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齊放,咖啡賽道迎來「地方新勢力」

2022-08-26     燃財經

原標題:百花齊放,咖啡賽道迎來「地方新勢力」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 | 張 琳

編輯 | 曹 楊

過去一年,儘管新消費行業有所降溫,但咖啡賽道卻熱度不減。

前有半年之內在國內開出兩家門店的藍瓶咖啡( Blue Bottle Coffee),後有2019年進入中國市場的加拿大咖啡品牌Tims中國進入上市倒計時。與此同時,中國郵政、餐飲集團狗不理、運動服裝品牌李寧以及華為等,也紛紛跨界入局。

入局者的增多,帶來的最直觀變化則是咖啡相關企業數量的增加。天眼查數據顯示,「咖啡」相關企業年註冊量持續增長,6成以上「咖啡」相關企業成立於5年內。2021年新增註冊企業數量近2.6萬家,年度註冊增速為9.49%。截至目前,2022年新增咖啡相關註冊企業1.9萬家,同比增長26.6%。

值得關注的是,在逐年增加的咖啡企業中,一線城市以外的咖啡消費正在崛起。據美團美食發布的《2022中國現制咖啡品類發展報告》顯示,新一線和三線城市的咖啡門店數量增速最高,接近19%。外賣數據顯示,三四五線城市的咖啡訂單量同比增長200%以上。

來自小紅書的數據顯示,2021年有關「咖啡店創業」的搜索量同比2020年增長311%,其中35%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平台上,關於「縣城咖啡」的筆記已超1萬篇。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圖/小紅書「縣城咖啡」相關筆記(左)

小紅書「咖啡創業」相關筆記(右)

來源/燃次元截圖

資本也很快捕捉到了咖啡在下沉市場的快速崛起,地方性咖啡品牌、區域性咖啡品牌逐漸受到資本關注。公開資料顯示,浙江寧波新銳咖啡品牌「歪咖啡Y COFFEE」先後於2021年12月和2022年6月完成兩筆融資,融資金額達數千萬元。2022年5月,誕生於海南的咖啡品牌「小洋僑」千萬級融資,同月,起家於長沙的「RUU COFFEE」也獲得了融資,融資金額未披露。

歪咖啡Y COFFEE創始人曹玉志曾公開表示,一線城市咖啡品牌供給趨於飽和,相比之下新一線等更廣泛的下沉市場,咖啡消費增長同樣旺盛。據悉,歪咖啡Y COFFEE已經在寧波、舟山開出了近20家直營門店。

艾媒諮詢CEO、首席分析師張毅對燃次元表示,此前起家上海的精品咖啡館受到了資本的青睞,但這類咖啡館的興起包含了上海這座城市對咖啡的赤忱,資本助推其快速擴張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反觀區域性咖啡連鎖品牌,其產品能力、管理能力、業績以及連鎖化能力在本地發展過程中已經得到了初步驗證,對於資本來說更加穩健。尤其是考慮到未來上市的可能性,資本會更關注品牌的營收和利潤的增長。」張毅強調。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小鎮青年偏愛獨立咖啡館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三四線城市的消費水平在不斷提高,咖啡館數量也逐漸多了起來,未來咖啡市場將逐漸向三四線城市轉移。

如上述報告所說,在瀋陽,有一條聚集了100多家特色咖啡店的咖啡小巷——八經街,是當地文藝青年們鍾愛的打卡勝地之一。

「我非常喜歡和朋友來這喝咖啡,我覺得這裡的咖啡和那些大的連鎖咖啡店不是一個味兒,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留學歸來的90後女生Amy一天至少要喝上兩杯咖啡。回國前還在擔心沒有好喝的咖啡的她,一回到瀋陽就被這條飄著咖啡香的巷子所吸引。

「這裡的咖啡館風格非常多元化,其中不乏日式風、韓風,亦或是將畫廊與咖啡結合等極具特色的門店。」Amy對燃次元表示,自己回國後的第一批朋友便是在這條巷子裡結交的,「工作日到這裡來的大多是工作或生活在附近的年輕人,大家更容易建立聯結。」

很快巷子裡的兩家咖啡館成了Amy和朋友們的「聚點」,「跟老闆成為朋友學習咖啡製作,幫客人策劃求婚,這裡更像是個磁場強烈的社交場,這是大型連鎖咖啡館所不具備的屬性。」

阿星的咖啡館便開在了這條街上。因此,他也見證了這條小巷從四五家咖啡館到現在超百家咖啡館的變遷,「在人們之前的認知中,開咖啡店是九死一生的生意。但近兩年市場變好了,開店成功率也隨即比以前高了。」

