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電氣間隙與爬電距離?

2019-07-26     萬眾久合電力

電氣間隙是在兩個導電零部件之間或導電零部件與設備防護介面之間測得的最短空間距離。即在保證電氣性能穩定和安全的情況下,通過空氣能實現絕緣的最短距離。

電氣間隙的大小和老化現象無關。電氣間隙能承受很高的過電壓,但當過電壓值超過某一臨界值後,此電壓很快就引起電擊穿,因此在確認電氣間隙大小的時候必須以設備可能會出現的最大的內部和外部過電壓(脈衝耐受電壓為依據)。在不同場合使用同一電氣設備或運用過電壓保護器時所出現的過電壓大小各不相同。因此根據不同的使用場合將過電壓分為Ⅰ至Ⅳ四個等級。

爬電距離:沿絕緣表面測得的兩個導電零部件之間或導電零部件與設備防護介面之間的最短路徑。即在不同的使用情況下,由於導體周圍的絕緣材料被電極化,導致絕緣材料呈現帶電現象。此帶電區(導體為圓形時,帶電區為環形)的半徑,即為爬電距離。

在絕緣材料表面會形成泄漏電流路徑。若這些泄漏電流路徑構成一條導電通路,則出現表面閃絡或擊穿現象。絕緣材料的這種變化需要一定的時間,它是由長時間加在器件上的工作電壓所引起的,器件周圍環境的污染能加速這一變化。

因此在確定端子爬電距離時要考慮工作電壓的大小、污染等級及所運用的絕緣材料的抗爬電特性。根據基準電壓、污染等級及絕緣材料組別來選擇爬電距離。基準電壓值是從供電電網的額定電壓值推導出來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進入我們的家庭,為保證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國均有相關法規以約束電器產品對人身造成的各種傷害。

因此,安全性設計在產品的整個設計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安全距離是在產品設計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電氣間隙、爬電距離實際測量中往往有不同的結果差異、本篇結合自身實際工作,就電氣間隙,爬電距離的安全標準要求做一下概括總結,談談以下幾點理解。

1

名詞解釋

1、安全距離包括電氣間隙(空間距離),爬電距離(沿面距離)和絕緣穿透距離。

2、電氣間隙:兩相鄰導體或一個導體與相鄰電機殼表面的沿空氣測量的最短距離。

3、爬電距離:兩相鄰導體或一個導體與相鄰電機殼表面的沿絕絕緣表面測量的最短距離。



2

從GB4943-2011中2.10條款定義理解

在GB4943;2.10條款中指出電氣間隙的尺寸應使得進入設備的瞬態過電壓和設備內部產生的峰值電壓不能使其擊穿。爬電距離的的尺寸應使得絕緣在給定的工作電壓和污染等級下不會產生閃絡或擊穿(起痕)。由此可以看出,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的防範對象和考核目的不同。電氣間隙防範的是瞬態過電壓或峰值電壓;而爬電距離是考核絕緣在給定的工作電壓和污染等級下的耐受能力。

從對一次電路二次電路的名詞定義可以看出,二次電路可能是安全可觸及的,也可能是危險帶電的;一個設備內可能同時存在一次電路和二次電路,例如預定與電網電源直接相連使用的電源適配器;一個設備也可能本身就是二次電路,例如採用一台發電機或電池供電的設備。在理解和區分一次電路和二次電路的基礎上,也就理解標準中為什麼二次電路中也有對基本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等的電氣間隙的要求。

具體測量步驟步驟如下:

一)電氣間隙的測量步驟

確定工作電壓峰值和有效值;

確定設備的供電電壓和供電設施類別;

根據過電壓類別來確定進入設備的瞬態過電壓大小;

確定設備的污染等級(一般設備為污染等級2);

確定電氣間隙跨接的絕緣類型(功能絕緣、基本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

二)確定爬電距離步驟

確定工作電壓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確定材料組別(根據相比漏電起痕指數,其劃分為:Ⅰ組材料,Ⅱ組材料,Ⅲa組材料, Ⅲb組材料。

註:如不知道材料組別,假定材料為Ⅲb組)確定污染等級;確定絕緣類型(功能絕緣、基本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電氣間隙、爬電距離的要求值:電氣間隙根據測量的工作電壓及絕緣等級,查表(GB4943:2H 和2J和2K,60065-2001表:表8和表9和表10) 檢索所需的電氣間隙即可決定距離;作為電氣間隙替代的方法,4943使用附錄G替換,60065-2001使用附錄J替換。

