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2019年年底,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發布了糖尿病診療指南2020,並與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EASD)聯合發布2型糖尿病高血糖管理共識2019更新版,在這兩個指南/共識中繼續將二甲雙胍作為一線用藥,建議如無禁忌證或無法耐受,都應首選二甲雙胍。在此前,由於某些新藥在試驗研究中表現出色,一度有取代二甲雙胍成為首選的趨勢。現在看來,二甲雙胍還是首選用藥!
很多醫生和患者在使用二甲雙胍時存在顧慮,尤其是在看到說明書上列出的一大堆禁忌證之後,其實,很多特殊情況下依然可以使用二甲雙胍。
高齡
如無腎臟疾病,高齡患者即便腎功能存在生理性減退,服用二甲雙胍也是安全的,而且低血糖風險很低這一點對高齡患者尤為可貴。高齡患者只要定期(3~6個月檢查1次)監測腎功能,當出現嚴重腎功能不全時才需要停用二甲雙胍。
低齡
現在很多兒童青少年患上2型糖尿病,如果單純生活方式干預無效,血糖水平又無需起始胰島素治療,10歲及以上的患兒可以考慮使用二甲雙胍,目前尚不推薦用於10歲以下的患兒。
心衰
心衰會造成組織缺氧,使用二甲雙胍可能潛在風險。其實,二甲雙胍本身並不會導致或加重心衰,相反還可能與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和死亡風險減少有關。因此,二甲雙胍可以用於病情穩定的心衰患者,只禁用於急性和不穩定性心衰患者。
肝病
二甲雙胍並不經過肝臟代謝,無肝臟毒性,研究還顯示,二甲雙胍對肝病的治療有益,特別是在有胰島素抵抗和炎症反應的情況下。不過,在肝功能嚴重受損時,機體對乳酸的清除能力明顯下降,因此建議血清轉氨酶超過3倍正常上限或有嚴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應避免使用二甲雙胍。
腎病
二甲雙胍本身對腎臟沒有損害,更有研究顯示二甲雙胍可能具有腎臟保護作用。不過,為了避免乳酸酸中毒,國內建議腎功能輕度-中度下降(G3a期)時二甲雙胍需要減量,腎功能中度-重度下降(G3b期)或更差時禁用二甲雙胍。而ADA指南放得更寬一些,認為G3b期使用二甲雙胍依然是安全的。
貧血
儘管研究顯示,長期服用二甲雙胍可引起維生素B12下降,但也有研究發現,二甲雙胍可改善細胞內維生素B12代謝。因此,長期使用二甲雙胍者並不需要常規補充維生素B12,可每年測定1次維生素B12水平,如缺乏再補充,即便是貧血患者也不必為此而拒絕二甲雙胍。
腸胃病
研究顯示,二甲雙胍引起的胃腸道反應多出現在治療早期(絕大多數發生於前10周),而且多數患者隨著治療時間延長,可逐漸耐受或症狀消失。國內新近研究還發現,胃腸道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並未隨劑量增加而增加。因此,腸胃病患者同樣可以嘗試小劑量起始並逐漸加量以及選擇腸溶膠囊、緩釋等劑型來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
轉載自:糖尿病天地(tnbtd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