阿星表示,以前開店更多的是情懷支撐,現在大部分是盈利的,雖然有的門店利潤微薄,但生存已經完全沒有問題。

阿星向燃次元介紹,在瀋陽,星巴克體量最大,瑞幸深受喜愛,但在其他城市占一定比重的便利店咖啡在瀋陽則幾乎隱形,「或許是因為在小鎮青年的認知中,購買便利店咖啡不如直接選擇雀巢罐裝吧。所以本土品牌差異化生存法則就是:和星巴克比價格,和瑞幸比環境,和KFC等比品質。」

「最後就形成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獨立咖啡館成了互不相似的『親兄妹』。各家風格大相逕庭,但開店運營邏輯卻如出一轍,即,文藝化網紅化路線。通過探店打卡等方式提高店鋪曝光率,通過社交化運作增加產品附加值,提升溢價空間。」

阿星分析道,這是由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決定的。除了少數追求咖啡豆不同風味和口味的咖啡「死忠粉」外,大部分消費者,對是商業豆還是精品豆沒有那麼在意,「咖啡『好入口』的前提下,他們更願意為咖啡館的『顏值』買單。」

來自江蘇淮安的90後全職媽媽大喜,幾乎每天都會約朋友到咖啡館「下午茶」,而她選擇咖啡館的主要標準,就是「顏值高」,以及有打卡的「噱頭」,「漂亮的裝潢設計、特色擺設、好看的咖啡點心、好玩的標語,以及大大的落地窗……這些都會成為我打卡的理由。」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圖/咖啡館打卡

來源/大喜供圖

於是,獨立小眾且極具個性的地域性咖啡店便成了大喜的心頭好,「我喜歡有自己特調風味的、風格比較明顯的咖啡店,好出片。在店裡邊喝咖啡邊修照片發社交平台,曬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極其愜意的享受。」大喜直言,只有在有快速消費需求的情況下,才會去選擇大一點的連鎖咖啡店。

與Amy和大喜不同,長沙的00後男生齊木選擇咖啡館的標準則是便宜,「在我們學校附近有一個本土咖啡連鎖品牌,美式一杯只要8元,會員日所有咖啡還能享受半價。除此之外,還會經常推出針對於學生的優惠活動,對我們這些學生黨來說,簡直不能再友好了。」

阿星表示,當咖啡變成剛需,消費者一定更傾向於尋找味道ok但價格更便宜的品牌,「我們店也打造了會員半價日,運用低價爆款咖啡產品來引流,同時輔以非咖啡產品的售賣提高客單價,以實現盈利。」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區域咖啡館成資本「新寵」

「咖啡做的是年輕人的生意,而年輕人是各行各業都在搶奪的人群,現在很多行業都在跨界做咖啡,咖啡也在融入更多的業態,市場自然越來越熱。」阿星對燃次元表示,在一線城市咖啡品牌供給趨於飽和,三四線乃至縣城小鎮的咖啡消費,正在迎來爆髮式增長的大背景下,立足本地咖啡市場的創業者自然迎來了新機遇。

「只要產品品質達標,門店有風格,再花上一段時間沉澱一部分忠實顧客,店鋪拓展到3家以上,基本上就能在當地站住腳。」阿星表示。

基於此,下沉市場成為眾多咖啡玩家的新戰場。一方面,知名連鎖咖啡品牌快速開店,在下沉市場攻城略地。另一方面,區域性咖啡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快速增長。

相較於品牌已經足夠成熟且上升空間或已觸達天花板的連鎖咖啡店來說,區域性咖啡品牌在這一背景下,更受資本關注。

據燃次元不完全統計,2022年第二季度,圍繞咖啡品牌、咖啡供應鏈、上游咖啡原料進行的投融資案不少於12起。具體來看,相較於全國性品牌,區域品牌、咖啡上下游供應商、餐飲數字化服務商、智能設備商等成為了資本更為關注的方向。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寧波的歪咖啡,紹興的Coco.Juliet,長沙的DOC和RUU,東莞的FELICITY ORIGIN,海南的小洋僑,蘇州的比星咖啡,廣州的.jpg咖啡等地域性咖啡品牌均先後獲得融資。其中,4月,FELICITY ORIGIN完成1000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投資方為福沃基金;7月,比星咖啡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順為資本。

易咖CEO王競對燃次元表示,中國的咖啡市場正處於增量階段,未來融資額度會更大。在Manner等頭部的品牌逐漸完成融資,同時又有更多的資本想進入的時候,咖啡的上下游,包括供應鏈企業、智能咖啡機和速溶咖啡品牌等,各個細分賽道逐漸都會獲得資本關注,同時也會迎來更多的創業者。