3

從GB8898-2011中13條款定義理解

爬電距離根據工作電壓、絕緣等級及材料組別,查表(GB4943為表2L,65-2001中為表11)確定爬電距離數值,如工作電壓數值在表兩個電壓範圍之間時,需要使用內差法計算其爬電距離。*GB4943中只有功能絕緣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可以減小,但必須滿足 標準5.3.4規定的高壓或短路試驗。

在GB8898-001中13條款中電氣間隙考慮的主要因素是工作電壓,查圖9來確定。(對和電壓有效值在220-250V範圍內的電網電源導電連接的零部件,這些數值等於354V峰值電壓所對應的那些數值:基本絕緣3.0mm,加強絕緣6.0mm)。

GB8898-2001其判定數值等於電氣間隙,如滿足下列三個條件,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加強絕緣可減少2mm,基本絕緣可減少1mm。

1、這些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會受外力而減小,但它們不處在外殼的可觸及導電零部件與危險帶電零部件之間;

2、它們靠剛性結構保持不變;

3、它們的絕緣特性不會因設備內部產生的灰塵而受到嚴重影響。

*注意:但直接與電網電源連接的不同極性的零部件間的絕緣,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不允許減小。基本絕緣和附加絕緣即使不滿足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的要求,只要短路該絕緣,設備仍滿足標準要求,則是可以接受的(8898中4.3.1條)。

4

關於GB19212.1-2016中26條款的理解

GB19212.5-2011、GB19212.7-2012、GB19212.18-2006,GB19212.1-2016作為通用要求和試驗,在 26 條款中電氣間隙爬電距離的主要考慮因素為電壓類別、污穢等級,絕緣材料組別。對於採用浸漬、灌封或者使用粘結膠帶覆蓋繞組來進行隔離的變壓器,如果能滿足 GB/T16935.1-2008 的 4.1.1.2.1的試驗,爬電距離可有有相應的減小值,但應當按適用的情況進行附加的試驗(見 26.2 條中 a),b),能通過相應的介電強度試驗。

5

關於GB15092.1-2010中20條款的理解

電氣間隙的測量主要考慮因素額定電壓、電壓類別和污染等級,對基本絕緣、工作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三種斷開狀態分別加以說明,另外對於基本絕緣及附加絕緣有必要時可進行附錄M脈衝電壓試驗以驗證電氣間隙經得起規定的瞬時過電壓。爬電距離的測量主要考慮因素為正常使用中預期會出現的電壓、污染等級、材料組別。對基本絕緣、工作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三種斷開狀態也分別加以說明。

6

四份標準對測量路徑的考慮

一)X值的選取

1)、GB4943,GB19212.1,GB15092.1中從污染等級的角度規定了的X寬度是相同的。

污染等級 X寬度

1 0.25mm

2 1.0mm

3 1.5mm

註:如果涉及到的電氣間隙小於3mm,則溝槽寬度X最小可減小到該距離的1/3。

2)、GB8898對直接與電網電源連接的,X值規定為1.0mm。對不直接與電網電源連接的,且經過防灰塵和潮氣侵入的封閉、包封或氣密密封的設備、組件或元器件,X值規定為0.25mm。如果涉及到的電氣間隙(伴有相關的爬電距離)的要求小於3mm,則溝槽寬度X最小可減小到該距離的1/3,但不小於0.2mm。

二)電氣間隙爬電距離的測量路徑

a)、所考慮的路徑包括一個具有任一深度而寬度≧Xmm的平行邊溝槽。

b)、所考慮的V形溝槽路徑在GB4943,GB8898,GB19212.1包括內角角度,而寬度大於Xmm。

在GB15092.1開關中路徑包括寬度大於Xmm,對角度沒有作出相關要求。

c)、所考慮的路徑包括肋。

d)、所考慮的路徑包括兩邊溝槽寬度≧Xmm的一個非粘合接縫。

e)、所考慮的路徑包括一個擴展邊的溝槽。

f)、在螺釘頭與槽壁之間的空隙太窄

7

結束語

在日常測量電氣間隙爬電距離不同的人往往結論有差異,首先要注意是否引入了過多的人為誤差,包括測試手段,測量時,一般使用卡尺\\千分尺\\塞規等,更進一步的手段有讀數顯微鏡\\投影法,甚至極精細情況下,有電鏡等手段。

根據以上四份標準的對比,還可以看出不同的標準對測量電氣間隙,爬電距離考核角度、測量要求是有差異的。針對具體產品選用恰當的標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樣才能保證結論的準確性。

