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這些事「熱」上央媒丨二人成隊+三代堅守+四季無休+五層獨樓=?

2024-10-07     長城網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光明日報、中國新聞網、經濟日報等中央媒體聚焦河北,河北這些事「熱」上央媒。一起來看……

人民日報

華北平原用上了長江水

從小喝海河水系地下水長大的河北省邢台市任澤區西固城鎮單杜科社區居民張孟林從來沒想過,年過半百後天天喝的是南水北調的長江水。「過去不知道什麼是『全國一盤棋』,從喝自己家門口的井水到喝上南水北調的長江水,我是『一盤棋』的受益者。」張孟林說。

古韻新唱 運河悠長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大運河河北滄州中心城區段處處流光溢彩、霓虹閃爍。煙波浩渺,遊船穿行。從百獅園碼頭乘船向北出發,穿滄曲橋、聽水流聲、賞水幕秀,體驗詩意大運河。

新華社

以「含綠量」推動「含金量」——河北鋼鐵產業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新突破

河北是鋼鐵大省,鋼鐵行業是河北省環保治理的主陣地。2022年,河北啟動鋼鐵企業環保績效全面創A行動,倒逼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目前已有39家鋼鐵企業完成環保創A,數量居全國第一。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下,河北省鋼鐵企業的「含金量」也不斷提升。

「完璧歸趙」了解一下 感受邯鄲「文氣度」

邯鄲這座千年古城的故事,沉澱在一個個成語裡。邯鄲市博物館打造「數字成語館」,通過VR眼鏡,帶你「穿越」元宇宙成語世界;在成語讀書會、文化講座等活動中,專家學者們帶你了解成語背後的歷史文化故事。

河北:小小「微電網」兜起山區用電「大民生」

金秋時節,走進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西柏坡鎮北莊村,黃牆黛瓦的民居錯落分布,屋頂藍色的光伏板熠熠生輝。這些光伏發電設施連同儲能裝置等共同構成了一個鄉村智慧「微電網」。

新華網

河北承德:壩上秋色斑斕美如油畫

金秋時節,位於河北承德壩上的御道口牧場層林盡染,色彩斑斕,呈現一幅美麗的秋日畫卷。御道口牧場主要地形為草甸草原,喬灌木混雜,植物種類多樣。每年秋季,白樺、山杏、蒙古櫟等植物呈現出各種色彩。遊人沿著木棧道觀賞,仿佛置身於巨幅油畫中。

央視新聞

二人成隊+三代堅守+四季無休+五層獨樓=?

塞罕壩機械林場位於河北省最北部,內蒙古高原渾善達克沙地南緣。這裡曾經是「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60多年來,一代代塞罕壩人把荒漠建設成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

絕美夜景!河北這座古城上央視啦

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的廣府古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距今已有2600多年歷史。國慶假期,古城開啟主題燈光秀。護城河環繞5公里、寬100米,河外是濕地,「一城雙水」形成古城獨特景觀。北方水鄉,乘船夜遊,帶來沉浸體驗。國慶假期第一天,廣府古城接待遊客超8萬人。

中國新聞網

河北保定學院且末支教服務隊:24載耕耘澆灌邊疆花朵

2000年8月,一支河北保定學院優秀畢業生隊伍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懷揣青春誓言和理想,奔赴塔克拉瑪干沙漠最南端的新疆巴州且末縣任教。24年來,他們銘記囑託,傳授文化知識,創新教學方法,播散團結「種子」,幫助9000餘名孩子圓滿完成學業,其中500餘人考入知名學府,3300多名學生回到家鄉,與他們一起並肩建設邊疆。近日,新一批河北保定學院的優秀畢業生抵達這裡,讓這種奉獻精神延續。

光明日報

河北平山:「紅」「綠」交織繪就老區新景

近年來,平山縣立足深厚的紅色資源和生態資源優勢,堅持把旅遊業作為轉型升級、跨越趕超、綠色崛起的主導產業,並持續壯大山地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紅」「綠」交織的「趕考」新路。

經濟日報

河北曲周——科技小院服務鄉村振興

近日,多架無人機在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王莊村一大片農田上空盤旋。7名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研究生正熟練操作機器,給玉米噴洒殺蟲劑、開展地塊遙感測產前期準備工作。他們吃住在農村,把農田當課堂,在服務鄉村全面振興中解民生、治學問,幫助當地農民增收。

源: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等

責編:房淑婧 趙鵬 高琳哲

編輯:趙若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6d47b7fb4fe10a5907132f3bf769b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