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20年的黑白對決,一次愛奇藝內容價值的「狂飆」

2023-02-02     深度文娛

原標題:一場20年的黑白對決,一次愛奇藝內容價值的「狂飆」

「這是人民的勝利。」 《狂飆》最後一集,高啟強一夥在莊嚴的法庭上受審,盤踞京海十餘年的強盛集團以及各方保護傘,終於被連根拔起,這樣的故事發生在《狂飆》里的臨江省,也在過去幾年伴隨著掃黑除惡常態化、教育整頓等一系列歷史進程,發生在許多人民群眾身邊。「就一個字,爽」、「師傅、李響,你們看到了嗎」、「安欣他們太不容易了」 等等彈幕,也充分表達著觀眾的共情與共鳴。

這段跨越20年的掃黑除惡故事,以兩個年輕人分享一頓餃子開始,又以兩個人面對一盒餃子相對無言結束,跨越黑與白、善與惡的邊界,從這個龐大的黑惡勢力誕生的根源說起,深挖背後的社會和犯罪根源,讓觀眾取得了對於掃黑除惡的深刻認知與認同。這是《狂飆》的勝利,也是愛奇藝對精品大劇操盤能力的勝利。

半個多月的播出過程中,該劇成為毫無爭議的「開年劇王」,甚至可以說是近年來罕見的熱度口碑爆款。豆瓣評分一度高達9.1分;根據云合數據,正片有效播放市場占有率高達67.9%,愛奇藝站內熱度破紀錄地達到11000以上並保持多日;在社交平台,該劇更是長期占據各大熱搜榜話題前列,斬獲全網熱搜熱榜共計3580+,大結局當天甚至包攬了大半熱搜。

而如果要試圖進一步復盤和探究這部現象級爆款形成的密碼,而這或許可以從《狂飆》傳遞的三重價值進一步解析:共情價值、內容價值和現實價值。在這背後,愛奇藝現實題材也在打開新的深度和能量。

共情價值:

以小人物視角切入,悲劇背後的沉淪真相

「如果我還是舊廠街賣魚那個高啟強,安欣,你會不會把我當朋友。」21年後,高啟強雙目含淚地看著對面的安欣,仿佛還是當年那個無助的小販;而安欣低著頭悠悠一句「哪有那麼多如果呀」。世事無常間,他們共同證明了誰走在更光明的路上。

#安欣再送餃子 高啟強再舉杯#的話題,一天之內在微博獲得8.1億次閱讀和7.6萬次討論。在劇中呈現的三個時間節點上,以小人物的出發點,安欣和高啟強在外部環境變遷下的不同選擇,勾勒出時代洪流中兩個對立的人物命運曲線,成為展現以高啟強為代表的底層小人物滑向罪惡深淵的全景紀實,也充分展示了掃黑攻堅戰的複雜性和艱巨性。

時代的推波助瀾之下,沉淪與堅守之間,高啟強曾經的溫和與情義,在耐不住利益的誘惑和個人的機會主義思維影響,墮落於黑暗後終於一點點泯滅了內心的亮色和善意,成為一個不擇手段、狂暴殘忍的黑暗角色;而安欣守住了道德的底線,也守住了作為一名人民警察的責任和使命。

不只兩個主角,全劇主要人物的邏輯自洽、雙商在線,更是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觀看愉悅感;而人物立住對於懸疑題材,意味著找到了讓觀眾沉浸、關注人物命運的鑰匙。

也就是基於這種真實感,如曹闖、楊健等人的誤入歧途才更令人痛心,李響、譚思言等人的抗爭才真正有了動人心魄的力量,甚至淪為高啟強幫凶的老默,其為了報恩和女兒的出發點,也讓觀眾頻頻感嘆,對掃黑除惡的必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和認同。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總製片人戴瑩總結全劇的人物是:「塑造一組初心不改、與黑惡勢力鬥爭到底的英雄群像,也勾勒時代推波助瀾下兩個對立的小人物的命運曲線,以此牽引著觀眾目光去剖析人心的嬗變、人性的沉淪。」 而《狂飆》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也得益於全員演技派的高配保證了觀眾的代入感,讓人物更加深入人心。

其中張譯和張頌文兩位主演的呈現,是安欣、高啟強這兩個人物立住的關鍵,他們也成為熱搜的常客,多場戲份的呈現都讓觀眾印象深刻,尤其是兩個人的幾場對手戲,2000年大年三十他們依然單純的微笑,2006年醫院走廊上安欣的怒目與高啟強的囂張,再到2021年第二頓餃子的雙雙淚目,讓這場悲劇背後的沉淪真相,引動每個普通觀眾的心靈震撼。

正如安欣在表彰大會上的那段演講所言:「我們還年輕,我們總要面對許多次選擇的機會。」《狂飆》最精彩的,也恰恰是通過一個個真實環境下的選擇,打通掃黑題材看似和人民日常生活之間的疏離感,讓這個黑惡勢力生長過程完整地呈現在大眾眼前,在認同之餘也讓觀眾自警,更從安欣、陸寒這樣的堅守者們身上獲取價值認同和力量。

內容價值:

