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孫儷的一組紅毯照,引髮網友激烈討論。
照片中,孫儷身穿白色套裝,盡顯纖細苗條的身材。
可當鏡頭轉到孫儷的妝造時,很多網友不禁問道:
「娘娘,這是怎麼了?」
貼頭皮的丸子頭和雜亂的短劉海,暴露了「娘娘」頭髮稀疏、髮際線上移的短板;
拋開妝造,相比於同年齡段女明星,
「娘娘」的皮膚狀態明顯有些憔悴,氣色也不算佳。
法令紋、眼袋明顯,臉部浮腫,有些松垮。
當然,十點君列出這些問題,並不是說對女明星要求嚴苛,或刻意製造顏值焦慮。
隨著年齡增加,出現這些問題,無可厚非。
十點君想聊的是另外一個問題。
這些年,孫儷身上一直都有個標籤,就是:
推崇養生。
以至於網絡上流傳了一個梗:
「娘娘養生有多勤奮,紅毯上就有多憔悴。」
似乎養生的人狀態下滑;
而不養生的人狀態更佳。
不禁讓人想問: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人到中年,很多人都開始注重保養。
但保養,並不是越多越好,不管是明星還是普通人,都要警惕進入養生誤區。
就像前面說的,除了演員,孫儷的另一個標籤便是:
「資深養生達人」。
無論走到哪裡,孫儷都不吝向周圍人分享自己的養生秘籍。
別的女明星都在自己的社交網絡上分享美照,而孫儷,每逢節氣則雷打不動地分享泡腳大法。
不僅自己養生,還帶著一家人加入泡腳行列。
「我們一家人都愛泡腳,經常一起邊泡腳邊看電視,平時兒子起床鼻子堵了,泡個腳就好了。」
她因此也喜提「泡腳娘娘」的稱號。
可事實上,泡腳雖好,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專家提醒,身體有某些疾病的人群,就不適宜在睡前泡腳,比如靜脈曲張、糖尿病患者、心臟不好等。
盲目跟風,極有可能觸發或加重自己的病情。
除了泡腳,孫儷對飲食方面的養生也特別講究。
她本人推崇素食主義。
堅持每月的初一、十五都吃素,並且這個習慣已經堅持快二十年了。
日常飲食也以清淡為主,少見大魚大肉。
理由是「吃素可以排除身體里的毒素」。
除此之外,孫儷每周都有兩天在堅持「16小時輕斷食」養生大法,即3餐時間控制在8個小時內,其餘16小時是不進食的。
在營養攝入如此節制的情況下,孫儷每天還要進行高強度的有氧訓練,包括瑜伽,普拉提等。
曾跟孫儷一起拍戲的陳曉這樣說她:
「她每天都不怎麼吃東西,還能每天做運動。」
然而,適量的運動的確能夠延緩衰老。
但過量運動,則會適得其反。
因為過量的有氧運動,會讓身體各部位的血液流量增加,導致大腦血液流量減少,加速大腦的衰老,會加重各個組織磨損,最後加快人體的衰老速度。
女性氣色主要依賴身體的鐵元素,鐵元素的來源又主要是肉類。
堅持素食,加上吃得少,鐵元素攝取不足,就會氣色不佳。
這些年,「娘娘」的養生方法層出不窮,但如今看來,結果似乎不及預期。
十點君正是想藉由這個事,跟大家聊一聊生活中的養生亂象。
近幾年,養生的風越刮越猛。
打開小紅書,搜索「養生」,會出現一連串的詞條:
年輕人朋克養生,左手保溫杯,右手枸杞;
中年人回歸傳統,八段錦、曬背等新詞紛紛登場。
方式眼花繚亂,一不小心就會進入誤區。
@騰訊醫典 分享過這樣一個案例。
北京有位57歲的張阿姨,日子過得十分精細。
自從聽說小區自來水比較硬,之後便只喝純凈水。
她還給自己制定了詳細的飲食、運動計劃。
比如,為了讓身體更健康,她每天幾乎只吃蔬菜。
諸如此類。
有天晚上,正在廣場跳舞的她,突然感覺腹部劇痛,摔倒在地。
被送進醫院檢查後發現,左邊腎和輸尿管各有一塊結石,且腎部有積水。
手術過後,張阿姨問醫生:
「我天天喝純凈水,怎麼還會長結石呢?」
醫生告訴她,長期喝純凈水,加上大量食用蔬菜,導致尿液草酸過多,就增強了結石的風險。
養生有個原則,叫做:「適者為宜,過則為害。」
很多人熱衷養生,都會陷入一個悖論:
一方面過度追求養生,另一方面知識體系卻並不全面。
常常是顧了細節,全忽略了大局。
明明是想養生,最後變成傷身。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些人,養生的手段則更為極端。
普通的方式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了,於是開始劍走偏鋒。
