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的變遷

2019-10-28     扶風同城

寶雞的變遷

文/閏土

近日,由寶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寶雞市作家協會、寶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秦嶺文學編輯部承辦的「寶雞市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徵文大賽」 啟動。我看到此消息,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回憶起三十多年前在寶雞的風風雨雨,真是感概萬分,作為文學愛好者的我,不得不拿起筆來,記錄這過去一幕幕令人深思的往事。

記得那是1985年左右,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大辦企業,鄉鎮企業以「輕、巧、快而優先上馬,占領市場,當時的口號是:「以鄉鎮企業養農業。」 我作為一個鄉鎮企業的業務科長,被厂部派遣在寶雞常駐,搞產品銷售工作。

那時,鄉鎮企業產品,百分之九十都是自產自銷,包括中小企業的產品,都是上門銷售,更何況我廠生產的都是高低壓配電櫃的電器產品,憑著我能吃苦的毅力,在寶雞電器市場終究站穩了腳跟。

當時,單位根據我的業務範圍和各合作單位的距離,經我申請,厂部領導研究同意,常駐寶雞市解放東路人民電影院對面的東風旅社,旅社離火車站不遠,近在咫尺,做供貨推廣特別便利。

旅社門口掛的小牌:「扶風縣天度電器元件廠駐寶雞辦事處,房間一樓十三號,當時沒有什麼手機、傳呼機等,向外業務統一公布旅社電話號碼留言登記轉接。

火車站口不遠的東風旅社是一個三層木板樓,加上後院的小二層樓,共有大、小客房六十多間,一百多張床位,旅社所有房間與房間之間也全部是三合板隔斷,純屬老舊式旅館,有人傳說這旅社始建於解放前,屬於柳巷。

旅社內有三十多名工作人員,主管單位,寶雞市金台區飲食服務公司,百分之九十是四十歲以上的服務員,儘管條件差,但由於距離火車站近,正對面是寶雞人民電影院,常常客源暴滿,生意興隆,無形中商機無限,使我的業務往來特別頻繁。

那時寶雞大多數地方正在開發,主要街道就是經二路、解放路,由於火車站在解放東路,所以這條街每天是熙熙攘攘,人山人海。

回想起來那時的生活,農民剛分田到戶不久,城鄉有個別人才起步做些小生意,吃飯要糧票,記得每碗素麵二兩糧票八分線,肉麵二兩壹毛錢,燒餅伍分錢一個。坐公交車是售月票,沒月票的收費起步價是叄分,根據路途遠近有伍分、壹角,最高的票價記得是一角伍分。

我在旅社住著,買飯吃費錢,又要糧票,我從家裡拿來了十多斤麥面,四、五斤掛麵,又從親戚家借了個煤油爐子,又買了三斤煤油,到飯點了用煤油爐子做飯,特實惠。

由於長住,旅社裡客人之間都熟了,案板、鏟子都借用,有時炒一次菜,在冬季可以吃三天。既省錢,又吃的舒服。

在人們生活極度貧乏的年代,人都說寶雞有三多,即:討飯的多,小偷多,打架鬥毆的多。一次我乘公交車,稍不小心,被小偷割爛衣服,偷走了我二佰多塊錢貨款,那時的二百多元可是一筆巨款啊。第一次丟這麼多錢,氣得我整整沉睡了一整天,一天裡幾乎沒吃什麼東西。

那個時候,在我的記憶中,寶雞市解放路最大的商場就是寶雞百貨大樓,經二路有人民商場、寶雞商場。汽車站內的河濱商場,廣元路有寶雞最大的國營五金批發公司,各縣所需商品憑指標都在五金公司分配領去,包括當時最緊張的電視機、自行車、縫紉機等等。

我們廠子效益在我的辛勤打理下,在廠子的密切配合下,銷售額逐年上升,寶雞許多廠家、許多電器門市部都用或經銷我廠產品,使我在寶雞紮下了根,領導滿意,薪資增加,我也乾得更起勁了。

一晃,我在寶雞整整待了十年。再後來,為了方便業務,我買了一輛二手自行車,騎上車子,到處跑業務。

十年間,我每年三分之二時間都在寶雞,經常騎上自行車,跑遍了寶雞大街小巷,包括橋南的四零九醫院、橋樑廠、麵粉廠、一康、氮肥廠等等,自行車裡、外胎都換了幾次。

那些年,我和寶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許多地方都留有我的足跡,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為我廠的經濟騰飛做出了一點貢獻,我捨不得寶雞,更捨不得寶雞憨厚、忠誠、老實的山城人民。

我經歷了生活的曲折,看到寶雞的人情,看到寶雞的變遷。一次和業務單位晚上吃飯,把包忘記在飯店,內有合同、現金、公章,急的我滿頭大汗,第二天去尋找,店主拾金不昧,深深感動了我!

以後,因業務擴展,我又去蘭州、西寧、銀川、內蒙發展,去寶雞時候少了,但每次回到寶雞,我就要住在人民電影院對面的東風旅社。

寶雞發生了很大變化,有些連我想都想不到。高樓大廈布滿城區,商貿、超市、娛樂場所無處不在,就連市委、政府都搬遷到市政中心。

高速公路的建成,北線寶雞公路的加寬,更増添了寶雞許多亮點,新火車站的建成,市政中心的建設,那一樁樁、一幕幕都展現在世人的眼前。

寶雞解放東路的東風旅社不知什麼時候拆了,旁邊的商業網點也拆了,代替它的是新的建築。唯獨當時最紅火的人民電影院還存在,但它門前門可羅雀,清靜而冷淡,人民電影院幾個大字的漆己脫落。據說這座影院受國家保護。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蒼桑的歲月給人們留下難以忘懷的紀念,皺紋已經爬上額頭和眼角,滿頭的黑髮不辭而別,昔日那剛強的身板也稍彎下來,眼睛看東西也模糊了。我一驚,老了,六十多歲了。

我身體還算可以,偶爾寫些文學作品,參加一些文學活動,都在寶雞,有時即是沒什麼事,我也會專程從扶風趕到寶雞,騎上三十多年前賣的自行車,在寶雞逛上一圈,有時呆三、五天或一個星期,看看寶雞的變化,領略一下寶雞的青銅器、石鼓、炎帝的文化,偶爾到公園聽聽秦腔戲、散散心,這是我人生最大的樂趣。

日新月異的寶雞,我愛你!你讓我流連忘返、思緒萬千…

註: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RQCFW4BMH2_cNUgxMl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