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市場經濟的俄羅斯

2019-06-18     治國評論天下

跨入市場經濟的俄羅斯

根據俄羅斯聯邦統計局數據。俄羅斯1990年人口為14815萬人,人均名義GDP為3840美元(同年日本為24738美元,美國為23901美元),此時計劃經濟體制的俄羅斯人均名義GDP只是同期一流已開發國家的六分之一,這個懸殊程度比現在巴西與一流已開發國家的人均名義GDP差距還大,同年韓國人均名義GDP已經達到6308美元,這就是我們曾經認為的可以與美國比肩的蘇聯的人均富裕水平。這也許可以解釋蘇聯為什麼要進行經濟變革,道理很簡單,蘇聯確實比其他歐美國家明顯落後了,經濟變革的壓力越來越大了。這也顯示了另一個道理,蘇聯那樣的計劃經濟經濟體制和公有制體制在當時的科技水平下,只能使自己處於當時自己的那個經濟水平了,這個經濟運行效率明顯比同期市場經濟和私有制的已開發國家的經濟運行效率低。

1991年,正在進行經濟和政治體制全面變革的蘇聯解體了,俄羅斯走向歷史舞台。獨立後的俄羅斯進行了更為深刻的經濟體制變革,全面走向市場經濟,私有制也得到了很大普及。這個經濟體制轉變過程是需要成本的,比如,許多計劃經濟時期的生產行為進入市場經濟後就不需要了,這帶來了俄羅斯經濟的退化。1991年是經濟退化的第一年,俄羅斯人均實際GDP下降了5.27%。1992年是經濟退化幅度最大的一年,相對上一年負增長14.6%。此後幾年,經濟連續負增長,到1996年進入了一個較低谷,人均實際GDP相當於1990年的59.75%。此後,1997年人均實際GDP增長了1.6%,俄羅斯的好年頭似乎到來了,不幸的是,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1998年經濟又負增長了5.1%,人均實際GDP相當於1990年的57.6%(這個不足一半的下降幅度似乎沒有我們感覺的大,在我們的印象中,那時的俄羅斯經濟是非常困難的),達到近期的最低谷。俄羅斯經濟慘澹局面終於要結束了。1999年,已經基本建成市場經濟和私有制社會的俄羅斯,人均實際GDP增長6.7%,這可是比較高的經濟增速!自此,俄羅斯經濟進入繁榮時期,經濟惡化局面結束。一個持久而快速的經濟增長周期到來了,2000年人均實際GDP增速達到10.4%,這可是破紀錄經濟增速。

1991年到1997年,俄羅斯人均名義GDP雖然也跟著人均實際GDP的變化而變化,但是變化幅度有些小,人均名義GDP處於高估狀態。1998年與1999連續兩年的大幅度下降,基本促使俄羅斯名義GDP處於正常水平。1999年人均名義GDP下降到1329美元,達到近期的最低點,此後,名義GDP隨著實際GDP的增長而快速增長。

到2006年,可以說是俄羅斯經濟劃時代的一年,人均實際GDP相當於1990年的100.95%,恢復到曾經的歷史較高水平,恢復到經濟或政治體制改革前的水平。從1991年到2006年這16年時間,雖然是人均收入折騰的16年,也是俄羅斯脫胎換骨的16年,經濟或政治體制回歸世界主流模式,基本成為一個歐美正常國家。

此後,除了2009年受到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而明顯負增長之外,其它年份俄羅斯經濟依然快速發展。到2013年,人均實際GDP已經相當於1990年的121.73%,達到24298美元,人均實際GDP已經逼近二流已開發國家水平了,如果沒有特別情況,人均實際GDP達到二流已開發國家水平,也就是幾年內就可以實現了,俄羅斯其它發展指標是比較靠前的,這也許意味著十幾年內,一個巨型的二流已開發國家將誕生。

1999年到2008年這10年時間,人均實際GDP增長了100%,年均7.2%,10年實現了人均實際GDP的翻翻,是一個理想的經濟繁榮周期。2010年到2013年這4年時間,人均實際GDP增長了14.49%,年均3.53%,速度明顯比上一個周期慢了,不過也與同期世界經濟增速一致,這幾年世界經濟增速明顯比美國金融危機前的那個經濟繁榮周期的經濟增速慢了。

