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洗牌」加速 年初以來近2000家私募註銷

2023-07-16     數據雜誌

原標題:行業「洗牌」加速 年初以來近2000家私募註銷

行業「洗牌」加速 年初以來近2000家私募註銷

行業強監管下,「問題」私募正有序退場。7月15日,中基協發布公告表示,因存在異常經營等情形,決定註銷正昊(廣州)私募證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12家機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同期,另有7家私募因不能持續符合管理人登記要求被註銷。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至今,私募迎來大「洗牌」,近2000家機構遭註銷,較2022年同期數據已大幅增長98.68%,占2022年全年註銷家數超八成。有業內人士表示,上述情況與市場環境不佳有關,此外,部分私募經營不善、合規性不強也將遭市場淘汰。

「問題」私募加速出清

中基協一連註銷19家私募。7月15日,中基協發布公告表示,正昊(廣州)私募證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江蘇潤垚資產管理等1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異常經營情形,且未能在書面通知發出後的3個月內提交符合規定的專項法律意見書,中基協將註銷該12家機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並將上述情形錄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資料庫。公告中,中基協還提醒投資者持續關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誠信合規情況,謹慎做出基金投資決策,通過基金合同約定的糾紛解決機制和相關法律渠道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同日,除上述私募管理人外,另有7家私募遭到註銷。中基協同樣發出公告指出,浙江牧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7家機構不能持續符合管理人登記要求,因此將註銷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值得注意的是,年初以來多家私募密集離場。截至7月16日,已經有1959家私募註銷,

相較於2022年同期的986家同比大幅增長98.68%。僅目前公布的私募註銷家數就已占據2022年全年註銷數量的88.64%。

從註銷原因分類看,中基協是年內私募註銷的主要推進者,由中基協註銷的私募達1594家。依公告註銷、主動註銷的私募則分別有30家、335家。其中,2023年開年之際,僅1月20日中基協就披露了1449家私募的註銷信息,其中1444家為協會註銷,5家為私募主動註銷。

同期,也有北京寶牧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不足一年就匆匆退場。中基協數據顯示,其於2022年9月2日成立,並於同年11月完成登記,然而運作僅半年後便於2023年3月主動註銷,中基協信息顯示,其註冊資本為1000萬元,註銷前尚無產品登記備案。

強監管優化行業生態

那麼,年初以來私募註銷如此密集與何有關?在財經評論員郭施亮看來,私募註銷數量同比大增,一方面與市場環境不佳有關,私募基金資產管理難度加大,無法繼續運作。另一方面,與部分私募機構經營不善、合規能力不強有關,上述情況也可能導致其被市場淘汰。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則表示,「上述情況可以看出中基協對於推進『問題』私募常態化、有序退出機制的執行力度,體現出強監管背景下對私募行業生態的優化」。

整體來看,近年來,我國私募基金行業穩步發展,對私募行業監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基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4月末,全市場私募基金管理人為2.23萬家,管理產品數量達15.38萬隻,管理基金規模達20.75萬億元。

伴隨國家對私募行業發展的日益重視,私募相關政策標準也在不斷推進完善中。就在7月9日,私募行業迎來重磅新規,其中明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多項註銷情形,包括自行申請註銷登記;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銷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因非法集資、非法經營等重大違法行為被追究法律責任等。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也就此表示,《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明確了私募基金管理人註銷機制,對不具備經營展業條件和涉嫌嚴重違法違規的管理人予以註銷,為持續出清「偽劣亂」私募提供了法規依據,是構建「進出有序、優勝劣汰」行業生態的重要舉措。這些規定對於威懾違法違規行為、懲治「害群之馬」、維護行業秩序、凈化市場環境,將產生非常積極的效果。

在郭施亮看來,《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的出台,會進一步提升私募基金的合規性與規範性,對私募經營的展業條件、從業人員的持牌狀況、合規經營能力都有進一步要求,私募行業合規會得到進一步提升,行業「洗牌」也可能加速,整體而言更有利於私募合規發展、健康規範運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0975f1fef9fa7f38afde71c0f2634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