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滿嘴沾著餅乾屑的孩子跟你說「媽媽,我沒吃餅乾」的時候,你會是什麼反應?不管是哪種反應,你在潛意識裡都會這樣想:我家寶貝怎麼撒謊了?我該怎麼辦?
其實,孩子撒謊是其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孩子撒謊有其認知和思維方式發展不完善的原因,也有來自家長無意識的榜樣或是在不當的教育方式下的影響。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謊言,孩子每一個謊言的背後往往有著諸多的緣由。比如為了逃避責任,避免受到懲罰而撒謊;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而撒謊;為了得到父母的表揚而撒謊;也可能是孩子不能很好地區分想像和現實下無意識的撒謊等等。
家長對此都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到孩子撒謊的根源,看到孩子撒謊背後隱藏的真相,然後對症下藥,孩子的撒謊問題就不再是困擾家長的難題。
孩子撒謊的背後有哪些真相?這是我們需要去做深度的探討。
01 撒謊是孩子成長中的必經歷程
誰家的孩子不撒謊呢?可以這樣說,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過撒謊的「不堪回首的歷史」,而在不同的年齡段,孩子撒謊的原因和水平也不盡相同。
根據多倫多大學兒童心理研究中心所得出的結論可知,大約20%的孩子在2歲時會撒謊,到3歲時這一比例達到50%,4歲時接近90%,而到12歲時則達到頂峰。由此看來,撒謊確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歷程。
因此,我們對孩子的撒謊大可不必驚慌失措和大驚小怪,對孩子的撒謊行為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要將其上綱上線,看作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心態上的擺正很關鍵。
對於孩子來說,撒謊是其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體驗,也是其智力成長的重要步驟之一,並且孩子的撒謊現象伴隨著孩子成長的整個過程。
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撒謊的傾向是一種自然傾向,它是如此自發、如此普遍。
要知道,孩子撒謊並不等同於個人道德品質不好,僅僅是出於自己的需要,比如尋求自我保護等等,這意味著我們不要輕易把孩子撒謊與道德品行聯繫起來,但也不要忽略孩子的撒謊問題,而是應該找到孩子撒謊的原因,然後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幫助孩子解決撒謊的問題。
02 撒謊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與發展
隱藏在孩子撒謊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與發展。
孩子的自我意識萌芽意味著孩子已經能逐漸感受到自己是獨立的、與眾不同的存在,並且他們會很享受這種成長的成就感,會偶爾撒謊來滿足自己的慾望。
因此,當孩子開始撒謊的時候,作為家長的你不必著急,這只不過是孩子自我意識萌芽的一種表現罷了。
03 孩子「想像性」的撒謊
在孩子的眼中,撒謊有時也有可能是一種想像力的發揮。他們想像力爆棚,時不時會說出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比如有的孩子會向大人說聽到了花草的說話聲,看到了會飛的大象等等,與其說這些是謊話,倒不如說是孩子的想像世界。
嚴格來說,孩子的「想像性」撒謊行為並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撒謊行為,「想像性」撒謊是基於孩子的思維和想像力發展下的一種自然反應。
家長不僅不能戳穿,相反還應該呵護好孩子的想像力,以免扼殺孩子豐富的想像力,
但家長在鼓勵的同時,可以更進一步幫助孩子區分和釐清現實和想像的區別。
04 孩子撒謊還和家長不當的教育方式和態度有關
著名育兒專家吉諾特在分析兒童說謊的原因時曾說:「說謊是兒童因為害怕說實話挨罵而尋求的避難所。」
很多孩子為了避免父母對自己的責罰,會想出各種理由來掩蓋自己的錯誤或是推卸自己的責任,因此而撒謊。
家長處理問題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是否說真話。如果家長平時總是對以一種審問的態度來對待和懲罰孩子,孩子自然就不敢跟家長說真話;而如果家長能以一種開放、寬容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撒謊行為,孩子更願意敞開心扉,對家長說出實話。
在孩子撒謊時,家長不要一味地盤問、打罵、懲罰等,這樣只會加深孩子的不安和恐懼感,從而為下一次的撒謊行為埋下了伏筆。
相反,家長應該給孩子創造一種說真話的寬鬆環境,給孩子一個接納和理解的表示,告訴孩子知錯能改才是正確的做法。如果孩子說出了撒謊的原因,家長首先要肯定孩子的誠實態度,然後再妥善地幫孩子解決錯誤。
由此可見,要想避免孩子撒謊行為的產生,家長合適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態度十分的重要。
05 孩子撒謊或是為了滿足某種精神或物質上的需求
有時孩子的撒謊是為了滿足某種方面的需求,包括精神上的或物質上的。
一種是為了得到父母的表揚和點贊,可謂之為精神需求。
