行,喜歡講乾貨的銀行研究僧,關注我,咱們一起學習探討,如果你覺得我說得對你有幫助,歡迎多多轉發、點贊、關注。講的不好,僅供參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683359d50d63e68d3e05b5321a1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