電氣間隙是在兩個導電零部件之間或導電零部件與設備防護介面之間測得的最短空間距離。即在保證電氣性能穩定和安全的情況下,通過空氣能實現絕緣的最短距離。

電氣間隙的大小和老化現象無關。電氣間隙能承受很高的過電壓,但當過電壓值超過某一臨界值後,此電壓很快就引起電擊穿,因此在確認電氣間隙大小的時候必須以設備可能會出現的最大的內部和外部過電壓(脈衝耐受電壓為依據)。在不同場合使用同一電氣設備或運用過電壓保護器時所出現的過電壓大小各不相同。因此根據不同的使用場合將過電壓分為Ⅰ至Ⅳ四個等級。

爬電距離:沿絕緣表面測得的兩個導電零部件之間或導電零部件與設備防護介面之間的最短路徑。即在不同的使用情況下,由於導體周圍的絕緣材料被電極化,導致絕緣材料呈現帶電現象。此帶電區(導體為圓形時,帶電區為環形)的半徑,即為爬電距離。

在絕緣材料表面會形成泄漏電流路徑。若這些泄漏電流路徑構成一條導電通路,則出現表面閃絡或擊穿現象。絕緣材料的這種變化需要一定的時間,它是由長時間加在器件上的工作電壓所引起的,器件周圍環境的污染能加速這一變化。

因此在確定端子爬電距離時要考慮工作電壓的大小、污染等級及所運用的絕緣材料的抗爬電特性。根據基準電壓、污染等級及絕緣材料組別來選擇爬電距離。基準電壓值是從供電電網的額定電壓值推導出來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進入我們的家庭,為保證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國均有相關法規以約束電器產品對人身造成的各種傷害。

因此,安全性設計在產品的整個設計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安全距離是在產品設計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電氣間隙、爬電距離實際測量中往往有不同的結果差異、本篇結合自身實際工作,就電氣間隙,爬電距離的安全標準要求做一下概括總結,談談以下幾點理解。

1

名詞解釋

1、安全距離包括電氣間隙(空間距離),爬電距離(沿面距離)和絕緣穿透距離。

2、電氣間隙:兩相鄰導體或一個導體與相鄰電機殼表面的沿空氣測量的最短距離。

3、爬電距離:兩相鄰導體或一個導體與相鄰電機殼表面的沿絕絕緣表面測量的最短距離。



2

從GB4943-2011中2.10條款定義理解

在GB4943;2.10條款中指出電氣間隙的尺寸應使得進入設備的瞬態過電壓和設備內部產生的峰值電壓不能使其擊穿。爬電距離的的尺寸應使得絕緣在給定的工作電壓和污染等級下不會產生閃絡或擊穿(起痕)。由此可以看出,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的防範對象和考核目的不同。電氣間隙防範的是瞬態過電壓或峰值電壓;而爬電距離是考核絕緣在給定的工作電壓和污染等級下的耐受能力。

從對一次電路二次電路的名詞定義可以看出,二次電路可能是安全可觸及的,也可能是危險帶電的;一個設備內可能同時存在一次電路和二次電路,例如預定與電網電源直接相連使用的電源適配器;一個設備也可能本身就是二次電路,例如採用一台發電機或電池供電的設備。在理解和區分一次電路和二次電路的基礎上,也就理解標準中為什麼二次電路中也有對基本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等的電氣間隙的要求。

具體測量步驟步驟如下:

一)電氣間隙的測量步驟

確定工作電壓峰值和有效值;

確定設備的供電電壓和供電設施類別;

根據過電壓類別來確定進入設備的瞬態過電壓大小;

確定設備的污染等級(一般設備為污染等級2);

確定電氣間隙跨接的絕緣類型(功能絕緣、基本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

二)確定爬電距離步驟

確定工作電壓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確定材料組別(根據相比漏電起痕指數,其劃分為:Ⅰ組材料,Ⅱ組材料,Ⅲa組材料, Ⅲb組材料。

註:如不知道材料組別,假定材料為Ⅲb組)確定污染等級;確定絕緣類型(功能絕緣、基本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電氣間隙、爬電距離的要求值:電氣間隙根據測量的工作電壓及絕緣等級,查表(GB4943:2H 和2J和2K,60065-2001表:表8和表9和表10) 檢索所需的電氣間隙即可決定距離;作為電氣間隙替代的方法,4943使用附錄G替換,60065-2001使用附錄J替換。