比如,下面講到的這種模式,就很特別,可又很「普遍」:
撞樹式養生。
如果你經常逛公園,就會發現公園總有這樣的畫面,每個大樹下都會平均分配一位老人,正與大樹發生力的相互作用。
據說,撞樹養生是利用撞擊,刺激背部穴位和經絡的方式,促進血液循環,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武漢一位7旬老人張大爺,聽信了撞樹養生的說法。
為了緩解腰腿疼痛,每天一大早到公園撞樹晨練。
一段時間之後,他感覺右眼裡出現「蚊蟲飛舞」,看外界的顏色都變了。
到醫院檢查診斷,視網膜發生了脫落。
上了年紀之後,老人眼內的玻璃晶體容易發生退化。
一旦遇到劇烈撞擊,就容易發生脫落。
不僅如此,還有人因撞樹力度過大,造成局部軟組織血腫或損傷。
真的是得不償失。
事實上,每個人身體狀況都不一樣,撞樹養生的效果也就因人而異。
為了緩解自己的健康焦慮,盲目追隨奇葩的養生方式,最後損耗的只能是自己的身體。
除了上面講到的這些。
還有很多養生方式,雖然有效,但極容易給身體帶來反面效果。
比如,有人認為五穀雜糧有益健康,就天天吃、頓頓吃,即使已經膩味,也要苦苦堅持。
然而,粗雜糧中雖富含膳食纖維,但過量食用,就會導致腹脹的情況。
再比如,有人為了嚴格遵守各種養生禁忌,這也不吃,那也不吃,導致營養攝入不全面,最後誘發各種健康問題。
其實,養生並不複雜,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以下三點可供借鑑:
首先,了解自己。
養生之前,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
比如:
你是易胖體質,還是偏瘦體質;
有沒有食物偏好,哪些食物加重身體負擔,哪些食物讓你保持輕鬆;
身體有沒有其他不適症狀……
如果你還沒有很清楚地了解自己,可以去請教醫生或藉助現代醫學手段,清晰身體的詳細情況。
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一樣,養生方式也不一樣。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選擇養生方式,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
其次,長期堅持。
科學發現,
皮膚細胞28天更新一次;
紅血球細胞120天更新一次;
肝臟細胞180天更新一次;
骨細胞更新一次需要10年。
任何身體的變化,都需要時間積澱,給身體一些時間,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乾淨飲食,適當運動。
唯有長期堅持,好的變化才會真正發生。
最後,切勿盲從。
網上的養生信息繁雜多變,但不是所有的養生都適合自己。
當我們選擇一種養生方式時,要了解背後的養生邏輯,是否具有理論支撐,然後判斷是否適合自己。
不要把自己的身體當實驗,損耗健康,得不償失。
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不盲從、不貪多,堅持有效養生,拒絕無效努力。
《古今醫鑒》中說:「心勞則百病生,心靜則萬邪息。」
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思慮過多,心緒不寧,身體就容易生病;保持平靜的心態,則可以百病不侵。
養生的終點,其實是養心。
再多的方法終究是手段,養好心情才是核心之道。
定時清除身體里的負面情緒,凡事不要太計較,保持豁達樂觀的心態,自然活力康健。
堅持正確的養生方法,找到適合的養生方法,並堅持下去,一點一滴的改變,最終都會化成養料,滋養你的身心。
點個【在看】,願你保養好身體,也安頓好內心。
你身邊有過度養生的案例嗎?平常生活中,你有什麼有效的養生方法,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作者 | 蘇善書,不會講道理只會說故事。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帳到老。
主播 | 林靜,聲音與文字的世界裡,與你奔赴山海。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