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要這要那」?父母讓孩子學會「換取」,而不是「索取」

2020-09-04   育兒小青

原標題:孩子經常「要這要那」?父母讓孩子學會「換取」,而不是「索取」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父母在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都竭盡所能為孩子提供著最好的生活,可有的時候正是父母的無私奉獻卻給孩子帶來了性格上的錯誤導向。

孩子們不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甚至習慣於肆無忌憚地和父母索取。

袁詠儀參加節目的時候就談到了自己的育兒經,她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和孩子的故事:

年幼的兒子曾經想要在家裡養一隻小狗,對於兒子提到的這個小要求袁詠儀既沒有拒絕也沒有當即答應。

她當天帶著兒子去了寵物店,她讓兒子去為狗狗鏟屎,第二天袁詠儀又帶著兒子去了寵物店,她給兒子提出了相同的要求,看到兒子沒有任何的抱怨,袁詠儀才決定為兒子購買一直只小狗。

新一代的寶爸寶媽希望將最好的一切都給孩子,孩子無論想要什麼東西父母都會儘可能滿足。

袁詠儀對待兒子的教育方式正是當下父母所要學習效仿的

讓孩子不再一味的索取,而是通過換取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1.判斷必要與否

孩子們總是變著花樣向父母提著各種各樣的要求,聽到孩子的索取時,父母應當下意識的判斷孩子所以需要的東西是不是真實存在需求。

其次父母還要判斷孩子是否有可以替代的物品以及該索取是否真的存在必要性。

最後,爸爸媽媽一定要判斷這個東西的存在是否給孩子會帶來消極的影響,比如說是否會導致孩子無心學習。

2.判斷孩子的渴求

首先,父母要讓孩子描述他所需要的東西,以此來判斷孩子是否存在3分鐘熱度的情況。

其次,父母要和孩子討論需求的原因,聽聽孩子的理由是否充分。如果孩子的理由有所欠缺也不要直接拒絕,父母要委婉地拒絕孩子,不要讓孩子感到傷心。

最後是父母一定要言出必行,建立起父母的威信,避免孩子對父母產生失望感。

3-6歲之間的孩子正處於物權概念形成的過程,他們擁有強烈的占有欲,也喜愛和父母索取。

養育孩子並不是簡單的滿足孩子的需求即可,父母需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為孩子建立正確的獲得觀念,扭轉孩子一味索取的習慣。

1.缺乏心理承受能力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中,我們秉持著「性本善」的觀念,認為每個成年人所存在的問題,都是通過後天的教育所形成的。

試想一個孩子從幼年就生活在索取與滿足的生活之下,孩子們習慣性的就會養成一種慣性思維,在他們的世界裡沒有要不到的東西,沒有獲得不了得成就。

然而現實世界是殘酷的,沒有人會一帆風順,這些孩子一旦遇到了任何困難,哪怕是一點點的挫折都會讓他們備受打擊,甚至停滯不前。

2.自私

每一個小家庭都以孩子為圓點,孩子受到每個長輩的寵愛,但也要注意這或許並不是真正的愛,相反是助長了孩子內心的自私。

長輩出於寵愛一味滿足孩子的索取,而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只會越來越貪婪。

如果父母沒有教育得當,孩子的世界裡只剩下自己,他們不會考慮其他人的感受,不會替他人著想。

他們希望世界的中心只有自己,不會考慮其他小夥伴的感受,容易在集體生活中被孤立。

長此以往,他們只會感受到孤單,一個人的生活甚至會讓他們向偏激的一面發展,他們產生不理智的情緒

3.缺乏理性,不會理財

孩子想要什麼家長就滿足,與之直接相關的就是家長的經濟條件。

可是每一分錢都是父母的辛勤付出,孩子缺乏金錢觀念,也不懂體會父母的不容易。

在他們的心中只有自己的慾望,自己的歡樂。這就導致他們不僅缺乏金錢觀念,甚至還喜歡盲目消費。

一味的滿足最終只會讓孩子更加的貪婪,甚至會讓孩子走向一條不歸的極端,通過換取教育,幫助孩子理解父母,珍惜眼前,才是教育的真諦。

1.等價交換

象徵性的等價交換對於讓孩子明白換取的意義毫無作用。

在孩子提出要求時,父母一定要讓孩子通過一定的付出領悟「粒粒皆辛苦」的含義。

父母可以為孩子制定一些簡單的交換規則,讓孩子通過勞動或者是完成父母的要求來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要讓孩子明白「不付出勞動就不會有收穫。」

2.事先做好規定

如果父母和孩子做出了某項約定,孩子認真吃飯就可以看一集動畫片、或者是孩子乖乖寫作業就可以玩遊戲。

那麼一旦孩子沒有完成父母的要求時,父母一定要狠下心,拒絕孩子的任何請求。

如果父母心軟就意味著規則的消失,孩子會無視規則,規則就變成了一種象徵,換取的真諦孩子仍舊不會理解。

3.通過換取建立孩子的責任心

父母應當幫助孩子理解什麼是責任什麼是義務,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責任感和義務觀念。

孩子的責任心會驅使孩子不再肆意地和父母索取。

兒童本身並不缺乏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對於各種規則的遵守,觀念的養成看似繁瑣,實際上只要父母合理的引導教育,每個孩子都可以通過換取教育收穫良好的性格。

血濃於水的親情不是盡力滿足孩子的所求,血濃於水的親情是幫助孩子理解父母的辛勞,讓孩子學會換取,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事物。

今日

話題:你的孩子是否只會一味的索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