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不必究境

2020-03-24     宜興紫砂之家

吃茶談境者眾,得境者寡。

是否飲茶必有其境,才能得識茶好茶之名?

答否也。

盞茶的時間,是閒時的清趣,忙時的小憩。它於人解渴,清心,醒神,覓閒。

是靜,是境,也是鏡。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茶,以沸水點之,氣熱卻韻清。


杯茶在手,古琴在耳,竹風拂面,書香墨香茶香,各香入心,皆以物生和,以靜生悟。

何以靜,以何靜?

皆由飲茶者心生。

謀靜心寧神者,齋中清友多如茶,如書如畫,如清供雅玩。求一盞茶的時間,於時光中慢品,於浮華中守平常心。

飲茶,得靜,得24小時之外,忙碌奔走中心靜的時間。


飲茶,有兩境,一境為環境,二境為心境。

環境由人造,茶境由心生。

喝茶,閒時可怡情,忙裡可偷閒。

春日暖陽,手中握書靜讀,伴盞清茶,似乎浮日閒時,會生出點,這樣一世也不錯的意思。

若是疲累,捧杯清茶,看看寫字樓之外的風景,吹一吹風,會多些清靈。相對於其他提神飲料,茶給的是舒適的清明和片刻心靜,而非強制的清醒。


飲茶,非如經風雨者,每一口都是大是大非由他去的了悟,是何性情何年紀,就飲何種心境。不必刻意強求意會,飲己甘苦即可,即便得一「這茶真好喝」,亦不毀茶名。

飲茶,得境,非必是無邊之境,忘我之境,大徹大悟之境,而是24小時之外,只有自我的時間。



《舊唐書·魏徵傳》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而以茶為鏡,可以自我觀照。

沏茶有香溢,入口微澀小苦,不掛舌喉,順滑醇厚,稍時回甘,盞茶清靜,口中馥郁,心下便慰矣。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平生的日子平常事,可聽風描句,聽雨寫詩,鳥來填詞,喝茶觀己。

於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喝茶間隙,想通了一些事,摒棄了荒蕪雜塵,看見了更好的自己。從單薄走向厚重,從稚嫩走向成熟,從複雜走向純真,於己,心靜,得了些許心境,已可稱可贊。

飲茶,得鏡,得的是24小時之外,自省的時間。

唐末劉貞亮曾言茶有十德:以茶散悶氣;以茶驅腥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癘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茶以益人,本就不是附屬之物,也不是生硬的照本宣科、形式描摹。


飲茶不必究境,但借茶味茶時,聊以心清、日閒、思己。

飲茶,得其氣韻生動,得其自然靈性,得其如得春日,可細品泛開的葉綠與清新的溫柔。

飲茶,非悟茶,而是悟己。

留盞茶時間,可觀心靜,心境,心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V2cDHEBrZ4kL1ViVf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