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清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於2023年12月8-9日共同主辦了「2023年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中國生物多樣性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綠髮會、綠會)BASE工作組應邀參加了2023年12月9日的人工智慧與可持續發展的平行討論會議。
此次行討論會議上來自各方領域的代表分享了有關人工智慧如何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用案例和經驗,包括教育方面、農業方面、碳中和方面、環境污染治理等等,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更加高效且快速的完成對數據收集、分析及預測的工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提供了諸多積極影響。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伴隨著人工智慧產品的不斷疊代與快速發展,問題也隨之產生。例如,數據的安全隱私問題;隨著人工智慧的使用,很多基礎性的重複工作很有可能會被替代,高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由於勞工工作性質的不同,工作的可替代性也會有所差異,人工智慧的使用可能會讓一部分人失去工作但也會創造出新的職業。代表認為,比起用人工智慧替代工作,更重要的是取決於人工智慧如何使用,由誰來使用,應制定相關完善的規章制度。
(圖源:綠會融媒)
會議的最後,參會代表針對目前通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存在的爭議,以及未來從國際方面的角度能夠做出的努力的方面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代表們認為,如何使用人工智慧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可能會有很多職業會消失,但人們可以選擇是否想讓他們消失,因為在某些工種的工作中採用人工智慧,可能會對工作質量造成影響,當然其中也不乏存在積極影響,所以更重要的是取決於誰擁有這項技術。
未來在國際上,國際組織也會繼續與跨機構夥伴進行協同工作,利用合作關係,更高效的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同時也會制定一系列相關政策法規,去最大程度的降低人工智慧使用時的風險。
會議中各方代表強調,人工智慧的使用,比起作為人工勞動力的替代品,更應被作為輔助人類生產和發展的工具。代表們認為,未來是難以預測的,但我們應提前考慮與之相關的對策,並能夠儘早的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本文基於會議內容整理,未經主辦方核實,僅供參考。)
本文僅供資訊參考。不代表平台觀點。
歡迎轉發(請標註來源)。
文 | LYJ
審 | Linda
排版 | 綠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