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藍色字「今日仁懷」關注我們喲
「我組最後一戶危改戶住房已全部修建完成。」「紅軍村龍井組脫貧攻堅政策宣講會正在火熱進行中......」這幾日,五馬鎮政府微信工作群里格外「熱鬧」,除了日常工作外,談的最多的就是脫貧攻堅,大家紛紛交流著每天的扶貧工作,互相曬起了「成績」。
當前,脫貧攻堅工作已達到啃硬骨頭的時候,為實現我鎮貧困戶全員穩定脫貧目標,全體鎮村幹部緊盯「兩不愁三保障」,聚力「夏秋決戰」,做實「幫扶成效」,用實實在在的行動,連接起服務群眾的紐帶,湧現出許多走村入戶、克難攻堅、擔當作為先進典型。
晚上才吃到今天第一頓飯
7月22日中午,五馬戰區脫貧攻堅工作調度會召開後,協農村龍塘壩組包組幹部石尚榮就馬不停蹄地趕往組裡開展工作,挨家挨戶的走訪核查,了解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
「大娘,吃過飯沒有,今天又來看望你,身體好點沒?家裡還有什麼困難啊?」在農戶家裡,石尚榮拿著筆記本,細心地問道,生怕有記漏的地方。
當天晚上七點,協農村召開脫貧攻堅工作調度會,她趕到村室才吃到今天的第一頓飯,幾口吃完後又上樓開會去了。會上她提出今天走訪組裡存在的問題,經過大家協商討論後,得到有效解決,此時,她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作為一名四十九歲的包組幹部,石尚榮對全組133戶578人的情況都十分熟悉,只要鎮里安排了工作,她總是第一時間到組裡落實完成,她常說道:「工作安排下來,我就要抓緊去做,不然怕做不完,每次只有踏踏實實做完了我才能放心。」
(石尚榮在群眾家中走訪慰問)
忍著劇痛也不能停下腳步
「大家不用擔心,這次人飲工程家家戶戶都會安裝到位,不漏一戶,完全能夠滿足大家以後用水需求。」五馬鎮水務站站長陳明濤在群眾會上對大家說道。
7月23日傍晚,三元村馬安組一處半天就可以完工的人飲工程被群眾阻工,聽到這個消息,五馬鎮水務站站長陳明濤立即前往現場查看情況,原因是當地群眾擔心施工後不能得到用水保障,通過陳明濤和大家解釋,疏通爭議後,群眾才放下心來。
看看時間,已是晚上十一點十分,回到辦公室的陳明濤已經累得精疲力盡,此時,他輕輕的把左腿靠在坐凳上,從包里拿出剛從醫院取回的避免運動的疾病證明書。原來幾天前,陳明濤在協農村馬家坡組下鄉時摔傷了腿,哪怕晚上痛的睡不著覺,白天也依然忍痛堅持工作,連續奮戰在脫貧攻堅人飲戰役的最後一個火力點。
通過這兩日不斷努力,三元村馬安組安裝完成1500米管道,規範建設一個減壓池,群眾飲水得到有效保障。
(陳明濤查看群眾用水情況)
(仁懷市醫院疾病證明書——陳明濤)
身懷六甲依舊奔波在扶貧路上
走村入戶詳細了解掌握每一戶基本情況,開院壩會與群眾交心談心,群眾有困難及時幫助解決,她就是五馬鎮協農村長會土組包組幹部、鎮信訪辦工作人員陳字芬,即使懷胎7月有餘、腿腳受傷,她依然奔波在扶貧路上,從不說累、從不抱怨。
葉聲美是組裡貧困戶,陳字芬得知她家基礎設施存在問題後,立即幫助解決,完善了安全用電、牆體清光、地坪硬化、家具五小件等,大大提高了該戶的生活質量。
石道強是組裡一名留守老人,患有肢體殘疾,生活十分困難,陳字芬為其申請了臨時救助,並按照程序將他納入低保,使老人生活得到保障。
長會土組生活著153戶695人,這裡的群眾都對陳字芬這位包組幹部非常滿意。「能盡我所能,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就是我的責任和義務。」陳字芬這樣說,也這樣做。
(陳字芬走訪農戶,核查人口信息)
她穿梭在高粱地里只為群眾增收
今年,五馬鎮三元村種植的高粱長勢喜人,豐收在望,紅彤彤飽滿結實的顆粒掛滿枝頭,只要你仔細一看,總會發現一個熟悉的身影穿梭在高粱地里,她就是五馬鎮三元村監委會主任——陶現先。
「前段時間,我鎮雨水繁多,在高粱即將結子的關鍵時刻,我總是擔心它們生蟲,經常連夜跑到地里查看,幸好沒有任何影響。」陶現先一邊撿拾高粱地里的垃圾,一邊說道。
從3月份高粱下種的第一天起,陶現先就密切關注著它們的長勢情況,指導農戶實施有機肥、有機農藥,確保高粱全過程無污染,順利通過有機認證,讓群眾賣出一個好價錢。
說起今年的高粱,陶現先一臉自豪:「我們三元村共種植了4136畝有機高粱,每畝能產500斤,按照每斤4.6元的收購價格,我村群眾可以增收951萬元。」
陶現先總是這樣早出晚歸忙於工作,無法照顧即將生產的兒媳婦,無法為家人洗衣做飯,無法照看幼小的孫子,她慚愧地說道:「作為一名村幹部,我對得起工作,對得起組織,對得起群眾,唯獨對不起家人。」
(陶現先查看高粱長勢情況)(通訊員 張千)
主 辦 | 仁懷市融媒體中心
監 制 | 張小東 陳 勇
責 編 | 錢 芳
編 輯 | 劉玲玲
制 作 | 何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