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賺6000!疫情下,南寧人的副業到底有多賺?

2022-05-07     南寧圈

原標題:一個月賺6000!疫情下,南寧人的副業到底有多賺?

2022年的開始就是一場「倒春寒」。

新冠疫情形勢加重、股票基金一瀉千里、各個網際網路大廠裁員消息滿天飛……普通人的生活壓力似乎更大了。

掙錢不易,人總得提前為自己找好後路,於是就有不少人走上了自己的「副業」之路。

但是,在這特殊環境下,副業真的容易做嗎?真的賺錢嗎?

以下就是他們的故事。

01 | Nanning

——

「擺攤一晚上只賺了30塊,卡里還欠七八十萬」

@小雅 ,26歲,已婚,有一個小孩

主業:裝修公司招待,月薪3k

副業:牛雜攤老闆,月收入4k

有人說「朋友圈就是人生的縮影」,我在小雅的朋友圈裡幾乎看不到生活日常,除了主職工作的拉裝修單子,剩下的就是她的副業——賣牛雜。

小雅的朋友圈

小雅因為年輕時超前消費和投資失敗,直到現在還欠著七八十萬的外債,再加上孩子出生後,小孩上學和日常的花費也不少。

在疫情的陰影籠罩下,這些負擔像壓在駱駝上的草垛,誰不知道哪一根才是最後壓倒駱駝的草。

於是,她不得不開啟了她的副業之路,她在跟家裡的親戚學習一番後,和老公賣起牛雜和小吃。

原本他們計劃著租一個店面賣牛雜,疫情一下子打亂了她的計劃,店面租金不少,但是疫情下收入少,經過思量之後,他們只能騎著三輪車到老城區比較熱鬧的商城旁擺攤。

小雅的牛雜攤

疫情有所好轉時,老城區還是十分熱鬧的,一般他們從十點出攤,擺到兩點收工回家休息,都可以有不錯的收入。

但是疫情面前,人人都是「受害者」。

如今的小雅為了彌補收入的虧空,不得不延長擺攤時間,多賣一點,就多賺一點。他們都是從晚上10點營業到第二天早上6點。即便如此,他們也沒有因此收入更多一些,甚至守了一晚上只有30塊進帳。

小雅供圖

但是她依舊每日堅持著出攤,在今年南寧天氣最冷的時候,她推著小三輪被冷風吹到她的耳洞長出了凍瘡,加上當時下雨,推著三輪車小雅顯得狼狽又悽慘。

小雅老公每天進貨

「搵食艱難,雖然出攤不一定能賺到錢,但是不出去更加沒有錢」,小雅無奈說出的這番話,我想也是不少打工人在這個特殊環境下的感慨。

越努力越幸運,好在小雅的牛雜小吃味道還不錯,擁有了不少的回頭客,有時還沒有出攤就有幾個客人在等著。

加上小雅每天都堅持出去擺攤,平均下來每個月的收入也能有三四千,雖然比不過別人一萬多的利潤,她也十分知足。

小雅供圖,推車裡是她的孩子

小雅笑著說:「雖然自己每天很辛苦,但是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還有為了這些食客可以吃到熟悉的味道,一切都值得。」

疫情之下,誰都想過得舒適安逸,但誰都在為守護的人而硬撐著努力。

02 | Nanning

——

「雨天送餐不但沒賺錢,還挨淋雨」

@梅亞晨,29歲,未婚,

主業:某單位消防主管,月薪4k

副業:外賣小哥,月收入1~1.5k

梅亞晨在退伍之後靠著一些積蓄買了房子,目前每個月的房貸將近四千塊錢,他目前的工資每個月扣完五險只有三千多塊。

面對入不敷出的現狀,他在工作之餘做起了副業——外賣員,只希望自己在工資不夠付房貸時,可以從外賣賺的錢填補一點過去。

(圖文無關)

疫情就像一面鏡子,一下子就照出了現實的殘酷。

前不久梅亞晨因疫情影響,單位收益不好,開始降薪裁員,加上單位的特殊性,他必須住在單位宿舍確保有事的時候能立馬趕到現場。

他只能擠出下班的休息時間出去送外賣,一個月收入大概可以有一千多塊錢,如果遇到整個月休息,就可以拿到三四千。

梅亞晨一個月的外賣收入

石田衣良說過,「工作的樂趣頂多只能將口袋裝滿,但工作的苦悶確實要卡車才裝得下。」

送外賣這一行有太多辛酸和突髮狀況,曾有一次梅亞晨在送外賣的過程中,自己的電動車因淋雨後接觸不良無法騎行停在原地,焦急的同時還被一位大叔剎車不及追尾,大叔還摔了一跤,擦破了皮,但是好在大叔沒有追責,找梅亞晨要了20元的賠償便讓他快去送貨。

