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掃貨」到「收手」,中國平安「急退」地產股,仍有各類不動產投資2100億

2023-11-10     搜狐財經

原標題:從「掃貨」到「收手」,中國平安「急退」地產股,仍有各類不動產投資2100億

出品 | 搜狐財經

作者 | 馮紫彤

「截至目前,本公司沒有持有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11月8日晚,中國平安用一則澄清公告為這段8年「情緣」畫上了一個或算不得完滿的句號。

2015年4月,基於「碧桂園的發展前景和增長潛力」平安人壽出資63億港元收購碧桂園9.9%股權,一舉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平安集團也由此拉開了對大型房地產公司直接進行股權投資的大幕,「中國隱形地王」雛形初現。

在之後的幾年間,平安集團將金地、金茂、保利、華潤、旭輝、融創等多家頭部地產企業的股權收入囊中。憑藉著豐厚的利潤分紅和不俗的股市表現,中國平安盡享地產業的最後時代紅利。

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2021年以來,房地產企業流動性事件頻發,也給熱衷地產投資的保險企業帶來不小衝擊,中國平安亦然。

從減持到清倉,從旭輝到碧桂園,面對風雨飄搖的市場,平安集團忙於「自保」,努力與出險房企劃清關聯、防範投資風險。

如今,中國平安還持倉著哪些房企?投資碧桂園8年是盈是虧?「隱形地產帝國」還有多厚「家底」?

投資碧桂園8年,出資50億、累計分紅進帳53億

11月8日下午,一則來自路透社的《中國監管要求平安集團收購深陷債務困局的房企碧桂園》的獨家新聞,令中國平安港股股價盤中「跳水」。

對此,中國平安緊急做出回應:該報道完全與事實不符。本公司從未收到任何有關政府部門/機構的相關建議、要求,且本公司沒有任何與此相關的交易計劃或討論。

澄清了輿情,但市場波瀾難消。時至10日,中國平安A股、H股股價仍持續下行。至收盤,中國平安A股現價42.35元/股,日跌2.15%;H股收於37.15港元/股,日跌幅2.24%。

回望過往,中國平安與碧桂園結緣於2015年。平安人壽憑藉著高達49.5億人民幣(63億港幣)的總投資購買碧桂園22.36億股份,成為碧桂園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9.9%。

不過,在入股碧桂園之後的幾年,中國平安未進行任何加倉,也未再參與碧桂園頻繁的配股,反而通過高位減持賺取收益、不斷降低持股比例。

據港交所披露易,中國平安對碧桂園的減持始於2018年2月,也是碧桂園2007年上市以來的股價最高點。

彼時,平安集團在7個交易日內密集減持壁碧桂園3132萬股,套現4.55億港元,持股比例降至8.96%。

2021年8月、2022年8月、2022年11月,中國平安分別減持碧桂園股份1.53億、1.54億和1.58億股。對於上述三筆交易,披露易並未顯示詳細操作價格,但以公告日的盤中最低價計算,平安集團共完成套現19.76億港元,持股數減少至14.86億股、比例為5.74%。