3

從GB8898-2011中13條款定義理解

爬電距離根據工作電壓、絕緣等級及材料組別,查表(GB4943為表2L,65-2001中為表11)確定爬電距離數值,如工作電壓數值在表兩個電壓範圍之間時,需要使用內差法計算其爬電距離。*GB4943中只有功能絕緣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可以減小,但必須滿足 標準5.3.4規定的高壓或短路試驗。

在GB8898-001中13條款中電氣間隙考慮的主要因素是工作電壓,查圖9來確定。(對和電壓有效值在220-250V範圍內的電網電源導電連接的零部件,這些數值等於354V峰值電壓所對應的那些數值:基本絕緣3.0mm,加強絕緣6.0mm)。

GB8898-2001其判定數值等於電氣間隙,如滿足下列三個條件,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加強絕緣可減少2mm,基本絕緣可減少1mm。

1、這些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會受外力而減小,但它們不處在外殼的可觸及導電零部件與危險帶電零部件之間;

2、它們靠剛性結構保持不變;

3、它們的絕緣特性不會因設備內部產生的灰塵而受到嚴重影響。

*注意:但直接與電網電源連接的不同極性的零部件間的絕緣,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不允許減小。基本絕緣和附加絕緣即使不滿足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的要求,只要短路該絕緣,設備仍滿足標準要求,則是可以接受的(8898中4.3.1條)。

4

關於GB19212.1-2016中26條款的理解

GB19212.5-2011、GB19212.7-2012、GB19212.18-2006,GB19212.1-2016作為通用要求和試驗,在 26 條款中電氣間隙爬電距離的主要考慮因素為電壓類別、污穢等級,絕緣材料組別。對於採用浸漬、灌封或者使用粘結膠帶覆蓋繞組來進行隔離的變壓器,如果能滿足 GB/T16935.1-2008 的 4.1.1.2.1的試驗,爬電距離可有有相應的減小值,但應當按適用的情況進行附加的試驗(見 26.2 條中 a),b),能通過相應的介電強度試驗。

5

關於GB15092.1-2010中20條款的理解

電氣間隙的測量主要考慮因素額定電壓、電壓類別和污染等級,對基本絕緣、工作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三種斷開狀態分別加以說明,另外對於基本絕緣及附加絕緣有必要時可進行附錄M脈衝電壓試驗以驗證電氣間隙經得起規定的瞬時過電壓。爬電距離的測量主要考慮因素為正常使用中預期會出現的電壓、污染等級、材料組別。對基本絕緣、工作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三種斷開狀態也分別加以說明。

6

四份標準對測量路徑的考慮

一)X值的選取

1)、GB4943,GB19212.1,GB15092.1中從污染等級的角度規定了的X寬度是相同的。

污染等級 X寬度

1 0.25mm

2 1.0mm

3 1.5mm

註:如果涉及到的電氣間隙小於3mm,則溝槽寬度X最小可減小到該距離的1/3。

2)、GB8898對直接與電網電源連接的,X值規定為1.0mm。對不直接與電網電源連接的,且經過防灰塵和潮氣侵入的封閉、包封或氣密密封的設備、組件或元器件,X值規定為0.25mm。如果涉及到的電氣間隙(伴有相關的爬電距離)的要求小於3mm,則溝槽寬度X最小可減小到該距離的1/3,但不小於0.2mm。

二)電氣間隙爬電距離的測量路徑

a)、所考慮的路徑包括一個具有任一深度而寬度≧Xmm的平行邊溝槽。

b)、所考慮的V形溝槽路徑在GB4943,GB8898,GB19212.1包括內角角度,而寬度大於Xmm。

在GB15092.1開關中路徑包括寬度大於Xmm,對角度沒有作出相關要求。

c)、所考慮的路徑包括肋。

d)、所考慮的路徑包括兩邊溝槽寬度≧Xmm的一個非粘合接縫。

e)、所考慮的路徑包括一個擴展邊的溝槽。

f)、在螺釘頭與槽壁之間的空隙太窄

7

結束語

在日常測量電氣間隙爬電距離不同的人往往結論有差異,首先要注意是否引入了過多的人為誤差,包括測試手段,測量時,一般使用卡尺\\千分尺\\塞規等,更進一步的手段有讀數顯微鏡\\投影法,甚至極精細情況下,有電鏡等手段。

根據以上四份標準的對比,還可以看出不同的標準對測量電氣間隙,爬電距離考核角度、測量要求是有差異的。針對具體產品選用恰當的標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樣才能保證結論的準確性。

