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之際,中國正處於前所未有的變革之中,西方近代化的思想像流水一般奔涌而來,封建社會的諸多方面都遭到了極大的衝擊。民國時期,中國興起了一番學習西方的浪潮,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女權意識得到了啟發,這個時期出現了諸多「才女」,她們無論相貌還是才學都是當個時期出類拔萃的佼佼者。在民國諸多才女中,「呂碧城」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她在民國才女的行列中可是極具盛名的,在當時首創了5個先例,從文、從政和從商均有建樹。
呂碧城是第一個家境殷實但坎坷成長的才女。民國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代,它正處於封建和民主社會的交接時期,社會上的諸多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一眾變化中,女子的權利得到了廣泛的提倡。舊社會時期,「女子無德便是才」是對女性的普遍現象,這種現象之下,女性想要在才華上出人頭地簡直是難上加難,古時候女性上學的事跡也是少之又少。
呂碧城雖然正處於封建社會沒落的時期,但她當時還沒有上學的機會,自己的才華全然是在父親的薰陶下形成的,當時呂碧城的父親是非常開明的,他對於女兒的教導便是言傳身教,據說當時他是清王朝的一名進士,中舉之後也算是書香門第的家庭了。官場之內勾心鬥角知識頗豐,呂碧城的父親始終保持清廉的姿態,在日漸的從政中走向穩定。
呂碧城很小的時候便被父親教導知識,家裡面安置了諸多書籍,她從一眾書籍中陶冶了自己的心性,也進一步積累了學識,這為她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呂碧城日漸的成長中,十幾歲時父親便因故去世了,此時家庭缺乏男丁的環境下,呂碧城母女倆的生活顯得無比坎坷。呂碧城在十二三歲之際便遭遇了喪父、虜母和退婚等事件,這是民國時期的其她才女所不具備的。
中國新聞行業的女性佼佼者。民國初期,女性的地位普遍低下,正處於逐漸提升的環境當中,她們被冠以無德的「賢妻良母」,而呂碧城從小受到父親的教育之下,學識不僅遠超同齡女性,甚至很多男性都自愧不如。1903年,已經20歲的呂碧城走向了一條令她名聲大噪的道路——新聞。當時呂碧城不顧家庭的阻撓,毅然決然地選擇前往天津求學,途中她沒有半分儲備,饑寒交餓的環境下得到了好人的救助。
在得知自己親戚在《大公報》工作後,呂碧城便寫信求助於對方,文采飛揚、口吻親切的信件被報社的英斂之知曉了,對方很快便幫助了他。就這樣,富有學識的呂碧城陰差陽錯地進了報社工作,在報社工作期間,呂碧城成為一名編輯,同時還成為了一名女性撰稿人,這是近代女性在新聞界的里程碑事件。從此,呂碧城在文學領域的影響愈發響亮,在報社期間發表了諸多保護女權的內容,一時間掀起一番熱議,得到了諸多女性的響應。
呂碧城是近代第一位女性校長。作為一個受過教育且成長坎坷的女性,呂碧城甚至女性地位提高的重要性,在報社期間除了宣揚女權外,還積極地為女子學堂的建立所努力,她常常奔走當地富貴人家,以懇求對方能出資建造女子學堂。在1904年之際,北洋女子公學成功創辦,此後幾經改名,成了民國教育界的一家代表性學校,而呂碧城則作為學校的校長,負責學校教學事宜。
呂碧城在當地享有盛名,常年浪跡於文學界的她還得到了政界的推崇,當時袁世凱當上了民國的總統,呂碧城便被其任命為機要秘書,她也成為近代中國第一位女性的總統秘書,一時間風光無限。後面袁世凱違背初心,大力推舉封建帝制,呂碧城對此心生厭惡,由此退出了秘書的職位。除此之外,呂碧城還是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倡導者,在她後續的成長過程中,她積極地到外國留學,對於動物的保護持有相當深刻的執念,對此還發起了諸多公益事業。
結語:
呂碧城不僅在文學和政界享有盛名,就連從商也十分在行,對於書券和茶葉等領域的經營也十分深諳,在此期間成了當地的一名隱形富豪。經過了諸多風雨後,呂碧城卻在婚姻上沒有過多的建設,她不乏追求者,但最終都沒能走到最後。隨著年紀的增長,呂碧城對於塵世間的萬事漸漸地失去了興致,沒過多久便隱居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