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氏家族在明朝中期發家,歷經15代仍昌盛不衰,皆因這30字家訓!

2023-05-25     醉輕弦V

原標題:貝氏家族在明朝中期發家,歷經15代仍昌盛不衰,皆因這30字家訓!

「建築就如同是生命的鏡子。我們只需要望著那些建築就能感受到它的過去,感受到場所的精神;他們都是生活所折射出來的映像。」這是被世界譽為「最後一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名句。

如今貝聿銘先生已經辭世,享年102歲,當我們回顧他的人生經歷時,總會不自覺感嘆他為世界作出的貢獻,當然,隨著他的離世,那個將他培養成才的蘇州貝氏家族也逐漸浮現在人們眼前。

一、15代昌盛不衰的貝氏家族

貝聿銘於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廣州,當時貝家已是當地的富貴家庭。但是他自幼在江蘇蘇州長大,在那個山清水秀的魚米之鄉,貝聿銘度過一個如詩如畫的童年。他在蘇州學習成長,在成年之際,前往美國深造。

能夠供養出這樣的孩子,貝氏家族自然不容小覷。根據典籍記錄,貝氏家族起源於元末時期,據悉當時正處於元明交替之際,戰火紛飛,貝家祖先一直從事醫藥行業,在當時也僅僅只能養家餬口。

後來貝家先祖才轉而經商,漸漸地貝家掌握經商戰略,後代人在前人的經驗總結上不斷完善,最終在明朝中期發展成為一個龐大雄厚的家族。一躍成為吳中地區的四大富戶之一。

到了清朝時期,貝家歷經三個朝代,家底豐厚,很快就成為蘇州首富。在那時,貝家後代開始涉足政治領域。貝聿銘祖父貝理泰自幼勤學,年僅二十歲便考取功名在京都任職。後來貝理泰展現驚人商業天賦,與陳光甫共同創辦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貝聿銘父親貝祖貽在這樣的家庭壞境中成長,也逐漸展現理財之才,後來他在中國銀行北京總行任職。到國民政府時期,貝祖貽在國民政府的金融機構出任要職。

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貝氏家族不斷傳承,一方面讓貝家能夠在動盪的社會存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也能為貝家後代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貝聿銘就是如此,不僅生活條件沒有煩惱,求學之路也十分順暢。

但是也有古話說「富不過三代」,即使先祖已經為你打下堅實的基礎,子孫後代沒有真才實幹,再富裕的家庭也禁不住任意揮霍。貝氏家族如果僅僅靠幾代貝家人,也難逃這樣的命運,但是貝氏家族卻整整富了15代,支持他們的不僅是金錢,更是品德。

二、30字貝氏家訓

良好的家庭氛圍能夠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後代,而優良的家訓卻能夠塑造一個家族的高貴品格。貝氏家族能夠傳承15代之久,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貝氏家族傳承數代的貝氏家訓:以產遺子孫,不如以德遺子孫;以獨有之產遺子孫,不如以公有之產遺子孫。

哪怕只有30個字,其中蘊含的道理卻值得一生去追尋。這條家訓的含義是將財富傳承下去不如將美好的道德傳遞給後代;將所有的財富留給自己,不如學會與他人分享。這其中蘊含的,一是品性大過財富,二是要樂善好施。

如果僅僅將這30字的家訓掛在牆上,貝氏家族也同樣難以發展,但是他們歷經幾百年,卻一直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這30字祖訓。

貝祖貽在國民政府時期,可謂是盛極一時,在當時貝家是可以媲美四大家族的存在,「中央銀行總裁」的身份更是讓他在哪兒都受到追捧。貝祖貽卻從未出格,儘管當時貪污之行處處可見,但是他始終堅持原則。老蔣倒台後,孔家孔祥熙一人就攜款一億三千萬美元逃往美國,但是貝祖貽卻沒有帶走一分錢。

在蔣、宋、孔、陳這四大家族稱霸國民政府的時候,貝祖貽依舊出淤泥而不染,恪守道德底線,著實是非常難得的。不僅如此,貝氏家訓還要求堅決不能內部鬥爭,他們團結友愛,將矛頭全部對外,哪怕歷經15代,貝家也是和和睦睦。

就像貝聿銘的叔祖貝潤生在蘇州購買了獅子林,儘管是他個人所得,他卻依舊將其視為貝家所有,貝家的每個人都可以分享。更重要的是,貝家的家訓不僅僅是在內部分享,還要與外界分享。因此貝家人一直到現在都樂善好施,早年他們建立義莊,如今他們樂忠慈善。

三、良好的品德

貝家人恪守祖訓,十分注重後代的思想道德教育。他們從不因為擁有巨額財富就鬆懈對孩子的教育。貝聿銘自小就被要求做人有所為有所不為。貝家人並沒有將金錢視作萬能的,每一位貝家子孫都有明確的社會責任感,他們既不隨意揮霍,也不遊手好閒。

同樣,貝家人還堅持公益事業。他們不僅心系自己,還心懷家國,他們認為只有國家繁榮昌盛,家族才能得以延續。

貝聿銘祖父貝理泰在蘇州商會擔任會長期間,就非常熱愛慈善。他在7年任職期間,以無數種方式進行公益,一邊他利用自己的經商之才促進蘇州經濟發展,另一邊他自掏腰包、募捐籌錢為百姓建造馬路、義莊,造福社會。

除此以外,貝聿銘祖父和叔祖兩人還聯合建造幼兒園,他們不為賺錢,只是希望供一些沒有機會學習的孩童能夠享受到充分的教育。貝家人就是心裡懷著善良的人,他們不為金錢所動,這是因為有這樣的先祖,貝家後代才會以樹立良好的品德為榮。貝家人也才會歷經幾百年風雨而不倒。

貝聿銘在這樣的環境的成長,成為舉世聞名的建築師,貝聿銘的孩子也是如此,三個兒子畢業於哈佛,如今跟隨父志在建築行業發光發熱,女兒是哥倫比亞大學法律專業的高材生,同樣優秀。

如今貝聿銘已經永遠地離開我們了,但是貝氏家族依舊存在,貝氏家訓也會一直傳承下去。道德傳家久,家風繼世長。我們也許會感嘆自己不能生在一個富貴之家,但是我們依舊可以將營造良好的家風,為自己的子孫後代開闢一條新的道路。財富是難以維持一個家族的,富不過三的例子太多太多,但是優良的家風卻可以永久延續,它塑造的是靈魂。貝氏家族的優良傳承,或許遠不止15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a452fe0d65a211224a459e1808485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