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強化物,你選對了嗎?

2019-07-29     涵寶媽咪

今天來談談強化物。

為什麼要使用強化物?其實很多家長對強化物很反感,認為那是訓練小貓小狗的道具,怎麼可以把孩子當成寵物一樣訓練?

其實一開始我對強化物內心也是抗拒的。逐漸使用和了解之後,我發現強化物就是一種方式,它是讓孩子喜歡跟家長配合,最終達到家長目的的一種方式。

舉個例子,我在前面的文章里講過,涵寶一開始不願意聽我講繪本。我把一片薯片掰成三片,才讓他讀完一本《我爸爸》。

幾個月過去,現在涵寶每天都能跟我讀完40分鐘繪本。而且在睡覺之前,他喜歡性地找幾本自己喜歡的書《大大的小小的》《香噴噴的早餐我要吃》《阿立會穿褲子了》等等,逐一閱讀,不讀完不睡覺。


不需要我再使用強化物了。

確切地說,不需要再使用食物作為強化物了。

因為什麼呢?一開始我用食物作為強化物,是想輔助他配合我讀繪本,並且用實際行動告訴他,配合媽媽,會有大大的好事,天大的好事。

在適應讀繪本的這個工作之後,我覺得是他自己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讀繪本的樂趣。我記得繪本大師松居直在《幸福的種子》中談到過:

人類的天性就是享趣。孩子能從繪本中感受到樂趣,這就是讀繪本最好的內驅力。

也就是說,涵寶現在自己主動讀繪本,他的強化物就是樂在其中。


所以我給強化物分了四個階段:

初級、進階、高階

初級:大多數以食物作為強化物,幫孩子建立好習慣,服從父母指令;這是是用強化物的初級階段,

進階:逐漸擺脫食物作為強化物,使用社會化強化鼓勵、看動畫片、孩子最喜歡的玩具作為強化物;

高階:逐漸激發出孩子的內驅力,即完成這件事本身,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強化。

使用強化物的發展過程:以食物作為強化物、以社會化鼓勵代替食物、最後以孩子的內驅力和自豪感作為終極強化物。

不過,強化物怎麼選,怎麼用,這裡面的講究可就多了。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第一,強化物怎麼選?

初級強化物一般都是食物。我家涵寶是個小吃貨,所以我在選強化物這方面沒費吹灰之力。零食、水果、甜點、堅果,都是他的最愛。

不過既然是吃的,也要注重孩子的健康。所以我儘量選擇水果、堅果、酸奶作為強化物。

我在機構里看見很多老師喜歡用彩虹糖、膨化食品;另外有些家長喜歡給孩子買棒棒糖、巧克力作為強化物。

其實我不太建議使用糖果。我在前面的文章里說過,糖果裡面含有游離糖,它會影響孩子注意力和智商。

另外,危害孩子智力的三大殺手:反式脂肪酸、塑化劑、人工色素。含有這三種元素的食物也要儘量避免:市售烘焙食品、麵包、蛋糕、甜點、汽水、餅乾、水果條、肉乾、冰激凌、腌制小菜等等。


涵寶對各種各樣的好吃的來者不拒。但是有一段時間,大概就是在我開始干預一個月後,他開始出現各種逆反情緒,不願意配合我。

給他最喜歡吃的東西,也絲毫不在乎,拒絕接受。

後來我想了一個其他的辦法:涵寶特別喜歡酸奶。以前幾乎每天必喝。他對其他零食可有可無,但是酸奶可以說是他唯一的心頭好。

我把每天提供的酸奶給他停掉。然後每天帶他做完當天的項目,獎勵他一枚我在淘寶上買的代幣。


告訴他:集齊5枚代幣,到周六的時候可以換一杯酸奶喝。

一開始他自然不明白,我耐心解釋一遍,然後忽視掉他的哭鬧。每天給他一枚代幣,當然如果表現不好,我還會扣掉一枚。

整個流程跑過2次,涵寶徹底明白了:

用代幣可以換酸奶喝每天必須認認真真配合媽媽才能獲得代幣

周六獎勵他酸奶的時候,我會讓他把集齊的五枚代幣放到我手心,讓他用代幣跟我交換酸奶。

明白過來之後,涵寶急了,每天格外緊張代幣。有天晚上我特別累,忘記獎勵他。他特別著急,嘴裡結結巴巴表達不清楚,含含混混地說,「錢……錢……」

嘮叨半天我都沒明白。後來他快急哭了,自己搬過來椅子,爬上去,指著書架上的代幣盒子,「媽……拿……」

我這才明白過來,趕緊給小主放手裡。他馬上破涕為笑,看上去很欣慰

除了食物強化物,還有些玩具、孩子愛看的動畫片、一些社會化鼓勵,也可以作為強化物。

比如涵寶爸爸習慣在每天結束訓練、睡覺之前,給涵寶看10分鐘動畫片。內容他自己選,一般是汪汪隊、小豬佩奇、大頭兒子小頭爸爸。

再比如,涵寶除了食物,還喜歡彩泥、水彩顏料。他表現好的時候,我會給他拿一盒彩泥,讓他先自己玩幾分鐘作為獎勵;然後我會跟著他一起玩,我倆一起做造型,練習他的精細動作和抓握;既是強化也是干預,兩全其美。

我在每節干預內容之間,會讓他休息10-15分鐘,會讓他選擇他喜歡的歌曲,讓他跟著唱唱跳跳。

我在機構里發現,老師喜歡用關燈、撕流程卡片、讓孩子充當小班長作為強化手段,效果也非常好。


第二,強化物怎麼用?

這一條主要談談社會化讚揚作為強化手段。

當孩子完成一項任務之後,我們馬上及時強化,鼓勵和讚美孩子。

社會化讚揚作為一種強化手段,也分為初階和進階。

「你真棒!」「太好了!」「你真聰明!」這些屬於初級階段。

當孩子理解這些語言,並且不再滿足於「你真棒」之後,強化手段要升級。

而進階的社會化讚揚,在於強調孩子的努力、策略,或者行動。

比如「你很認真去做」「你這次正確率比之前高多了」「你表達非常到位」;

孩子在完成一項任務之後,強化要及時跟得上。並且逐漸豐富和多樣性。

我覺得社會化讚揚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有被家長認可的成就感和快樂、有自己動手動腦完成任務的自豪感。能達到這一點,強化物使用可以說非常成功了。


第三,如何即使撤出(食物)強化物?

總是有些家長覺得用食物是訓練小貓小狗的方式。我想說:你們真的想多了……

不過既然有人問了,我還是要講講。

如何撤出食物強化物?其實不用著急,它應該是隨著你的干預路線循序漸進的。

一開始食物強化可能很密集,然後逐漸減少,用其他形式的強化物取代。

舉個例子,剛開始帶涵寶看書,我喜歡用薯片、水果、麵包作為強化物。現在完全脫離食物強化,他也可以配合得很好。


就連他最發怵的數學項目,目前也不用食物作為強化物了。都是用玩玩積木、看動畫片來取代。

首先,再好吃的東西,再難得到的食物,孩子總會有吃膩的時候,別著急;

其次呢,隨著干預的深入,當你逐漸把干預變成跟他吃飯、睡覺一樣自然的生活必須品的時候,孩子已經習慣接受你的訓練,因此時間長,食物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說白了,孩子一開始是不得不跟你配合,但是後來,當他發現跟爸爸媽媽在一起有樂趣,很快樂,這才是最好的強化物啊!

最後,完成整個項目,孩子的自豪感、成就感,這是強化物的最高級別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ONEQmwB8g2yegND_BT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