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中我們不要忽視孩子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不要吝惜對孩子表揚和肯定,孩子會從中得到快樂與滿足。
還有一種是孩子想得到想要的東西等等,算是物質上的滿足。
比如孩子想買一個玩具,卻在爸爸那裡過不了關,就轉而向媽媽撒謊說爸爸已經同意了買玩具。這種情況在家庭成員之間缺乏溝通、教育態度不統一的情況下容易出現。
因此,家庭成員之間一定要加強溝通,並保持一致的教育態度,讓孩子明白通過撒謊的方式並不能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06 孩子撒謊有時來源於對大人的模仿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高手,有時家長不經意間的一個動作或是一句話都能被他們模仿,有時家長一句無意識下的謊言都有可能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因此,家長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具體做法包括兩點:
- 首先,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在孩子面前不撒謊,不要為了達到一些教育效果而欺騙孩子,對孩子說謊。
- 其次,要做信守承諾的家長。不要輕易答應孩子的請求,但一旦許下承諾就要盡力做到,要在孩子面前樹立講誠信的榜樣。
撒謊的家長教不出誠實的孩子,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們應該多一點誠實,少一點謊言包括善意的謊言在內。
善意的謊言是一把雙刃劍,哪怕家長的出發點是善意的,但在孩子最關鍵的成長階段中,善意的謊言也儘量少說。
這是因為,一方面,孩子的童年時期是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孩子和家長之間的信任被謊言打破,那麼很可能對孩子的世界觀產生巨大的影響,從而引發各種撒謊的行為。
另一方面,這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認知,導致孩子失去基本的分辨能力,影響孩子對外界事物的探索。
07 家長如何對孩子撒謊的行為進行正面管教
多一些正面引導,少一些粗暴式的懲罰
有關研究表明,家長用粗暴懲罰等方式教導孩子,並不能阻止孩子的撒謊行為,反而會增加孩子撒謊的可能性,而給予孩子積極的正面引導,則更容易讓孩子說實話。
尊重撒謊孩子的人格,建立互信關係
孩子和大人一樣,也有著獨立的人格,因此,對於撒謊的孩子,我們也應該給予他足夠的尊重,接納和理解孩子的一切行為,包括孩子的撒謊行為,這樣才能和孩子之間構建高度信任的親子關係。
根據孩子的撒謊程度因材施教
只有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才是最有效的。面對不同撒謊程度的孩子,教育方法也應有所不同,家長可根據孩子撒謊的不同程度對孩子進行引導,即所謂因材施教也。
對於初次撒謊或是偶爾撒謊的孩子,教育的重點是因勢利導,讓他們明白撒謊是不好的行為,鼓勵他們向家長說實話。
對於已經養成撒謊習慣的孩子,可能已對家長的說教產生了免疫力,教育措施是,家長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要承擔撒謊造成的後果,比如取消孩子最愛玩的周末逛動物園的活動等,通常孩子在認識到撒謊會造成利益受損之時,就會主動約束自己的撒謊行為。
對撒謊的孩子要傾聽和共情
在教育撒謊的孩子的時候,家長要嘗試著去傾聽孩子的想法,用共情方式走進孩子內心世界。
08 掌握溝通技巧,成為孩子最信任的朋友
雖然我們和孩子之間具有天然血緣的優勢,又朝夕相處,按理說,我們對孩子有足夠的了解,但事實恰恰相反,在很多時候,我們並不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尤其是在面對撒謊的孩子,不少家長常常有一種教育無力之感。
解決問題的關鍵之處在於我們要多和孩子溝通,和孩子成為真正的朋友,這樣孩子必定也會對我們敞開心扉,所謂的撒謊問題和家長的教育無力之感也就迎刃而解了。
- 1、和孩子做朋友,以平等的姿態交流;
- 2、與孩子溝通,拒絕先入為主的想法;
- 3、學會傾聽,做孩子的聽眾。
09 讓撒謊的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家長不僅要以一種寬容的心態來看待孩子的撒謊,更要在寬容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在犯錯後承認自己的錯誤,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從問題和錯誤中獲得成長。
10 面對孩子撒謊,不宜當眾揭穿
面對撒謊的孩子,家長要多一些愛與寬容。
「人前不教子」,如果運用到孩子的撒謊問題上,就是不要當著別人的面揭穿孩子的謊言。
如果家長在大庭廣眾之下批評教育他,很可能讓孩子無地自容,傷害他的自尊心。相反,如果家長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私下教育孩子,反而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小貼士:孩子撒謊後,父母最不應該對孩子說的五句話
以下這五句話不僅起不到任何的教育效果,還會傷害到孩子的心靈,並引起孩子強烈的逆反心理。
- 1.「住嘴,犯了錯還狡辯?」
- 2.「都這麼大了還說謊,還要不要臉?」
- 3.「如果你下次再說謊……」
- 4.「你敢再頂嘴,看我不打死你!」
- 5.「等你爸/媽回來,看他/她怎麼收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