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控股前10月累計合同銷售額662億,流動性收緊下「第二支箭」加碼或成及時雨

2023-11-09     搜狐財經

原標題:新城控股前10月累計合同銷售額662億,流動性收緊下「第二支箭」加碼或成及時雨

圖片來源:網絡

出品|搜狐地產&焦點財經

作者|陳盼盼

編輯|吳亞

進入11月,樓市傳統旺季「金九銀十」已過,房企紛紛披露最新銷售業績。

11月8日,新城控股發布公告稱,1-10月累計合同銷售額662.25億元,同比下降35.67%;累計銷售面積約833.90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20.23%。

其中,在市場情緒明顯改善的「金九」,新城錄得合同銷售額不足60億元,較8月環比下降5%,創今年新低,而同期龍湖、金地分別錄得145億元、131億元銷售額,環比增長6.8%、4.7%。

此外,今年以來,新城投資幾乎停滯,於2023年6月末的未售土地儲備4360萬平方米,較2022年末減少11.3%。

中誠信國際認為,新城土地儲備不斷減少的背景下,將以消化存量項目儲備為主,未來項目開發及銷售規模仍將承壓。

市場消息稱,「第二支箭」即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正在加力,近期將支持新城控股、美的置業等民營房企發行債券融資。若順利發債,可補充新城運營資金,提高流動性。

投資「停滯」,銷售規模承壓

在行業深度調整期,銷售下行實際上是房地產普遍面臨的現實。克而瑞統計,10月單月和累計業績同比降低的企業數量均達到近八成。在此背景下,新城控股銷售下行並不意外。

今年1-10月,新城累計合同銷售金額約662.2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5.67%,累計銷售面積約833.90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20.23%。從區域來看,江蘇、山東、天津為銷售主力,分別占比30.81%,8.6%,8.5%。

事實上,今年以來,新城銷售額波動較大。一季度,新城曾迎來一波銷售小高潮,4月銷售額逼近80億元。但自6月份開始,新城單月銷售額呈下滑趨勢,但始終穩定在60億元左右。

其中,9月單月,新城銷售額一度跌至60億元以下,為57.4億元,創今年以來新低。而在同期,受益於前期土地積累、以及加快推營銷,逾六成百強房企實現單月業績環比增長,29家企業環比增幅超過30%。其中,同屬於為民營房企的龍湖、金地分別錄得145.0億元、131億元銷售額,分別環比增長6.8%、4.7%。

這意味著,即時在市場情緒明顯好轉的「金九」,新城控股的住開業務也難抵下滑趨勢。

同時,新城銷售均價也大幅下滑。今年前10月,新城對應銷售均價為7941元/平方米,而去年同期為9848元/平方米,每平方米銷售均價下降近2000元。

綜合機構研究來看,新城控股銷售乏力除受市場下行影響外,還與土地儲備減少有關。

今年,新城投資拿地動作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投資全面收縮。在無拿地的情況下,新城於2023年6月末的未售土地儲備4360萬平方米,較2022年末減少11.3%。其中,一、二線城市約占公司總土地儲備的40%,三四線土儲中主要位於長三角區域和中西部核心區域。

克而瑞表示,根據新城當前的銷售表現來看,當前的土地儲備夠企業2-3年的開發運營需要。

那麼,2-3年以後,新城依靠什麼來支撐住房開發這一核心業務增長?

中誠信國際認為,雖然2023年行業基本面處於底部修復階段,但新城控股在土地儲備不斷減少的背景下,將以消化存量項目儲備為主,未來項目開發及銷售規模仍將承壓。

第二支箭」加力,或成及時雨

新城控股長期奉行「住宅+商業」雙輪驅動的戰略。近兩年,新城商業運營愈發穩健,截至9月末,已於全國143座城市布局吾悅廣場207座,在行業表現屬前列。同時,商業持續性經營收入保持高速增長,為新城增厚經營「安全墊」。

但新城控股的營收依然是住宅開發商。2023上半年,新城總營收417.7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銷售營收363.4億元,占了87.01%;商業物業出租及管理收入為48.65億元,占比為11.65%。

作為核心業務的住宅開發業績低迷,正在影響著新城的流動性。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30日,新城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7.29億元,較年初減少58億元。

今年9月8日,標普全球評級下調新城發展及其子公司新城控股的評級。標普認為,「新城發展在中國三四線城市較為波動的房地產銷售中有較高的敞口,持續不穩定的銷售,將在未來12個月內對新城槓桿率和流動性緩衝帶來壓力。」

截至今年9月30日,新城短期借款為19.44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160.3億元,短期債務合計179.7億元;同期在手貨幣資金為228.7億元,尚能覆蓋短期債務。

但是,新城還有經營性負債,應付票據和帳款為440.2億元。這樣加起來,新城的流動性依然承壓。

在標普看來,「在新城公開市場債券的再融資渠道可能仍處於關閉狀態,2024年的到期債務大部分應會由經營性現金流償還,包括商場租金收入,和新獲取的銀行貸款,特別是通過抵押未曾抵押的商場而獲得的長期經營性物業貸。」

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新城發展旗下吾悅廣場約有39家未抵押。據新城控股中期報告,截至2023年6月其投資性物業價值總計約1170億元,其中810億元用於抵押貸款,剩餘360億元應會為償債提供部分增量融資來源。

在商業抵押融資的支撐下,從表面上看,新城控股的剛性債務的壓力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新城流動性承壓,但其足夠幸運。

近期房企融資端的利好消息不斷。11月8日,市場消息稱,「第二支箭」即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正在加力,近期將支持新城控股、美的置業等民營房企發行債券融資,募資用途主要為保交樓、償還境外債務。若能順利發債,新城將從中受益,可以補充公司資金,提高流動性。

不僅如此,新城還有希望受益於「第三支箭」即股權融資。今年9月,新城剛剛調了整定增預案,計劃募集資金45億元(調整前計劃募集資金80億元),主要用於溫州、重慶等七個在建項目。

截止11月9日,新城收報12.41元、總市值約為280億元;同花順數據顯示,年內新城股價振幅為57.71%、跌幅為39.46%。新城是否會像萬科、保利發展一樣因股價處於低位而暫停定增計劃,仍需觀察。

定增之外,消費REITs也迎來「曙光」。近期,消費基礎設施公募REITs正式落地,華潤、萬科、金茂等房企率先申報,而新城策劃發行REITs已久。

10月30日,在新城召開的2023年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有投資者提問:「新城第一批reits沒有上,是否在第二批名單里?」

新城管理層表示:「公司將繼續與監管機構保持溝通和交流,推進相關工作。」

從現實操作層面看,新發公募商業REITs對企業和資產有高要求,比如,需要償還底層商業物業的貸款本息,並註銷抵押擔保。

這意味著,房企在在REIT發行之前,需要提前承擔還本付息的資金壓力。

綜合來看,額度更高的、效率更快的「第二支箭」再次發力,有望率先助力新城緩解流動性壓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fdcfe1bee9b3cd5370573c57d11b7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