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科技型企業復工復產的一線,線上線下融合服務解決企業痛點,讓復工復產之路暢通;
「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為企業復工復產紓危解困;
政策加「碼」,創新舉措推進科技金融,讓企業復工復產吃下「定心丸」……
在這背後,離不開成都市科學技術局採取多方面「硬核」舉措,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有力保障。
4月2日上午,一面錦旗被送到成都市科學技術局直屬事業單位成都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以下簡稱「市科情所」),上面寫著「為企業排憂解難 做人民滿意公僕」字樣,落款為「工業雲製造(四川)創新中心有限公司」。
錦旗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全市科技系統像市科情所這樣在「一線」助力科技企業復工復產又有怎樣的舉措?
用心做「細」 「快」「准」服務為企業解憂
這位錦旗的被贈予者賈羽,是市科情所技術市場部部長,成都市科情所作為全市7個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點之一,技術市場部承擔著這份工作。
所謂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是指技術合同登記機構對技術合同當事人申請認定登記的合同文本從形式上、技術上進行核查,確認其是否符合技術合同要求的專項管理工作。根據《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管理辦法》規定,通過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可以享受國家有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規定的稅收、信貸和獎勵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助力企業降低成本、提升研發生產效率。
但這一次,合同是否能及時認定登記,更關乎著企業相關項目能否按時復工復產。
工業雲製造(四川)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的科技企業。疫情期間,該企業中標了一個開發線上辦事平台的項目。
「等著這個技術開發合同認定登記完成,我們的項目就可以順利開展」,工業雲製造(四川)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智能製造部智慧政務商務總監羅皎嬌介紹,但因為是首次進行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對申報材料、認定流程等環節比較陌生,認定登記一直沒有通過,「疫情期間,公司壓力比較大,希望能儘快通過,獲得國家政策支持。前期,因種種原因耽誤了將近10個工作日,公司內部對這件事也很著急。」
在合作夥伴的介紹下,羅皎嬌找到了市科情所。接到企業訴求後,賈羽立即找到了這份登記信息,並仔細查看企業上傳的材料內容。「你們上傳系統的材料有些有問題」,找到原因後,賈羽用了近4個小時耐心為企業答疑解惑,點對點服務,告知對方如何修改材料,如何重新進行系統提交,幫助企業順利完成相關流程。「在市科情所耐心的幫助下,很快就完成了工作,我們對此特別感謝。」羅皎嬌對這樣的效率讚不絕口。
一面錦旗,承載著助力企業從復工復產、滿產穩產的服務之情。這是一份責任,更是一份認可。羅皎嬌表示,「在疫情期間,這種服務和效率對我們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的幫助特別大。」
用心做「好」 措並舉暢通企業復工復產之路
工業雲製造(四川)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只是近期得到幫助的千千萬萬家復工復產企業之一。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加大支持力度,多措並舉為企業提供精細服務,化挑戰為機遇。
一方面,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優化流程,貼心地將科技服務「送上門」。疫情期間,成都市科學技術局推行各項科技業務「網上辦」「方便辦」「預約辦」,優化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流程,疫情期間採用「不見面」辦理來華工作許可,推動技術合同登記、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等事項「在線化」「無紙化」。
另一方面,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大力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服務,通過線上創業天府·菁蓉創享會-「科創貸」銀企對接、創業天府·菁蓉創享會-科技企業培訓政策解讀等活動,為各類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企業如何獲得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券申請流程」等政策宣講,將科技政策送到企業身邊、送到科研人員手邊,多措並舉,優化科技服務流程、簡化辦事程序、提高科技服務效能。
此外,蹲點企業,服務專員解決實際問題也是成都市科學技術局確保企業復工復產之路暢通的重要舉措。通過積極開展「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全面落實「服務專班+服務專員」制度,面向功能區和重點行業科技型企業「送政策」「送服務」,靠前一線「幫企業」,現場蹲點「解難題」。
具體而言,成都市科學技術局深入西南電力設計院、四川通信科研規劃設計、東方電氣、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等企業開展政策宣講,面向產業功能區和重點行業科技型企業送政策、送服務,現場蹲點解難題70餘個;通過服務專員將服務送上門,將政策下沉,幫助企業破解發展難題,同時深入了解企業需求,激活企業創新活力。
截至目前,成都市科學技術局系統共派出30名專員對477家規上工業企業、1439家科技企業進行服務,推動達標企業共計6.5萬名人員順利復工;全市規模以上科技服務企業1219家,採取回到現場辦公、線上線下結合、線上辦公等多種形式已復工1178家,返崗12.99萬人,復工率96.64%,穩產滿產率約90%。
用心做「實「組合拳」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受疫情影響,科技型中小企業因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面臨的生存與發展壓力加大。為支持科技型企業健康發展,成都市科學技術局針對企業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的需求推出實招,化解企業復工復產中的痛點難點堵點,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在政策支持上,
成都市科學技術局緊盯關鍵節點,出台七條措施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疫情發生以來,市科技局通過系列科技政策急企業之所急,幫企業之所需,以政策之力解企業之困。
針對科技型企業在疫情期間重點突出的生產成本高、資金壓力大、現金回流難、融資貸款短缺等實際困難,成都市科學技術局會同成都市財政局聯合制定《支持企業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促進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提出「支持防疫關鍵技術攻關」「減免初創企業房租」「加大科技金融支持」等7條政策措施,幫助科技企業解決當前面臨的困難,推動復工復產,促進創新發展。
與此同時,成都市科學技術局梳理匯總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家、省、市科技部門出台的系列政策,編制發布《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科技政策彙編》,內容涵蓋疫情防控、企業服務、項目徵集、政策支持等各個方面,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促進穩產滿產。
關注「成都科技」微信公眾號,回復「彙編」,獲取政策全本
在資金支持上,
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加大金融支持,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問題。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輕資產、融資難的困境,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創新推出「科創貸」產品,幫助輕資產科技企業利用企業信用、股權、智慧財產權獲得信用貸款。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間,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專門支持建立「科創貸」審批「綠色通道」,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原則,縮短審批流程;
對為疫情防控提供物資生產和服務的企業,對疫情期間到期的「科創貸」予以不超過1年的貸款展期,銀行機構不抽貸、斷貸、壓貸;
對為疫情防控提供物資生產和服務、單戶新增融資1000萬元以內的「科創貸」企業,擔保費率按現行費率6折執行,對其他存量或新增中小微企業,擔保費率按現行費率下降10%執行;
鼓勵融資擔保公司、保險公司對「科創貸」企業適當延長寬限期,寬限期間不加收罰息。
此外,還開闢「科創貸」線上對接模式,通過開展「科創貸」線上銀企對接會,實現融資企業與「科創貸」合作銀行機構不見面的直接對接。
數據顯示,2020年1-3月,通過線上「科創貸」對接科技企業已超810家(次),促成銀企對接超過1034(家)次,已幫助成都峰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成都潤興消毒藥業、成都凡米科技等139家企業獲得「科創貸」貸款4.08億元。
(來源:成都科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