電氣間隙是在兩個導電零部件之間或導電零部件與設備防護介面之間測得的最短空間距離。即在保證電氣性能穩定和安全的情況下,通過空氣能實現絕緣的最短距離。

電氣間隙的大小和老化現象無關。電氣間隙能承受很高的過電壓,但當過電壓值超過某一臨界值後,此電壓很快就引起電擊穿,因此在確認電氣間隙大小的時候必須以設備可能會出現的最大的內部和外部過電壓(脈衝耐受電壓為依據)。在不同場合使用同一電氣設備或運用過電壓保護器時所出現的過電壓大小各不相同。因此根據不同的使用場合將過電壓分為Ⅰ至Ⅳ四個等級。

爬電距離:沿絕緣表面測得的兩個導電零部件之間或導電零部件與設備防護介面之間的最短路徑。即在不同的使用情況下,由於導體周圍的絕緣材料被電極化,導致絕緣材料呈現帶電現象。此帶電區(導體為圓形時,帶電區為環形)的半徑,即為爬電距離。

在絕緣材料表面會形成泄漏電流路徑。若這些泄漏電流路徑構成一條導電通路,則出現表面閃絡或擊穿現象。絕緣材料的這種變化需要一定的時間,它是由長時間加在器件上的工作電壓所引起的,器件周圍環境的污染能加速這一變化。

因此在確定端子爬電距離時要考慮工作電壓的大小、污染等級及所運用的絕緣材料的抗爬電特性。根據基準電壓、污染等級及絕緣材料組別來選擇爬電距離。基準電壓值是從供電電網的額定電壓值推導出來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進入我們的家庭,為保證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國均有相關法規以約束電器產品對人身造成的各種傷害。

因此,安全性設計在產品的整個設計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安全距離是在產品設計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電氣間隙、爬電距離實際測量中往往有不同的結果差異、本篇結合自身實際工作,就電氣間隙,爬電距離的安全標準要求做一下概括總結,談談以下幾點理解。

1

名詞解釋

1、安全距離包括電氣間隙(空間距離),爬電距離(沿面距離)和絕緣穿透距離。

2、電氣間隙:兩相鄰導體或一個導體與相鄰電機殼表面的沿空氣測量的最短距離。

3、爬電距離:兩相鄰導體或一個導體與相鄰電機殼表面的沿絕絕緣表面測量的最短距離。



2

從GB4943-2011中2.10條款定義理解

在GB4943;2.10條款中指出電氣間隙的尺寸應使得進入設備的瞬態過電壓和設備內部產生的峰值電壓不能使其擊穿。爬電距離的的尺寸應使得絕緣在給定的工作電壓和污染等級下不會產生閃絡或擊穿(起痕)。由此可以看出,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的防範對象和考核目的不同。電氣間隙防範的是瞬態過電壓或峰值電壓;而爬電距離是考核絕緣在給定的工作電壓和污染等級下的耐受能力。

從對一次電路二次電路的名詞定義可以看出,二次電路可能是安全可觸及的,也可能是危險帶電的;一個設備內可能同時存在一次電路和二次電路,例如預定與電網電源直接相連使用的電源適配器;一個設備也可能本身就是二次電路,例如採用一台發電機或電池供電的設備。在理解和區分一次電路和二次電路的基礎上,也就理解標準中為什麼二次電路中也有對基本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等的電氣間隙的要求。

具體測量步驟步驟如下:

一)電氣間隙的測量步驟

確定工作電壓峰值和有效值;

確定設備的供電電壓和供電設施類別;

根據過電壓類別來確定進入設備的瞬態過電壓大小;

確定設備的污染等級(一般設備為污染等級2);

確定電氣間隙跨接的絕緣類型(功能絕緣、基本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

二)確定爬電距離步驟

確定工作電壓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確定材料組別(根據相比漏電起痕指數,其劃分為:Ⅰ組材料,Ⅱ組材料,Ⅲa組材料, Ⅲb組材料。

註:如不知道材料組別,假定材料為Ⅲb組)確定污染等級;確定絕緣類型(功能絕緣、基本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電氣間隙、爬電距離的要求值:電氣間隙根據測量的工作電壓及絕緣等級,查表(GB4943:2H 和2J和2K,60065-2001表:表8和表9和表10) 檢索所需的電氣間隙即可決定距離;作為電氣間隙替代的方法,4943使用附錄G替換,60065-2001使用附錄J替換。

