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寫了一篇關於《帶著爸爸去留學》的劇評,因為在文章中多有對該劇的否定而在評論區引來部分網友的質疑,說喬治收了錢,刻意黑這部劇。
我保留這位網友的看法,因為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不同意見的權力,但要說我是收了誰的錢瞎寫,這句話言過其實了,要說小編寫文章還全仰仗各位看官老爺們的流量,包括這位回復我的網友,感謝您們為我貢獻的流量,故此,喬治對各位看官老爺從來不敢怠慢,每寫一篇文章,都報著很認真負責的態度,絕無敷衍之意。
帶著很美好的期待追了《帶著爸爸去留學》這部劇,不為別的,是奔著顏王去的,從《落地請開手機》開始喜歡孫紅雷,又去看了征服了大多數網友的《征服》里的劉華強,孫紅雷身上獨特的男人味,那種你明明知道他是壞人,卻依舊感覺他有著無法抵擋的魅力的神奇力量,征服了女人,也征服了男人。
孫紅雷成為內地唯一能與港台明星比拼黑道大哥氣場的男星,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為有孫紅雷,所以追劇至今,但結果是劇情尷尬到沒眼看的程度。
有人說《帶著爸爸去留學》很真實,將生活中很多邊緣化的人和事進行了藝術的誇張,所以看起來有些荒唐,但誇張並不意味著胡編,真實並不意味著沒有核心思想的東拼西湊。
至今播到三十多集,《帶著爸爸去留學》除了劇情越來越狗血,再就是人設一一崩塌,具體理由都在我前一篇文章里,這裡不再贅述。
但如果你將它當成喜劇看,笑果很不錯,孫紅雷很逗比,演技在該劇中也沒有太大問題,但因為一部劇的靈魂首先是劇本,劇本如果爛了,再好的演員也救不了。
好了,劃好分割線我們來說另一部暑期檔的劇集《少年派》。
說實話,張嘉譯近年有些霸屏,可以說他的戲看得有些膩,再好的演員,如果出鏡率太高了,就失去了空檔所形成的神秘感和期待感,張嘉譯隨著《一仆二主》、《白鹿原》、《獵場》、《蝸居》、《急診科醫生》、《我的體育老師》、《懸崖》、《心術》、《生逢燦爛的日子》等劇的陸續播出,積攢了大批的人氣,成為大器晚成的一線男星,但與此同時,從2017年至2018年張嘉譯強勢霸屏的火爆場面背後不得不承認的情況是,有一部分觀眾對他也漸漸的出現了審美疲勞。
與大部分人一樣,喬治對喜歡過的明星均是因戲粉演員,而且不論再喜歡一個演員,如果他拍了部爛劇,也不願意帶著情感因素去為他辯解,因為演員是一個不需要解釋的職業,你讓觀眾感受到的是什麼,你的演技就到什麼水準。
張嘉譯居家男人的戲已經有好幾部了,他與閆妮在《一仆二主》中已經有過一次合作,所以對《少年派》本沒有報什麼太大的期待,結果在追了幾集下來後,因為同為有高中孩子家長的喬治,對這部劇增加了不少的好感。
如果說真實,似乎《少年派》比《帶著爸爸去留學》更加真實,只不過後者因出國留學的故事框架,比《少年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框架多了幾分時尚感和新鮮感,而《帶著爸爸去留學》將故事發生地大多設立在美國,或許是為了創新,以新的視角去展示一部分中國人的家庭生活和教育方式,但因為太想標新立異,結果適得其反,太過集中、太頻繁的戲劇衝突,使劇情偏離了生活真實的軌道,更不要提邏輯思維了。
而《少年派》所展示的是孩子們在青春期的心路歷程,孩子與同學之間、孩子與家長之間、孩子與老師之間等等一系列的平凡故事,看起來波瀾不驚,但卻又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如此相似,很多台詞和對話,都有如臨其境之感,這部劇,會讓我們想起青春的懵懂,校園生活的快樂與煩惱,甚至是初戀的青澀和感動,與自己父母之間已經無法用對錯來衡量的矛盾……等等等等,都是從家長到孩子,從老師到同學均能產生巨大共鳴的真實生活場景。
其實《少年派》的真正主角,並不是張嘉譯和閆妮,而是幾個天真爛漫的孩子,其中趙今麥演繹的林妙妙最為鮮活,通過此劇的表演,趙今麥對於角色的把控能力已經超過了同為國民閏女的關曉彤,成為演技派的新晉小花,趙今麥必將前途無量。
《少年派》通過四位性格和家庭出身迥異的孩子,折射出中國當代家庭中存在的許多教育問題,接地氣的表演和故事結構,無一均為該劇贏得了大部分的好評。如果說《少年派》比起《帶著爸爸去留學》來說強在哪裡?那就是劇情的真實性和邏輯性,每個人物都很豐滿,跟劇情的發展也都很貼合,劇情的發展更多的展現了各個不同的人生性格,而《帶著爸爸去留學》先從人設崩塌開始劇情也跟著一路崩塌,人物性格與劇情的發展出現非常大的矛盾,想起一出是一出,三觀不正且不說,最要命的是劇中似乎沒有一個正常人,辦出的事不符合常理,劇集人物塑造模糊,包括該劇的主旨也不明朗,只是為了製造戲劇衝突而胡編亂造,缺乏對生活和事實的敬畏之心。
《少年派》可能初看感覺平淡無奇,但一路仔細看下來,從中能收到許多感悟,無論孩子還是父母,對於在成長過程中的年輕人,更有著非常好的引導作用。
最後讓我們用劇中林大為的一段話來結束今天的文章: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很多困難,有人的想方設法去克服,最後戰勝了困難,而有的人卻選擇了屈服,於是他只能承受失敗的結果。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父母再不好,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和健康的身體,我們不應該去抱怨,否則那些天生有殘疾的人該如何面對自己的父母和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