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說過:「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就像《記我的母親》里的母親一樣。
《記我的母親》提名2013年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多項大獎,並斬獲其中的最佳女主角獎。
主演彙集了影帝役所廣司,影后宮崎葵,日本國民奶奶樹木希林,陣容之強大,就令人大有期待。
截止目前為止豆瓣評分高達8.7分,好於93%的劇情片,讓人遺憾的是目前只有9000多條評價,算是小眾電影里的佼佼者。
故事發生在日本。
那一晚下著瓢潑大雨,母親帶著兩個妹妹回到台灣找多年未見的父親,只留下還未成年的洪作在伊豆,和太爺爺的情人生活在一起。
時間一轉,洪作已經成為一位中年男子,還是一位成功作家。
此時他收到遠在台灣的消息,得知父親病重後,他來到台灣探望,順便看看自己的母親,卻發現許久未見的母親有輕微痴呆的症狀。
看著母親這般模樣,洪作心裡有一絲不忍。
回到東京後,他並沒有將母親的事情告訴家人,然而他心裡很煩悶,吃飯的時候由於三女兒琴子只顧著整理攝影作品,不出來一起吃飯而生氣。
琴子其實是故意這樣做的,處在叛逆期的琴子不滿父親將她們寫進小說,不滿父親要她整理作品,她跟父親之間的隔閡,很像小時候洪作跟母親之間的隔閡。
父親去世之後,洪作將母親從台灣接了過來,然而母親的痴呆症卻越發嚴重,琴子跟奶奶的關係最好,兩人經常有說有笑。
某天晚上,外面下著瓢潑大雨,忽然一聲驚雷,洪作被嚇得大驚失色,厲聲告訴家人:快坐下,不要靠近窗戶。
琴子她們覺得父親是大驚小怪,打雷有什麼好怕的,殊不知當初母親丟下洪作的那天,就是這樣的天氣,所以每每遇上這種天,洪作的心裡總會隱隱作痛。
洪作作為暢銷書作者,他的小說寫的真實而深入人心,他在小說里對母親很是孝順,然而在現實中洪作卻把對母親的憤怒和怨恨當做寫作的動力。
一天琴子在跟洪作整理書籍的時候,問了一句:父親,你跟曾祖父的情婦生活了8年?真噁心。
洪作沒有說話,幾十年來他受到的嘲諷讓他早已麻木,面對這種問題時,他只能尷尬地笑一笑作為回應。
在洪作母親78歲大壽的時候,她的痴呆症愈發嚴重,甚至頻繁認錯人,但也忘記了很多煩惱。
一天,琴子在酒吧多喝了幾杯,趁著酒勁兒質問那個讓她不滿的父親:你到底是作家還是為人子女?
琴子一字一句都在暗諷洪作不孝順,洪作看著自己的女兒,他無話可說,因為事實就是如此。
但是怨恨再大,母親終究是母親,當晚得知母親離家出走之後,洪作立刻丟下醉酒的琴子,火急火燎地跑著尋找母親。
日子一天天過去,母親就快記不住洪作的模樣。
琴子也如願當上了攝影師,為了讓父親體驗被寫進小說的難受,她整天拿著攝影機對著洪作抓拍,洪作也很無奈,因為是他先將家人作為素材,同時他也理解了琴子當初的不愉快。
後來,因為痴呆症,母親記不起來任何人了,經常大半夜打著手電筒跑到外面,說有一個女人將他的兒子搶走了,每晚她都跑出門尋找自己的兒子,但是怎麼找都找不到。
洪作看著母親這般模樣,連當初丟棄自己的事情都忘了,他終於將自己幾十年來的委屈說了出來:是你將兒子丟在伊豆的吧,你完全沒有考慮兒子的感受。
母親聽不懂洪作在說什麼,還是覺得是別人搶走了他的兒子。
說著說著,她忽然念出一首詩,還從懷裡掏出了一行泛黃的紙張,那首詩那張紙,都是洪作初中時候寫的,母親一直在默默地關注他。
洪作瞬間淚崩,掩面痛哭,母親因為痴呆症幾乎忘了所有的東西,但是唯獨忘不了小時候的兒子和他的那首詩。
洪作從妻子的口中得知母親並不會游泳,當初母親帶著兩個妹妹回台灣的時候,危險重重,一不留神就會葬身海底,她不能冒險讓全家都在一艘船上,這才沒有帶上洪作。
母親得知洪作一直以為自己被拋棄之後,其實也很後悔,但是得知洪作能夠靠著這份憤怒寫出好作品的時候,她選擇將真相隱瞞,也不許任何人說出真相。
洪作打算送二女兒到夏威夷留學,在送行的時候,突然接到電話說母親又走丟了。
他回想起妻子說的話,一再向女兒強調:我不是拋棄你,我隨後就會坐飛機趕過去,然後下船離開去尋找母親。
在一個蔚藍的海邊,洪作找到了母親,琴子也在旁邊。
琴子很驚訝父親會趕過來,她以為父親已經跟著輪船前往夏威夷了,也沒想到父親心裡一直都愛著奶奶。
她哭了,哭著擁抱著父親,為自己沒有照看好奶奶道歉,父女之間的隔閡在這一刻煙消雲散。
母親怕水,只敢在海邊輕輕試探,洪作背著母親,站在海浪中間,說著小時候的故事,母親趴在兒子的背上,悄悄地睡著了。
就這樣,他跟母親之間的隔閡,也在這一刻煙消雲散。
這部電影淚點頗多,但是有沒有煽情過度,節奏流暢自然,沒有矯揉造作之感。
片中母親對兒子的愛是離開、放手、隱瞞,她把自以為最好的留給洪作,但是她卻不知道洪作希望的不過是和她生活在一起。
洪作對於女兒們的保護,源自他幼年時期的經歷,他深知沒有母愛父愛的痛苦,所以他對女兒的保護都是病態的,以至於琴子跟他不和。
一家三代,洪作誤會母親,女兒誤會他,如果先前多一些理解,也不至於到最後才後悔。
這樣一部催淚的電影,不應該只有這麼點人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