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農農場,我魂牽夢縈的故鄉丨 夜聽團41期

2019-10-26   青春石嘴山

石嘴山共青團

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

青春石嘴山丨晚間電台

夜聽團·在你耳邊

周六晚九點

與你相約

文丨彭進

主播丨余良(石嘴山市新聞傳媒中心廣播電台主播)

今晚歌曲

崔子格《沉默如謎的等待》

在寧夏石嘴山有個美麗的地方,

它的名字叫惠農農場。

我雖與其闊別二十五載,

但卻未敢將它片刻遺忘。

這裡長眠著我的父母雙親,

這裡是生我養我的故土家鄉。

六十三年前,

有群來自祖國各地的英雄兒郎。

他們肩負國家的神聖使命,

集合到此創業墾荒。

戰風沙抗嚴寒;種樹木開良田……

用青春和生命譜寫著寧夏監獄史上的感人樂章。

我為父輩們昔日的奉獻精神驕傲,

也以自己曾生活和工作在這方熱土而榮光。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不經意間我們已年逾花甲,兒孫滿堂。

歷史的塵埃,模糊不了我對故鄉的清晰記憶;

歲月的年輪,讓這份鄉愁越來越強。

曾記否,

惠農農場子弟小學那排簡陋的平房,

那是我們兒時接受啟蒙的課堂。

磚砌的兵乓球檯和木製的籃球架框,

吸收著孩子們爭先恐後,你奪我搶。

課餘間,打寶、踢鍵、抓拐、跳方;

放學後,摸魚、撈蝦、檢柴,赤身裸泳在那小河旁;

傍晚時分借著夜色捉迷藏。

恩重如山的八位小學老師喲,

他們的尊姓分別為:

楊、馬、朱、苟;汪、韓、李、張。

小學畢業

我們有幸跨進「城裡人」的學堂。

「農場娃」 勤奮刻苦,積極向上,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贏得了紅衛中學師生的廣泛讚揚。

讀完中學應召回場,

知青生活令人難忘。

初春,平田整地,耕耘播種;

盛夏,鋤草灌水,護糧打場;

深秋,割稻摘果,掰玉米收高粱;

隆冬,挖渠修壩,出蓄圈運肥忙。

一年四季,我們與幹部職工風雨同舟,苦樂共享。

收工後的我們

依然生龍活虎青春陽光。

夕陽下姑娘們讀書看報;

小伙們唱歌下棋拼搏在那籃球場。

「小靳莊」的賽詩會讓人忍俊不禁;

「長征組歌」的大合唱在夜空中久久迴蕩。

優美的舞蹈,幽默的曲藝,豐富的表演唱,

是知青獻給父老鄉親們最好的精神食糧。

我們的「三觀」在這裡形成,

我們的夢想從這裡起航……

參加工作子承父業,

我們接過前輩手中的鋼槍。

用法律懲罰犯罪,

用正義與邪惡較量。

用真誠挽救作惡者的靈魂;

用情感重塑失足者的形象。

在惠農農場那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喲,

田間地頭,有我們的辛勤汗水;

電網高牆,有我們的警惕目光。

豬羊馬圈,有我們的巡邏足跡;

廠礦學校,有我們書寫的輝煌。

曾幾何時,

惠農農場培養出來的子弟喲,

在寧夏監獄系統的多個單位挑梁擔綱。

時過境遷,世事滄桑。

今朝已難覓惠農農場昔日的模樣。

沙棗樹的婀娜你在那裡,

黃河灘的空曠又在何方?

我的情感在往事的長河裡徘徊,

我的記憶在過去的時空中蕩漾。

我留戀

故鄉馬路兩旁的柳樹白楊;

我思念

惠農各站菜地果園的瓜果飄香。

我喜歡

糧油加工廠那隆隆的轟鳴聲,

我羨慕

機運隊各種型號的工具機和運輸車輛。

我涶涎

南方大叔家的米飯臘肉,

我鍾情

北方阿姨做的麵食羊湯。

那隨處可見的柴火垛喲,

反映著農場人的生活狀況。

我讚美惠農人的熱情大方,

更欽佩惠農人的才多藝廣。

趙保明的快板扣人心弦,節奏流暢,

張青山的模仿惟妙惟肖,娛樂性強。

馮艷胡忠祥的舞姿美如芭蕾,

湯傑的竹笛婉轉悠揚。

熊斌的「遠投」命中率高,

孟立成的「三大步」 勢不可擋。

姜寧的桌球技非同一般,

馬三哥烹飪的菜肴味美色香。

「三拳兩勝一咣璫」是惠農人喝酒的規矩,

充滿鄉土氣息的「惠農話」,

是故鄉人永遠不變的老腔。

我留戀

馬興家打撲克那深夜不熄的燈光,

怎能忘

與時建國駕車勇闖山洪溝的老「解放」。

雷璽祿駕駛的那輛警用三輪摩托,

記載著我們年輕時的激情與「瘋狂」。

多想在故鄉的月光下,

我們昔日的小樂隊再演奏一曲「喜洋洋」。

撫今追昔,思緒惆悵。

當年的滿頭青絲,現已斑白如霜。

生活一去不復返,

重溫舊夢只是一種精神幻想。

親愛的惠農農場啊!

我的骨子裡鐫刻著您的故事,

我的血液中流淌著您的兒女情長。

你猶如那成年的老酒,

時間越久,味越醇香。

不論我家居何處,身在何方,

您永遠是我魂牽夢縈的故鄉。

徵稿啟事

《夜聽團》是石嘴山共青團打造的夜間青年電台,只要您熱愛石嘴山,喜歡寫作,您都可以給我們投稿。如果您的投稿被我們選中,我們將邀請專業人員朗讀您的作品,並在《石嘴山共青團》微信公眾號推送。投稿郵箱:tswzxb2005@163.com。

- END -

青春石嘴山·YOUTH SHIZUISHAN

來 源:沙棗花開的聲音 文:彭進(退休人民警察,愛好文學和詩歌。曾在《中國旅遊報》、《寧夏日報》、《寧夏法制報》、《銀川日報》、《贛州日報》等媒體發表過多篇文章和詩歌。) 圖:沙棗花開的聲音

編 輯:胡曉文丨責 編:王 瑋丨審 核:李 佳

主 播:余 良(石嘴山市新聞傳媒中心廣播電台主播)

轉載請聯繫授權。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石嘴山共青團微信公眾號旨在服務廣大青年,長期接受商家合作共青團屬性公益活動,如有意向可致電0952-2218699。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