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立夏時。 古代講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每一個季節都有屬於它自己的美好。立夏了,就正式告別了春天,進入了雨季。在這個重要的日子裡,我們的大詩人們自然也都沒有閒著。
千年詩壇中,流傳著許多經典立夏詩,每一首都寫出了詩人初夏時的所思所想。在眾多描寫初夏的詩作中,最出名的還是楊萬里的這首《小池》。這首詩通俗易懂,是年年入選小學課本中的詩作,立夏時節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調皮的詩: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首七絕的經典程度自然不用筆者多說,咱們小時候都是背過的。作為南宋詩壇真正的高手,誠齋先生楊萬里寫詩一向與他人不一樣。楊萬里一生存詩四千多首,他最擅長的就是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寫出生活中最常見、最簡單的事,這首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全詩短短28個字,其實就是一幅絕美的池塘花鳥圖。詩的前兩句,將泉水和樹陰都寫活了。泉水因捨不得細水流走而悄然無聲;倒映在水面的樹陰,喜愛晴天的輕柔。這兩句中,最妙的是「惜」和「愛」兩個字,它們巧妙地從聽視和視覺兩個角度,寫出了泉水和樹陰別樣的美。
後兩句是備受推崇的千古名句,一提到夏日詩,很多人便會想到這兩句,短短14個驚艷整個夏天。這兩句的妙處是詩人截取了池塘中稍縱即逝的一幕,即蜻蜓立在荷葉上的一幕,通過細節的描寫,寫出了夏日池塘的生機勃勃。荷葉是機靈的,它只露出尖尖角,想看一看這夏天是什麼樣的;蜻蜓是調皮的,它一下子就發現了新長的荷葉,捷足先登,希望能一覽美景。
整體讀來,這首詩並不難,小學生讀起來都不費勁,只是因為最後14字太美,很多人便只記得這個千古名句而忽視了全詩的美。而且關於詩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意思,也有不少理解方式:有人認為這兩句寫的是初生的力量,是一種屬於萬物生長之初的生機勃勃,所以經常用來誇讚一些有才的少年,稱他們是小小年紀卻已經是「蜻蜓立上頭」;也有人認為,這分明寫的就是蜻蜓的調皮,它們不顧荷葉是否能承受,早早地立荷尖。其實這兩種理解方式,都沒有太大問題,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不過大家要注意的是,「早有蜻蜓立上頭」中的「頭」字,不能讀成輕聲,而該念成第二聲,因為只有這樣全詩的才是完全符合格律的。這一點,和孟浩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中的「斜」最正統的讀音該是「xiá」是一樣的。
一首初夏小詩,明白如話,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初夏的美。在這個立夏的日子裡,你是否也願意和楊萬里一樣,帶著發現美的眼睛,去聽山泉、迎和風,尋蜻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