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受眾信任體系,企業該如何策劃公關活動?

2019-09-21   公關之家

文丨公關之家 作者:小5

引言:市場就像各大企業相互表演的舞台,你方唱罷我登場,誰能贏得觀眾的青睞,關鍵在於這場公關「show」的精彩程度。

流量時代,關注度在當下最具價值。如何讓企業從「芸芸眾生」中脫穎額出,成為引人注目的個體,是當下所有企業負責人的期盼。

但在如今這個群眾注意力匱乏的年代,獲得高關注,並非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為此,許多企業為了實現這件並不簡單的事情,便開始選擇運用「作秀」的公關方式,獲得關注,打入群眾。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公關活動。

當然,「作秀」,從字面意思以及群眾固有 概念來講,它是帶有貶義意思的。但公關「作秀」,從企業 實際意義上將,並沒有什麼不好。

人之有情,方可謂之為人。中國,禮儀之邦。仁義禮智信之屬,皆為國之瑰寶。國人言情,其效更甚。

人們的情緒很容被環境的一些事物所激發,企業利用公關作秀的方式,從人性的這些共同點出發,最終實現自己取信於民的目的。

因此,公關作秀無論其形式如何,其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受眾信任。信任元素的構建,並非一蹴而就,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一、品牌與受眾間的信任體系構建所經歷的四個階段

任何公關活動,其目的都是為了得到受眾的認可。但簡單的一兩場公關活一般無法與受眾之間形成強烈的信任元素(當然,某些特殊事件除外)。為此,品牌通過公關活動與受眾之間產生信任元素,正常來講,是需要經歷一段信任升級的過程。

1、關註:茫茫人海中,一眼便被叼中

群眾對於新概念的接受需要經歷一段過程,尤其是在這個群眾注意力匱乏的年代,新概念被接受的難度更甚。

另外,市場各項產品在經歷快速發展之後,其市場容量都逐漸趨於飽和,供過於求已成為時下不掙的事實。

同質化嚴重、新概念傳輸困難、推廣信息過濾性強等特性充斥的市場,獲得群眾的關注,便是公關信任體系構建的第一步。

很多初創企業,在面對市場考驗的時候,都倒在了第一步。所謂萬事開頭難,不無道理。

2、好感:去其糟泊,取其精華,向陽而生

獲取關注的方法有很多,但關注之後,能否實現轉化,或是信任體系更進一步,都是一個問題。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在被關注的人群中,必定會存在三種屬性:死忠粉、路人粉、黑粉。

三類屬性人群的組成比例,很一部分會直接影響該企業或某個人的發展狀態。所謂人紅是非多便是這個道理。

企業在獲得關注的時候,如何讓群眾對企業的印象往好的方向引導,至關重要。

如何讓關注的群眾對企業或品牌產生好感,關鍵便是在於在開展相應公關活動的時候,其所激發群眾的是何種情緒。

杜蕾斯與喜茶的聯名策略,從道理上來講,通過強強聯合的方式,必然能夠讓彼此的關注度更上一層樓。當他們聯名活動開始之後,果然瞬間便獲得了關注,不過關注的作用並沒有往有利的方向發展。很多網友表示,當看到杜克雷斯與喜茶聯名文案的時候,瞬間對喜茶產生的弄弄的噁心感受。當然,會產生這裡情緒,本就是情理之中。杜蕾斯獲得大眾關注的重要激發點本就是「暗示」、「擦邊球」。

因此,企業如果想要實現信任體系完善更近一步的效果,儘量從人文積極的活動出發,激發人性「真善美」一面方可。

3、認可:信任體系初顯形

從關注到好感,再到認可,群眾的信任體系構建逐步完善。當企業或品牌被受眾認可之後,企業信任體系才算是初具規模。

很多企業會認為,當企業產品或文化被大眾認可之後,那企業公關就已經功德圓滿了吧?其實,當群眾認可品牌之後,企業信任體系才真正開始。

4、習慣:不可或缺,方得圓滿

信任的最高境界就是習慣。

比如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之間的選擇,更大驅動群眾選擇的並非它們的口味,而是生活習慣。可樂選擇如此,生活中,我們對其他產品的選擇依舊如此。

比如手機使用,許多人在用習慣某個品牌手機之後,便會覺得這個牌子的手機用的最習慣。不管其他手機價格如何優惠,性能多好,選擇從不改變(除非,這家品牌出現大事故)。

讓受眾對某品牌產品的使用產生習慣,這才是企業信任體系構建的最終形態。

曾經看過一篇關於企業與消費者間的消費關係的文章,其中講到消費關係的三重境界,現在看來不無道理。其中企業與受眾間的消費關係第三重境界便是產品進入受眾生活,成為受眾生活結構 中的一部分。這於信任體系中的習慣一環,不謀而合。