為了送單子不遲到,他掃一輛共享電動車給顧客送過去了,扣除修車、賠償、共享電動車的費用,他相當於那天沒賺錢,還被雨淋了一身。

圖文無關

出賣體力更是家常便飯,梅亞晨白天上班,六點下班後去送外賣,送到十二點結束再回單位,自己有時候騎著電車都能打瞌睡。

而且,在送外賣的時有遇到顧客是住在老舊小區六七層里,小區沒有電梯就只能徒步跑上樓,加上有時送的貨物較重,這讓當過兵的梅亞晨都有些吃力。

圖文無關

即便如此辛苦,他也遇到了不少暖心的時刻。

曾有顧客點了很多餐品然後湯類的東西沒封好口,他送到後從外賣箱拿出來一看發現全被泡成了一團漿糊,本想打電話和他說明情況並且自費賠償時。

顧客也因為他的好態度,婉拒了他的賠償,並表示謝謝,辛苦他了。顧客的行為讓梅亞晨十分欣慰。

圖源張先森,圖文無關

梅亞晨覺得自己利用下班時間去送外賣肯定是苦的,但是想著如今疫情如此嚴峻的情況,自己只要能出去賺錢就已經足夠了,至於賺多賺少都沒關係。

如今梅亞晨保持著「知足常樂」的心態,自己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每個月都能按時還房貸,只是忙著賺錢沒時間處對象導致快而立之年了還單著,心裡多少有點空虛。(單身姐妹看過來!)

他目前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和以前的戰友聚一聚。雖說,相逢的人會再相逢,可是疫情的出現,連出門都十分困難,更別說天南海北的戰友們聚在一起了。

但是,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03 | Nanning

——

「副業比主職多三倍的背後

是自卑、焦慮、抑鬱……」

@十一 ,23歲,未婚

主業:跨境電商運營,月薪2.5k

副業:品牌代理商務&稿子代寫,月收入3~6k

在疫情才開始的那一年,十一大學畢業了,本來她想著出去「闖蕩江湖」,去追隨自己的電競夢,去到自己喜歡的俱樂部而工作。

現實卻是被疫情「困」在了南寧,她在一家電商的小公司,天天素麵朝天面對電腦,處理外國顧客的需求,她覺得自己就像崗位上的一顆小螺絲釘,這些瑣碎的工作太多並且枯燥而無意義。

十一工作桌面上擺滿了自己喜歡電競相關周邊

更重要的是她主職工作的工資還不及上學時的生活費。加上外國疫情形勢越來越嚴峻,銷售額的減少也讓她的提成從幾百塊大幅降低到到連一杯奶茶錢都不夠,甚至還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停薪在家待業。

成年人的底氣是金錢給的,再加上疫情的威脅。她未雨綢繆地看了一些管理財富的書後,學會了「開源節流」。但是,少得不能少的工資無法節流,只能從開源想辦法。

2020年初始,當所有人被封在家裡沒有經濟來源時,她開始接了一些篇幅很短的稿子,雖然稿費不多只有5元一篇,但是勝在量大,當時的她一個月副業的收入就有3000元,那是她第一次嘗到了副業的甜頭。

十一一開始寫稿的收入

但是她認為這些簡單的稿子只是在「賣時間」,除了收入,沒能收穫更多。她便帶著自己大學專業的經驗和寫稿的經驗,做起了一位上海老闆的線上助手,狠心地給自己安排了「007」工作制。

十一相關電競工作的截圖

主職工作結束後,十一幫老闆打理PUBG俱樂部的官方服飾店鋪,直接和俱樂部的經理溝通,當選手直播的時候,他們直播介面會放上她寫的宣傳店鋪的文案,雖然文案內容不是很重要,但是這也是慢慢拉進了自己和電競行業的距離。

十一管理店鋪時的周邊拍攝

再後面,老闆覺得她比較機靈,便帶著她做起了品牌商務pr,主要就是對接品牌和博主給一些產品做宣傳工作。

老闆評價十一

當時十一每個月副業的收入有2000~4000元,甚至有時比自己的主職工作還要多三倍。她靠著副業換了平板電腦和手機,給爸媽換了新的手機,給家裡換了新的洗衣機,甚至還存下了三萬塊,和自己的月月光的同學相比她的小錢包慢慢鼓了起來。

副業增加了pr工作後的收入大幅度增加

誰都想把生活與熱愛投入工作,但是現實總是骨感的。

一開始的十一因為對品牌pr工作不了解,和客戶交流不順利,理解不到客戶的需求,曾被品牌客戶質疑表示要換溝通人,還被老闆的一次又一次訓話說她是「傳話筒」,當時的她陷入自卑和自我懷疑的旋渦之中。

而且日常工作的強度十分大,她半個小時內需要及時回復博主、品牌、老闆共十幾人的消息,她不得不去哪裡都帶著手機,曾經她看電腦手機螢幕看到眼睛刺痛到睜不開,眨一下眼就會瘋狂流眼淚。

圖源兔幾,圖文無關

當然,在項目較少的時候她也有閒下來的時候,但是當時的她就陷入「完全不知道該做什麼」的慌亂當中。當各式各樣的焦慮席捲而來時,一開始的一腔熱愛都因焦慮而全部躲了起來。

