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才是農機市場的主體,企業活動應圍繞用戶開展

2020-03-07   農業機械

十幾年前,農業機械雜誌社發起過一次調查和討論,題目為「誰是農機市場的主體」。在當時網際網路還沒有如此發達的環境下,引發了數千人的討論,有寫信的、有發簡訊的,還有不少是發電子郵件的。

討論的人群有來自一線的農機手、種糧大戶,還有不少農機推廣、管理部門的服務人員,也有來自農機企業和行業媒體、協會的工作人員。

討論的結果大致是:農機用戶是農機市場的主體。

當然,這只是大部分人的認同。因為,其中有不少人認為,農機市場的主體是農業部,也有認為是農機管理部門,還有人說是農機企業,甚至有人說「農機化率是農機市場的主體」。

如今回過頭來看,農機用戶是市場的主體,這一說法已經得到更為廣泛的認同。那是一次全行業的大討論,也是行業第一次去認真討論和梳理行業發展主體的問題。

那次討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因此,當時就得出了「得用戶者得市場」這一說法,和「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論斷如出一轍。

十幾年過去了,我們真的認識到用戶的價值了嗎?

顯然我們農機行業做的不盡如人意。圍繞農機補貼的活動過多,圍繞農機用戶的活動過少。典型的現象就是:農機行業性會議多、技術性會議少;行業性展示多、技術性展示少;甚至於,行業性領導多、技術性領導少。

隨著市場競爭的白熱化,農機行業應該關注並將用戶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一是要了解並挖掘用戶的需求。從農機企業到各類機構,我們對用戶的需求停留在想像中,認為用戶應該需要什麼,而不是真正客觀地去了解和挖掘。典型的例子就是,機器一代一代的改,會議一茬一茬的開,用戶一次一次的苦,行業卻熟視無睹。

二是要正確引導用戶的需求。當然,我們也聽到一些聲音,說很多用戶「無理取鬧」。比如有用戶要企業單獨改裝某款產品。當然,我們不鼓勵一味地順從用戶的要求,但企業要有自己的考量標準,至少要知道什麼樣的要求是無理的,什麼是合理的,然後正確去引導用戶的需求。

三是要盡力滿足用戶的需求。實際上,有一些用戶「有理」的要求,也被認為是「無理取鬧」,原因是企業或者某些機構,不想或者沒有辦法去滿足用戶的需求。這來自管理的缺失,也有可能是能力的缺失。

將用戶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實際上並不是什麼高深或者新穎的論斷,更談不上是某種理論。這和「用戶是上帝」「以消費者為中心」等,並無區別。只不過,農機用戶相對要弱小的多,有時又不是非常理智,更談不上多麼高深的文化素養。

所以,做農機行業工作,相對而言就要更複雜一些。這就要求,我們每個人要有「用戶思維」,這樣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好。

「用戶思維」,不就是現在時髦的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