與此同時,咖啡上下游企業也頗受資本青睞。今年5月,精品咖啡供應鏈公司樂飲創新獲得A輪近5000千萬元融資,其主要業務包括為永璞、鷹集等精品速溶咖啡品牌提供設備和工藝;為.jpg、TAG、永夏咖啡等品牌提供閃萃工藝及標準化規模生產設備。6月,智能咖啡機品牌咖啡之翼獲得約1億元人民幣戰略融資。

然而並非所有經營業績好的地方品牌都能受到資本的青睞。

阿星對燃次元表示,瀋陽本土經營較好的品牌往往都有一個共性,即,主理人個人風格明確又獨特,「品牌與主理人捆綁,品牌人格化後,提供了讓顧客心儀的社交場的同時,也保證了一定的流量。不過弊端也很明顯,這類品牌的可複製性非常弱。」

在燃次元此前發布的《年輕人不喝瑞幸,還能喝什麼?》一文中,消費領域資深投資經理王鑫曾對燃次元表示,投資方更看重的是門店是否能夠快速複製拓展、盈利能力、產品差異化、供應鏈優勢等條件,具備快速連鎖化能力的品牌更受資本青睞。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市場很大,未來在哪?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約3817億元,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預計行業將保持27.2%的增長率上升,到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元。

另據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統計,中國咖啡消費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長,遠高於全球2%的均速,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咖啡消費市場。

這也讓當下中國咖啡市場處於群雄逐鹿,硝煙四起的狀態中。既有星巴克、COSTA、Peet’s Coffee皮爺咖啡、Tims咖啡等國際連鎖咖啡巨頭持續加碼,又有Manner Coffee、M Stand等精品咖啡「新貴」在資本的助力下快速擴張,還有歪咖啡、 DOC咖啡等區域咖啡「新秀」從地方向全國市場進軍,更不用提以瑞幸為代表的「新零售」咖啡跑通了「自提+外賣」的本土消費模式,以三頓半、隅田川、永璞等為代表的線上精品凍干咖啡品牌搶奪用戶家庭消費場景。

除此之外,蓬勃增長的咖啡賽道還引來了不少跨界選手。繼中國石化、中國郵政、同仁堂等品牌跨界賣咖啡之後,運動服裝品牌李寧也於近日註冊了「寧咖啡NING COFFEE」商標,正式加入咖啡行業賽道。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共有16.4萬家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含「咖啡」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咖啡」相關企業。其中7成以上相關企業為個體工商戶,近3成為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在100萬元內的企業占比超8成。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來源/視覺中國

萬億賽道,高速發展,讓國內咖啡市場充滿了「想像力」。

王鑫對燃次元表示,僅就現制咖啡賽道而言,目前品牌連鎖率和頭部集中度較低,市場依舊處於發展初期,這也為現制咖啡的「新勢力」們提供了寶貴的機遇,可以通過差異化的品類和品牌定位爭取市場份額。

王競也表示,無論咖啡館、咖啡機,還是凍干咖啡等目前在國內都是增量市場,雖增速不同但這幾個細分賽道彼此互補。

「中國的咖啡市場目前尚處於從禮品市場向商務市場轉變的過程當中,一方面咖啡館是目前為止普通消費者最容易接受的咖啡消費形式,另一方面無論是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咖啡館的普及率和覆蓋率仍然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間,所以這個時間點咖啡館是最容易融資的。」但與此同時,王競強調,隨著時間的推移,咖啡館也會遇到發展的瓶頸期。

「對於一座城市來說,咖啡館門店的拓展數量是有上限的,但一座城市的家庭或者消費者,對咖啡機的需求卻有著更大的想像空間。同時,隨著消費者消費習慣的養生,當咖啡館對於消費者的市場教育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手或者每個家庭都擁有一台咖啡機或許就成了新的市場需求。」

王競表示,現階段的國內咖啡市場仿佛身處戰國時代,群雄割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會出現一個國產品牌,來一統江湖。這個品牌可能是現在市面上已經有的,也可能是還沒誕生的,但一定是一個符合中國人消費習慣的品牌。」

國內消費者的咖啡習慣和國外不一樣,口味喜好也不一樣。國內的咖啡市場到底會變成什麼樣,現階段沒人可以判斷。對於任何一位已經入局或者想要入局咖啡賽道的玩家來說,只能慢慢推進,才能有更好的應對方法,做出更符合國人消費習慣的咖啡品牌。

不過王競也直言,這或許要等到十年或二十年甚至更久之後才會有結論。

參考資料:

《2022咖啡投資變了:區域品牌受關注,新茶飲成為最大推手?》,來源:咖門。

*題圖及部分內文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中Amy、大喜、齊木、阿星均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34375430afc9d4292ab0a593a3800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