2023年8月,平安集團賣出碧桂園1409.4萬股份,價格為0.98港元/股,套現1381萬港元。此筆減持後,平安集團持有碧桂園股份降至4.99%。

根據相關規定,當股東持股比例不到5%時,再進一步減持則不用公告。

而據中國平安最新回應,截至三季度末,其已不再持有碧桂園的股份。僅以三季度碧桂園最低股價計算,4.99%股權對應價格也在10億港元上下。

綜合來看,通過不斷減持、出清股份,平安集團進帳至少35億港元。再加上碧桂園前些年一年兩次的現金分紅,這筆投資雖然收場黯淡,但收益仍然亮眼。

據搜狐財經粗略計算,2015年至2022年中,平安集團自碧桂園處取得的現金紅利便已超過人民幣53億元。

陸續入股10餘家房企股權,被稱為「中國隱形地王」

2015年入股碧桂園是中國平安首次以壽險資金直接對大型房地產公司進行股權投資,在此前,中國平安的房地產投資主要集中在「拿地」。

「閘門」拉開後,中國平安很快進入了積極布局階段。

同在2015年,平安集團旗下平安不動產戰略入股朗詩集團,以持股9.9%成為第二大股東;2016年底,平安銀行已經持有融創46.7%的股份,為僅次於孫宏斌家族的第二大股東;2017年,平安人壽出資19.075億港元舉牌旭輝集團,持股比例10.12%,成為該上市公司第二大股東;2018年,平安資管再以137.7億元價格,受讓華夏幸福19.7%股份,晉升為其第二大股東;2019年,平安系再花80億元通過配售及有條件認購買入金茂集團15.20%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據其他媒體此前不完全統計,平安系還曾持有招商、金地、保利、華潤、華夏幸福、綠城、九龍倉、融創、協信、旭輝等多家地產企業的股票。

「中國隱形地王」,所言非虛。

但從上述投資案例中不難發現,平安系熱衷做「二股東」。

只為投資、不為經營權。這是平安集團投資地產企業股權的一大特點。中國平安高管曾公開表示,平安在入股房地產企業,堅持純粹財務投資者的定位,不干預企業管理,不做野蠻人。

通過股權分走房企利潤,實現「房企為中國平安打工」,曾有眾多投資者如此評價中國平安。

持股僅余華夏幸福、中國金茂,不動產「家底」仍厚

高光時共繁榮,危機時也難獨善其身。在近年來房地產企業流動性危機事件頻發的背景下,平安集團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2018年-2019年,平安人壽及平安資管兩次受讓華夏幸福股份,共持股25.25%,耗資179.73億元。彼時,華夏幸福還是產業新城開發的代表房企,具有環核心城市圈的業務布局和長期發展潛力。

但好景不長,2021年初,債劵暴雷、商票拒付,華夏幸福的債務危機開始曝光在公眾視野之下。平安銀行代銷的120億華夏幸福信託產品也陷入違約。

2021年度,中國平安對華夏幸福相關投資資產進行減值計提、估值調整及權益法損益調整金額合計為432億元,其中股權類159億元、債權類273億元、對稅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影響金額達到243億元。

2021年,中國平安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16.18億元,同比下降29%。

目前,華夏幸福的債務重組正持續進行,中國平安也是華夏幸福債務委員會聯席主席。截至2023年5月底,華夏幸福金融債務通過簽約等方式實現債務重組金額累計約達1812.96億元,化債超八成。

相比於華夏幸福,中國平安對碧桂園的「撤退」非常及時。三季度出清後,10月10日,碧桂園官宣「暴雷」。

據港交所披露易及同花順iFind,除暫難脫身的華夏幸福,當前,平安系持股的上市地產公司僅余央企控股的中國金茂。

2021年以來,類似的「撤退」故事還在多家險企上演。大家人壽陸續降低對金地集團、金融街的持股;前海人壽減持華僑城A2%股份;泰康人壽虧損10億也堅決清倉陽光城,2023年4月再減持保利發展……

股權投資雖減少,但平安集團追逐優質不動產資源的步伐從未停歇。

僅今年下半年,平安人壽便公告計劃投資不超過71.4億元購入北京麗澤兩商業地塊;累計出資60.46億元投資上海東方萬國等四個產業園區不動產項目……

據中國平安最新半年報,截至2023年6月末,其保險資金投資組合中不動產投資餘額為2093.93億元,在總投資資產中占比4.5%。該類投資以物權投資為主(包含直接投資及以項目公司股權形式投資的持有型物業),主要投向商業辦公、物流地產、產業園、長租公寓等收租型物業;除此之外,債權投資占比18.7%,其他股權投資占比5.7%。

總體來看,「家底」仍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2d8afd6b1dd00de2950494d990048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