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財險償付能力數據存4大漏洞遭監管通報,依託新晉大股東謀轉型

2023-01-13     全球財說

原標題:浙商財險償付能力數據存4大漏洞遭監管通報,依託新晉大股東謀轉型

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財說

隨著2021年末「償二代(Ⅱ)」落地,監管對險企償付能力有了更高、更嚴格要求。在多數險企衝鋒陷陣忙著增資、發債來緩解吃緊的償付能力時,卻有幾家險企「後院著火」,被監管部門通報償付能力數據不真實。浙商財險就榜上有名。

這也是繼「僑興債」和「老鼠倉」等風險事件後,浙商財險因償付能力數據失真再被外界所關注。

浙商財險近年來依靠股東力量,正在謀求轉型,剛過去的一年該公司從戰略到高管均有重大事件發生。

償付數據現「貓膩」

日前,中國銀保監會財務會計部(償付能力監管部)發布《關於四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數據不真實問題的通報》。其中浙商財險被指出償付能力數據存四大問題:

(一)未按規定計提最低資本。公司2022年1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計算存款的交易對手違約風險最低資本時,基礎因子選擇錯誤,少計提最低資本807.6萬元,違反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第9號:信用風險》第21條;某資管產品穿透後國債未計量利率風險,少計提利率風險最低資本3563.34元,違反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第8號:市場風險最低資本》第11條。

(二)流動性風險指標計算不準確。公司2022年1季度、2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測算流動性覆蓋率指標時,基本情景和壓力情景下的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預測均未包括股票類資產交易可能產生的現金流,違反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第13號:流動性風險》第16條。

(三)償付能力報表填報不完整。公司2022年1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兩款資管產品穿透後未在「LT01-穿透後投資資產表」中列報。

(四)風險綜合評級數據填報不準確。公司2022年1季度、2季度風險綜合評級部分數據填報不實。關聯方保險資金運用金額未納入關聯方資產統計。未進行再保險業務內部審計,卻填報2次。資產管理部負責人資金運用從業年限和部門人員平均從業年限填報不準確。總公司部門人員離職數量、總精算師變動次數等統計不準確。

償付能力可以說是保險公司的「生命線」,往往代表著保險人履行賠償或給付責任的能力。其不僅是保護被保險人利益的需求,也是保險企業自身穩定經營的需要。

最近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浙商財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表現一致為208.96%,均較上季度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幅度較大,約16.9個百分點。

償付能力數據不真實會直接導致險企償付能力失真,同時還會影響監管質效。而對償付能力的監管正是國家對保險市場監督管理的核心內容。

事實上,早在2022年11月,銀保監會就曾對5家險企的償付能力數據不真實問題做過通報,彼時主要是集中於歷史數據。而此次以償二代二期環境下的償付能力做樣本,算是監管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再次敲警鐘。

業內人士認為,險企為解決償付能力不足而衝鋒陷陣時,也要規範自身嚴格按照《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及相關文件編制報告、填報數據,確保各項償付能力數據真實、準確、完整。

空缺6年總經理之職得以填補

浙商財險成立於2009年6月,是國內唯一一家總部設於浙江的全國性、綜合性財產保險公司。經營範圍涵蓋財產損失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短期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等。

作為成立13年有餘的老牌險企,浙商財險在保險業務經營方面並不出彩。近五年公司凈利多虧損,保費規模波動較大,自2020年保費下滑明顯。

2017-2021年,公司凈利依次為-9.03億元、-3.76億元、-1.92億元、0.19億元、-1.05億元。同期,公司分別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7.38億元、44.28億元、41.86億元、31.16億元、30.32億元。

從最近財報數據來看,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25.09億元,凈利虧損1.47億元。

從險種來看,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計實現簽單保費26.5億元。其中,車險簽單保費15.19億元,占總簽單保費57.32%。

從歷史數據來看,近5年公司車險保費呈下滑趨勢,同時車險承保虧損較為常見。

2017-2021年公司車險保費32.42億元、35.24億元、32.65億元、22.22億元、19.22億元。同期,車險承保利潤為-2.69億元、-3.68億元、-4.04億元、-2.92億元、-2.82億元。

從渠道來看,浙商財險主要以代理渠道為主。去年前三季度代理渠道實現簽單保費21.25億元,占比達8成。

受權益市場震動影響,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投資收益指標低至負值。凈資產收益率-5.68%,總資產收益率-2.33%,投資收益率0.62%,綜合投資收益率-1.62%。

效益類指標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成本率指標和賠付率指標均較高。綜合成本率為107.6%,綜合賠付率為70%。一般來說,如果某一類險種綜合成本率超出100%盈虧線,這也意味著公司大機率將面臨承保虧損。

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方面,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回溯不利偏差率為-226.74%。根據監管規定,若最近兩個季度的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回溯不利偏差率連續低於-30%,就會觸發監管紅線。

在經歷「僑興債」和「老鼠倉」等風險事件後,公司一度現金流和償付能力吃緊,浙商財險迫切希望擺脫過往、重獲新生。近兩年公司大動作集中於股權結構和高層調整方面。

2021年3月,浙商銀行通過增資擴股引進兩大股東。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浙江經濟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分別持股30%和10%。公司增資後的控股股東為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實際控制人為浙江省國資委。

股權架構變更後,去年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雙雙就位,和多數公司一樣,總經理來自第一大股東陣營。

2022年7月11日,董事長房弢接替陳敏成為公司第六任董事長。2022年12月30日,浙商財險空缺長達6年有餘的總經理一職終得填補,公司第四任總經理蔣照輝的任職資格獲批。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公司也曾有總經理人選,不知為何均未獲批。

公開資料顯示,蔣照輝曾任浙商金控籌備組風控副組長、副總經理。而浙商金控就是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全資組建的金融控股公司。

董事長和總經理的任職資格正式獲批,算是給浙商財險吃了顆定心丸。

隨著股權架構和核心高管變動,浙商財險戰略方向大機率也會有所調整。

從官網來看,公司正在依託股東資源向大交通領域傾斜。通過以聚焦交通保險領域差異化為發展方向,專業構建交通保險風險保障「產品鏈」,主攻交通建設、運營、維護的全生命周期保險和風險管理。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8094164cd0b7c3f7e31bf0b5dfd5a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