「這就是工作嗎?工作就要承受這樣的壓力嗎?」她曾沮喪地看著窗外的天,一遍遍地想這些問題。各式各樣的壓力讓她感到不適,在朋友的勸說下去醫院檢查後,確診為重度抑鬱和中度焦慮。

十一當時的離職申請

經過了一系列生病的困擾,並且按醫囑吃藥和她積極的生活心態,慢慢的她對自己副業和主職工作的態度有所改變:工作要做,但是身體更重要。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十一和上海老闆提出了離職,也離開了自己「螺絲釘」工作,帶著這些經驗去到了新的公司,開啟了自己新媒體編輯之路。

受疫情的影響,十一雖然沒有去到更大的世界追隨自己的夢想,但是誤打誤撞開啟副業之路,並且此次的生病也讓她領悟到「工作是為了生活更好,而不是拖著不健康的身體工作」的道理。

十一對電競行業的心態

她說,「這仿佛是命運的安排」,雖然疫情形勢依舊嚴峻,副業的經歷也讓她覺得自己的人生充滿著更大的可能性。

04 | Nanning

——

「工資只夠還貸款,副業全給家裡的『吞金獸』」

@小泡,32歲,已婚,有一個小孩

主業:某網際網路公司設計,月薪7k

副業:私單設計,月收入1~1.5k

小泡本職工作月收入7K,對於不少南寧人來說算高的,而且工作穩定,福利也不錯。

「時代的最後一粒灰,個人的一座山」,在疫情的影響下,他本職工作的薪資也在降低。隨著線下活動的減少,原本提成一千塊到現在幾乎沒有。

加上孩子出生之後的, 他作為一家之主要考慮的東西突然多了起來。光是房貸就需要還6千元,而且孩子的費用就更加多,單是奶粉尿布就能花費一千三百元,更別說孩子其它的花費了。

小泡和女兒

他要為將來打算,所以他覺得工資不夠用,不得不再努力點,辛苦點做一些副業。

小泡的副業和主職設計還有一定的區別,他副業接單不限於平面設計,有時候DP造景美陳方面也會做。加上他做設計已有十年的經驗,他早就是得心應手了,憑藉著自己過人的業務能力和一些資源,他能接到不少的設計單子。

在採訪的過程中,小泡還談成了一個單子

不過他有分寸,他有自己關於副業的原則:「做設計第一點,不接急單。」

因為有設計需求的人很少,覺得設計好很重要的人就更少了,對於太麻煩的客戶單子他接了第一次就不再合作了,比起消耗自己做一些自己也不滿意的東西,還不如不做。

(圖文無關)

聽起來他接單很「佛系」,但是疫情的來襲,讓所有人的安全感降到了最低點,小泡也不例外,他在疫情之前一個月只需要接兩三場活動的設計單子,副業的收入就會高過主職工作的薪資。

因為疫情的「添碼」,本來因節假日會有許多的活動單也隨之取消,副業的收入像是陡然從滑梯上落下來地降低。目前,他的工資夠還貸款日常開銷,副業的收入也都給了家裡的吞金獸。

小泡在家的工作桌面

對此,他說出這幾句話:「那也沒有辦法」 、「生活也就是這樣了」、「疫情期間不是窮死就是餓死」、「想賺錢也想陪小孩,很糾結」。

雖然很平淡,但是也透出了疫情之下中年人的無奈。

但是我想說,「桑翁失馬焉知非福」,或許回歸到生活,多多陪伴家人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

有人說,南寧的南應該改成「難」,不少人的經歷就像列車經過黑暗的隧道一樣,毫無光亮和希望。

但是有一群努力的人選擇穿過黑暗,迎接黎明,吹響生活的號角。

他們在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時候;面對房貸、車貸、各種生活開銷壓力的時候;當你還在抱怨工作很累、夢想很遠的時候;他們已經為了更好的生活,拼盡全身力氣去賺錢了。

很多人只看到有副業背後光鮮的表面和豐厚的收入,殊不知他們背後儘是汗水。

除此之外,小圈還想多說一句,副業就是主職工作的一種延伸,可能是興趣也可能是人脈資源的積累,絕不是被包裝成「實現財富自由」的一種生活方式。

人的精力有限,副業誘人,但主業是本,若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是得不償失的。

正如金伯莉・帕爾默 在《斜槓創業家》所寫的那樣,「全職工作和副業工作都能出色完成的秘訣在於,通過光明正大的、道德的方式,找到能夠將兩份工作聯繫起來的紐帶。」

總之,不管有沒有副業,工作都需要努力,畢竟,「成年人的底氣,是錢給的」!

*本文特別鳴謝

@小雅、@梅亞晨、@十一、@王小泡接受採訪

願他們的努力都能得到自己的收穫!

(排名不分先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65ab8e99c39a1d5cc9fd6f20025a1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