關注——好感——認可——習慣,共同構建成企業與受眾的信任體系。這其中,少不了公關活動的身影。當然,上文有說道,單一個公關活動很難讓一家毫無基礎的企業,直接構建出完善的信任體系,需要通過量的積累,最終實現實現「信任」的目的。

二、企業公關活動獲取群眾信任的常用方法

企業信任體系的構建,並非一日之功。為此,企業想要完成群眾信任感的構建,應當利用怎樣的公關活動方式呢?

歸根結底,讓群眾信任企業或品牌,關鍵便是公關活動與受眾內心產生情感共鳴。從「情」出發的公關活動,總能給企業帶來驚喜。

1、投其所好

投其所好,是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取信受眾的方式。比如天貓的雙十一以及京東的快人一步,無一不是從消費者的喜好出發,從而實施的相關活動。

在智慧型手機興起的時候,高昂的價格,讓很多想要只用智慧型手機的學會群體,望而卻步。小米手機的橫空出世,瞬間受到了廣泛的追捧。超高性價比,充分迎合消費能力較低學生群體。投其所好,從來都不會被市場淘汰。

當然,投其所好也需要講究程度,不然便會降低自身的價值。通過投其所好吸引受眾,但企業在實行的過程中,需要明確自身的價值,堅持自己的原則,這樣才不會被受眾看地,這樣才可以讓企業更上一層樓。

畢竟,投其所好誰都會,但在投其所好的同時,傳輸自己的企業價值和原則,才是投其所好的關鍵。

2、誠信為本

人無信不立,生意人最講究的就是誠信。

很多企業在推廣的時候,常常會高談闊論,通過各種誘人的條件,來吸引群眾。但到了最後兌現的時候,常常會和群眾玩文字遊戲或者是在承諾內容前加上某些「前綴」,以為不能兌現承諾而開脫。

通過「懸高利」以誘「來賓」的方式,雖然在一段時間內能夠獲得廣泛的關注,但這種做法最終定會讓企業收穫慘澹收場的結局。

當然利用誠信獲得市場認可的案例很多,比如海爾砸冰箱事件,當初可以風靡一時,該事件直接讓群眾看到了海爾品質。

古時候曾有 一諾千金,誠信的力量,可見一斑。

3、以情動人

親情、愛情、友情,圍繞三「情」出發的公關活動,總是充滿了驚喜。

親情:京東曾經在春節期間,對全體員工發放福利,給每個家中有孩子的家庭進行高金額的補貼,並要求自己的員工都回家陪著自己的家人。劉強東從親情出發,讓人們看到這家企業的人文情懷,一場內部公關,卻讓外界對這家企業另眼相看。

愛情:每年的「情人節」、520、521、七夕,各大企業都會針對這些節日,開展各式各樣以愛情為主題的活動,向每對情侶傳達「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祝福。愛情永遠是取悅年輕人群的重要元素。

友情:江小白的情懷文案,點燃了沉寂在社會人心中的「友情」之火。「不是價值交換的前提,兄弟舉杯消愁,他以杯底養魚開你的玩笑,在你失意時陪你不醉不歸。」當然,江小白走心文案並非僅是友情,愛情、情親,皆有涉獵。

有「情」的企業,總讓人覺得更加親近些。

三、公關秀應當把握的關鍵

為何有些公關秀就只是一場秀,最終卻沒有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價值;但有些秀卻可以將企業從生死邊緣拉回,再創巔峰呢?

1、公關活動只是激發群眾情緒的一個誘因,需要後續實際行動進行配合。簡單來說企業來一場公關秀,就好比古時候街頭賣藝的一陣銅鑼聲,最終這場表演能否收穫利益,關鍵在於表演內容能否折服觀眾。

2、另外,公關秀的關鍵就是將企業 真實的目的隱藏在引人注目的「秀」上。不帶強烈功利心的「表演」,才能夠得到更多發自群眾內心的喝彩,公關「表演」也就能夠自然而然的促成後續的營銷轉化行為。

3、最後,企業自身的價值傳輸,才是根本。公關只是技法和手段,做好產品、做好後續的發展規範,才是讓公關活動充分發光發熱的關鍵。

(本文摘自 中國公關行業門戶網站——公關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