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如廁時,宮女口含溫水候在一旁,太后是真會享受

2022-08-04     適應生活

原標題:慈禧如廁時,宮女口含溫水候在一旁,太后是真會享受

論口碑,清朝皇帝的整體水平不輸給歷朝歷代。從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入關到遜宗退位共有12位皇帝,絕大多數帝王都能夠做到勤於政事。早晨三四點鐘起床上朝,晚上批奏摺到深更半夜。清朝皇帝的工作壓力大到無法想像,不然順治皇帝也不會留下「我本西方一衲子,奈何生在帝王家」,連皇位也不要了,乾脆出家落得清凈。

然而治亂興衰是朝代更迭的規律,歷朝歷代都難以逃脫。清朝的滅亡主要歸咎於兩個人,

一是乾隆皇帝,二是慈禧太后。兩人的相似之處都是以奢侈浪費聞名歷史。乾隆爺自然不必多說,人家是一代才子帝王,又自封為十全老人。他的奢侈主要是圍繞在珍寶書畫等藝術領域。

同樣是奢侈,慈禧太后的生活方式顯得更加接地氣。先說吃的方面,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一天的伙食支出是十萬白銀。慈禧太后有過之而無不及,根據清史實錄記載,

慈禧太后一個人一頓飯要吃三桌菜,加起來有百餘道菜。

正常人不可能全部吃完,但慈禧要求這麼多菜,也沒有打算全部吃掉,她能吃的菜品也不過十多種,大部分菜肴叫作「看菜」。

所謂「看菜」,顧名思義就是看看而已。

慈禧可以不吃,但必須要有作為老佛爺的感覺。

慈禧太后吃飯講究。相傳,夏天來臨,太后最愛吃西瓜,而且只吃西瓜正中間那一勺,其餘部分全部扔掉或是賞給宮人。老佛爺的胃口很好,一頓要吃二三十個西瓜,光聽數量感覺十分嚇人,其實老佛爺吃得都是精華。

1900年,慈禧太后不知道怎麼想的,突然向「萬國」宣戰,結果被八國聯軍攻到家門口,倉皇之餘選擇「西狩」長安,說到底就是逃命。

逃亡的過程中,太后要求各地縣令,必須按照宮裡的標準提供伙食,餐餐山珍海味,頓頓百十道菜。有位縣令實在太窮了,始終達不到太后的要求,思來想去選擇弔死自己。

不單是吃飯講究,老佛爺上廁所更講究。慈禧太后每天早晨四五點鐘起床,從梳洗到吃飯大約花一個時辰。早朝結束後,太后第一件事是上廁所。

慈禧太后的「馬桶」叫「官房」,專門用來盛放糞便。只要聽到慈禧傳喚「官房」,宮裡的太監宮女立刻行動起來。慈禧太后上廁所,大約需要8個宮女伺候,兩個人攙扶著慈禧,兩個人幫忙拿衣服,兩個人捧著手紙,剩下兩個宮女的任務比較特殊。

每個人嘴裡都要含著一口溫水,候著。

古人沒有今人的物質條件,普通人擦屁股純粹就是糊弄,干不幹凈只有自己知道。但是皇家貴胄就不同了,他們有專門用來擦屁股的紙,類似現在經常見到的宣紙。

這種紙張的質地非常硬,製作相對比較粗糙,用起來非常不舒服。老佛爺貴為金枝玉葉,豈能受得了這種苦。

但是老佛爺有辦法。

起初,她讓宮女端著一個容器盛放著水,候在一旁。自己如廁完成需要擦屁股時,往手紙上灑些適量的水,手紙就變得十分柔軟好用。放在春夏秋挺好用,冬天的時候出問題了。水不保溫怎麼解決,太燙了,太涼了都不行。

慈禧太后靈機一動,又想出一個辦法。為了保持水的溫度適宜,慈禧太后讓宮女以口含水,代替用器物盛水。人體的溫度是恆定的,可以隨時使用,既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

宣紙的質地很差,經不起水泡。直接把水吐在紙上,很容易衝破。所以,慈禧太后用的手紙,必須經過宮女把水噴成霧水,然後均勻地落在紙上。既能保證手紙耐用,又能讓老佛爺感到舒適。

不要以為伺候太后上廁所是件容易的事,這項技術不經過三兩年苦練很難掌握。畢竟太后不是一般人,立誰為皇帝都得她點頭同意。誰跟太后過意不去,太后也一定讓誰過不下去。

慈禧太后的歷史評價褒貶不一,她與漢朝呂后、唐朝的武后、遼朝的述律後都屬於女強人。從維護封建帝制的角度來說,慈禧太后的確為清朝延續至少三十年。

但從歷史潮流的角度來說,慈禧太后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使得華夏文明落後西方近百年。清朝落後挨打的局面也不能全怪慈禧太后,不同的成長經歷和所處的位置決定慈禧太后必須這麼做。

歷史人物應該放到歷史的環境中去評價,對於慈禧太后的功過是非,你如何看待?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為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83584182a1711d0f582594c0795cf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