三幕劇跨越山海,20年掃黑勾勒時代變遷

戴瑩曾提到:「之前的類型片會更注重在案件層面上,就是更強調、更關注於案件整個的呈現和破解。但《狂飆》以人物命運為故事線索,是任何影視作品沒有過的。這也是我們初期對這個項目產生極大興趣,而且也覺得這樣一個敘述視角,有可能在這種類型層面上一次極大的創新和突破。」

如何在一部劇中呈現20年的時間?導演徐紀周想到了三幕劇這樣一個內容布局。北京人藝的經典劇目《茶館》和《天下第一樓》,都是他非常喜歡的作品,一直想用三幕式拍個電視劇;這三幕里每一幕都有核心事件、人物故事,而進入下一幕中間有著巨大的人世變遷。

而這種策略表現出了和同類型劇的差異化,不但在作品氣質上更加突出,通過倒敘和回溯在不同階段都埋設關於人物命運的懸念,呈現一種更宏大視角的時代敘事;也基於廣泛共鳴進一步打通觀眾的價值認同,讓觀眾能夠在熟悉的時代場景中,進一步理解問題背後的更多肌理。

但要在一部劇里呈現20年中三個不同時期的變化和時間質感,還要配合具體時代和人物故事走向的真實性;更重要的是,對掃黑除惡、教育整頓的大背景和大方針,從根本原因和具體思路上分別進行深刻挖掘,讓整個故事真正做到有血有肉、肌理分明,用一個真正的好故事實現對觀眾的深層次觸動。

為此,該劇主創經歷了長期的劇組走訪、籌備,在兩三年間大量學習、參考了各類文件和真實案例。而在劇組籌備過程中,因為劇本的不斷修改和增加,加之敘事的時間跨度較大,美術、服化道和攝影團隊等需要為每一幕的影像風格和置景分別做設計,人物狀態、造型也都需要重新調整,在100多個取景地之中來迴轉換,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比如拍攝2000年的街景,就需要找到當年款的捷達、桑塔納、夏利等「好車」,再做新、更換零部件,可謂千頭萬緒。

也正是在這樣的努力下,《狂飆》呈現出了近年來少有的精品化氣質,也通過這種用心打造的沉浸式場景,讓觀眾得以在時代變遷和人物命運流轉之間收穫共情和感慨。在這背後,出品方愛奇藝在現實題材內容的打造上更進一步,打開市場效益與社會效益兼容的價值化路徑,也在內容創新方面為主流價值類內容提供了更多思路。這樣有厚度、有溫度、有銳度的好內容,市場上多多益善。

現實價值:

一場「狂飆」的正義風暴,為現實正本清源

《狂飆》大結局後不久,法律人士也有不少點贊最終判決的嚴謹真實。法庭上列出的高啟強罪行多達11項,包括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綁架罪、放火罪、尋釁滋事罪等,而他與唐小龍最終是以數罪併罰原則給予判處死刑。

從案例到判決,劇中參考了多個真實案例。導演徐紀周曾在採訪中介紹,劇中原型都是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的案例,提到了包括黑龍江李氏三兄弟案、遼寧徐長元案和廣東曾仕權案等涉黑案件。比如其中李氏三兄弟案中,老大李偉曾任哈爾濱電業局副局長,號稱省內電力方面有關的事 「全都能說了算」,而老四李桐曾任哈爾濱電力實業集團公司總經理,與劇中楊健、馬濤故事非常類似,量刑判決也做了參考。

又比如孟德海最終因違反黨紀,利用職務便利為親友牟利,但考慮能主動向組織交代問題,省紀委給予留黨察看一年處分,省監委給予政務撤職處分,降為一級主任科員,辦理退休手續。這個判決在現實中的掃黑除惡鬥爭中也有案例依據,基於「為親友非法牟利罪」做了合理的量刑減輕,以組織處分為主。

從2018年至2020年的三年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在全國範圍內共打掉了涉黑組織三千多個,涉惡犯罪集團一萬多個,破獲涉黑涉惡刑事案件二十多萬起。掃黑除惡工作的堅決開展,在2021年開始轉向了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被寫入「兩高」的工作報告,進一步掃黑除惡、打傘破網。這是《狂飆》終章發生的時代背景,也為「中國之治」新篇章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去年在中紀委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在講話中進一步強調了「鞏固深化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讓群眾從一個個具體問題的解決中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等重要指示。而《狂飆》也正是在這樣的方針指引下創作出來的,在教育整頓、掃黑除惡常態化的當下,正如劇中徐忠所說:「罪惡要除根除苗,只有我們月月掃、年年掃,老百姓的生活才會幸福、安寧。」

這場黨和國家為了人民安居樂業打響的戰爭,也是愛奇藝常講常新的故事,此前就曾打造過院線電影《掃黑·決戰》,以及《破冰行動》《對決》《罰罪》等相關題材熱門劇集。而《狂飆》是愛奇藝在該領域的又一次創新,以更具共鳴和共情力的好內容,真誠禮讚,傳遞價值,通過三重價值實現作品熱度和口碑的突圍。用真正有生命力、有價值的好作品,講好屬於每個人的好故事愛奇藝在打造掃黑等現實題材作品時的理念,非常值得參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f4baae7d46167d560486731efcb3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