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錯落有致;人,高矮胖瘦。
《道德經》里說:「上士聞道,勸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比較人的外形,人更會通過智慧、地位、財富等進行分層。
遇見誰,都是緣分,可是不同層次的人,卻聊不到一塊,大家都習慣和同層次的人交往。
別忘了,人的層次是會變的。
社交之中,要有遠見,把當下當成改變的開始,把最好的關係留在最後。
01
人上不傲,低調謙卑。
太多的人,混到了高層,就立馬表現出趾高氣揚的樣子。
說話高了幾個分貝,各種瞧不起人的話,都掛在嘴邊。把低層次的人,當成自己的奴僕一樣。認為低層次的人,就應該服務自己,服從自己。
別忘了,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了底層的建築,高層次的人,就站在空中樓閣之中。
再高的人,往上數幾代人,還是農民。
真正有遠見的人,自己的層次越高,越低調,有大音希聲的特徵。
唐朝時的顧況,在文學、繪畫方面都有成就,還在長安城做了大官,名氣很大。
很多學生慕名找到顧況,希望能得到舉薦。
白居易帶著自己的詩文,讓顧況點撥。
顧況說:「居易啊,長安什麼都貴,不好混。」
隔一會,顧況看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的句子,又說:「有了這些文采,在長安就容易了,哪裡都能住。」
接著,顧況舉薦了白居易,彼此也成了好友。
雖然處於高位,但是顧況對貴族們的奢侈生活,非常不滿。詩曰:「輕薄兒,面如玉,紫陌春風纏馬足。」
因為顧況願意幫助學生,因此名聲很好,評價很高。
皇帝唐僖宗,面對學生,遠見就不夠了。他看到商家出身的黃巢,覺得相貌醜陋,就免去了其狀元的頭銜;黃巢起義之初,很多官員認為,只要去招安,就行了,但是皇帝認為是一個小賊,不值得如此。
黃巢起義,最終導致唐朝滅亡。
草根振臂一呼,也許沒有什麼力量;在權貴面前,難免是螳臂當車。但是一個個草根,都振臂一呼,勢不可擋。
所有被碾壓的,都會變成觸底反彈的力量。不碾壓任何人,收起自己的傲慢,笑著低頭,不瞧不起任何人。
02
人下不怨,銳意進取。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這是常態。也是很多人不願意見到的一幕。
就是父母寄居在子女家,也很受委屈,誰都希望自己一直在家長。
在職場上,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人都希望位高權重。
如何才能上位,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如願以償,走正道。也沒有絕對的公平。因而引發底層人的怨氣,這是不能避免的。
認真想一想,抱怨有什麼用途?不過是消耗了自己的精神,別人在一旁,還會偷著樂。
人呢,首先要自己要瞧得起自己。
在《北夢瑣言》里有一個故事。
唐朝的舉子李固言,初出茅廬的時候,並沒有什麼起色,也沒有人脈。要做官,肯定是難事。
第一次科考,他落榜了。同行都笑了他好幾天。
李固言的盤纏用完了,同行的柳氏兄弟便在他的頭巾上貼了一張字條,上面寫著「此處有屋租賃」,並且沒有打算幫忙的意思。
為了改變自己,他硬著頭皮找到官員許常侍。當時,許常侍正在受到官場排擠,對於李固言的拜訪,非常重視。
風水輪流轉。下一次科考,許常侍就做了考官,李固言也狀元及第。自身的努力,加上好個人脈關係,成就了自己。
很多人生活在底層,要麼甘居人下,要麼躺下了,仇富仇官。這樣做就是瞧不起自己,自我打壓。
人窮,要有骨氣。你把自己當成正常人,保持積極向上的姿態,反而會被人高看一眼。
社會要幫助的人,都是敢於拼搏的人,從來不是自甘墮落的人。
03
人中不群,無懼孤獨。
人這一生,會有很多時間群處。
若是你習慣了人云亦云,盲從別人,肯定會弄丟自己。
別人總是欺負你,也許是你太聽話了。這樣的習慣,要改一改。
《漢書·景十三王傳》里說:「夫唯大雅,卓爾不群。」
一隻天鵝,混在雞鴨群里,就是醜小鴨,被鴨子欺負。天鵝離開雞鴨,在湖水裡游泳,就變成了真正的天鵝。
在烏鴉的世界裡,天鵝也是有罪的。這句話,就是警醒我們,要在群體里,保持頭腦清醒,敢於獨立自主。
唐伯虎說:「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人不能一輩子在一個群里,要根據自己的發展,走出低層次的群,去高層次的群。你勇敢地做自己,在很多群里穿插,繞幾次路,總有更好的路。
要明白,一個人孤獨,有兩種情況:被大家排擠、孤立;主動孤立群體。掌握主動權,你就能「獨處守心」。
04
人生註定要沉沉浮浮,你永遠不要讓自己活成一條直線,更不要作繭自縛。
人在高處,保持低調,不是無能,而是內斂,夯實自己的群眾基礎。
人在低處,信心滿滿,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循序漸進,厚積薄發。
人在中間,不厭惡群體,也不討好群體,不卑不亢,活成群里的中流砥柱。
當然,我們還要判斷周圍的人,會如何發展,和同樣積極奮鬥的人為伍,遠離聽天由命的人。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有什麼姿態,就活到什麼層次。
登高望遠,一覽眾山小。
低頭看路,一步又一步。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