俄羅斯是一個資源出口大國,油氣資源出口對俄羅斯經濟發展很重要,這導致俄羅斯經濟受到中國經濟的很大影響。受益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世界資源價格上漲,這帶來了2003年以來的俄羅斯人均名義GDP的迅猛增長局面。2002年俄羅斯人均名義GDP是2373美元,2006年增長到6902美元(這與1990年的人均名義GDP3840美元所對應的人均實際GDP是一樣的),2008年達到11550美元,2009年大幅度下降到8502美元(下降了26.4%,明顯比人均實際GDP下降7.8%的幅度大,這其實也顯示了俄羅斯經濟的發展,相當一部分是由於名義GDP升高所致,名義GDP升高是由於油氣價格上漲帶來的外匯收入增多所致),此後,又迅速增長到2013年達到14586美元(同年美國為53001美元,這顯示俄羅斯與一流已開發國家的人均名義GDP差距已經相對1990年明顯縮小了,這也顯示俄羅斯經濟或政治改革是值得的,這至少縮小了與歐美已開發國家的經濟差距)。

從2003年到2013年這11年時間,俄羅斯人均名義GDP增長了6.15倍,年均約18%,遠高於人均實際GDP增速。

名義GDP上漲有利於實際GDP上升,俄羅斯的情況再一次證實這個結論。這也顯示自己主動壓制自己的匯率是愚蠢的,壓制自己的匯率就是壓制自己的美元名義GDP,是不利於自己經濟發展的。美元名義GDP的上漲,可以提高自己國民購買進口商品的能力,也就是提高自己國民的購買力,實際GDP也會隨之上升,這構成了經濟增長的一個模式。

就是不靠自然資源價格上漲,俄羅斯經濟也可以較快發展,只是經濟發展速度會慢一些而已。比如,1999年到2002年,中國經濟規模還沒有明顯影響世界自然資源的價格,世界自然資源價格還保持著較低水平,此時,俄羅斯經濟增速依然較快。1999年到2002年這4年時間,人均實際GDP增長30.8%,年均6.9%。雖然這樣的高速經濟增長,有俄羅斯經濟起點低的因素,但也顯示俄羅斯經濟與政治體制回歸世界主流後,是可以保持較快經濟增速的。

2002年俄羅斯人均實際GDP增長了5.3%,2001年為5.5%,2003年為7.8%(這一年,中國進口礦產資源因素已經促使世界礦產資源價格開始明顯上漲),2004年7.6%,對比這4年經濟增速,我們基本可以感受到俄羅斯由於中國因素而受益的程度。因資源出口價格上漲,而促使俄羅斯經濟提速2個百分點,這就是中國因素的貢獻。我們必須清楚,就是沒有中國因素,俄羅斯經濟依然可以較快發展,只是減少兩個百分點的增速(這大約占俄羅斯經濟增速的三分之一),但是如果沒有中國因素,俄羅斯人均匯率GDP就不會增長那麼快了,2013年也許就難以達到1萬美元了。

俄羅斯人均實際GDP下降時期也是俄羅斯高速通貨膨脹時期,比如,1990年俄羅斯名義GDP為5.97億盧布,1991年名義GDP為12.95億盧布,年通貨膨脹100%。1992年達到176億盧布,年通貨膨脹1250%。1993年達到1589億盧布,年通貨膨脹800%。1994年達到5658億盧布,年通貨膨脹250%。惡性通貨膨脹不利於經濟發展,俄羅斯此時期的經濟負增長,通貨膨脹是原因之一。

2013年俄羅斯人口下降到14330萬,相對1990年,減少485萬,人口總體處於負增長狀態。2014年俄羅斯生育率為1.61,2010到2015年生育率預測中估值為1.53。

作為東歐最重要的國家,統計的時間範圍卻如此短,這確實是一個遺憾。俄羅斯曾經是蘇聯的核心部分,有了俄羅斯的情況我們就可以感覺到其他加盟共和國的類似情況。

俄羅斯族作為斯拉夫人的最大分支,代表著斯拉夫人綜合表現水平,古代斯拉夫人的表現是比較暗淡的,近現代隨著人口數量的逐漸膨脹和人口密度的逐漸增大,斯拉夫人逐漸顯眼起來,但是總體表現依然不如泛日耳曼群體和拉丁語族群體。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俄羅斯將成為已開發國家,30年內,俄羅斯將成為一流已開發國家(2014年俄羅斯與烏克蘭發生了很大矛盾,這引起歐美國家經濟制裁俄羅斯,這會讓俄羅斯成為已開發國家的時間延後)。鑒於俄羅斯人口數量的裹足不前,就是成為已開發國家的俄羅斯,其綜合國力依然會明顯遜色於美國,曾經的超級大國身份將難以恢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uBWBGwBmyVoG_1Z_uW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