3

從GB8898-2011中13條款定義理解

爬電距離根據工作電壓、絕緣等級及材料組別,查表(GB4943為表2L,65-2001中為表11)確定爬電距離數值,如工作電壓數值在表兩個電壓範圍之間時,需要使用內差法計算其爬電距離。*GB4943中只有功能絕緣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可以減小,但必須滿足 標準5.3.4規定的高壓或短路試驗。

在GB8898-001中13條款中電氣間隙考慮的主要因素是工作電壓,查圖9來確定。(對和電壓有效值在220-250V範圍內的電網電源導電連接的零部件,這些數值等於354V峰值電壓所對應的那些數值:基本絕緣3.0mm,加強絕緣6.0mm)。

GB8898-2001其判定數值等於電氣間隙,如滿足下列三個條件,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加強絕緣可減少2mm,基本絕緣可減少1mm。

1、這些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會受外力而減小,但它們不處在外殼的可觸及導電零部件與危險帶電零部件之間;

2、它們靠剛性結構保持不變;

3、它們的絕緣特性不會因設備內部產生的灰塵而受到嚴重影響。

*注意:但直接與電網電源連接的不同極性的零部件間的絕緣,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不允許減小。基本絕緣和附加絕緣即使不滿足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的要求,只要短路該絕緣,設備仍滿足標準要求,則是可以接受的(8898中4.3.1條)。

4

關於GB19212.1-2016中26條款的理解

GB19212.5-2011、GB19212.7-2012、GB19212.18-2006,GB19212.1-2016作為通用要求和試驗,在 26 條款中電氣間隙爬電距離的主要考慮因素為電壓類別、污穢等級,絕緣材料組別。對於採用浸漬、灌封或者使用粘結膠帶覆蓋繞組來進行隔離的變壓器,如果能滿足 GB/T16935.1-2008 的 4.1.1.2.1的試驗,爬電距離可有有相應的減小值,但應當按適用的情況進行附加的試驗(見 26.2 條中 a),b),能通過相應的介電強度試驗。

5

關於GB15092.1-2010中20條款的理解

電氣間隙的測量主要考慮因素額定電壓、電壓類別和污染等級,對基本絕緣、工作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三種斷開狀態分別加以說明,另外對於基本絕緣及附加絕緣有必要時可進行附錄M脈衝電壓試驗以驗證電氣間隙經得起規定的瞬時過電壓。爬電距離的測量主要考慮因素為正常使用中預期會出現的電壓、污染等級、材料組別。對基本絕緣、工作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三種斷開狀態也分別加以說明。

6

四份標準對測量路徑的考慮

一)X值的選取

1)、GB4943,GB19212.1,GB15092.1中從污染等級的角度規定了的X寬度是相同的。

污染等級 X寬度

1 0.25mm

2 1.0mm

3 1.5mm

註:如果涉及到的電氣間隙小於3mm,則溝槽寬度X最小可減小到該距離的1/3。

2)、GB8898對直接與電網電源連接的,X值規定為1.0mm。對不直接與電網電源連接的,且經過防灰塵和潮氣侵入的封閉、包封或氣密密封的設備、組件或元器件,X值規定為0.25mm。如果涉及到的電氣間隙(伴有相關的爬電距離)的要求小於3mm,則溝槽寬度X最小可減小到該距離的1/3,但不小於0.2mm。

二)電氣間隙爬電距離的測量路徑

a)、所考慮的路徑包括一個具有任一深度而寬度≧Xmm的平行邊溝槽。

b)、所考慮的V形溝槽路徑在GB4943,GB8898,GB19212.1包括內角角度,而寬度大於Xmm。

在GB15092.1開關中路徑包括寬度大於Xmm,對角度沒有作出相關要求。

c)、所考慮的路徑包括肋。

d)、所考慮的路徑包括兩邊溝槽寬度≧Xmm的一個非粘合接縫。

e)、所考慮的路徑包括一個擴展邊的溝槽。

f)、在螺釘頭與槽壁之間的空隙太窄

7

結束語

在日常測量電氣間隙爬電距離不同的人往往結論有差異,首先要注意是否引入了過多的人為誤差,包括測試手段,測量時,一般使用卡尺\\千分尺\\塞規等,更進一步的手段有讀數顯微鏡\\投影法,甚至極精細情況下,有電鏡等手段。

根據以上四份標準的對比,還可以看出不同的標準對測量電氣間隙,爬電距離考核角度、測量要求是有差異的。針對具體產品選用恰當的標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樣才能保證結論的準確性。

關注訂閱號電力工程技術(china-dianli),更多的電力知識等你來學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ti5NmwB8g2yegND9kZ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