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又時尚,戶外運動「搞定」年輕人

2022-08-25     燃財經

原標題:野性又時尚,戶外運動「搞定」年輕人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 | 陶 淘

編輯 | 饒霞飛

陸沖板、槳板、飛盤、釣魚、攀岩……這些戶外運動正在逐漸超越密室、劇本殺、狼人殺等室內活動,成為年輕人娛樂、社交的新寵。

在北京市朝陽區,被稱作 「東方塞納河」 的亮馬河一帶,喜愛戶外運動的年輕人,在這裡掀起了一股 「野性」 浪潮。

在過去的兩三年間,室內消費空間的受限,激活了戶外休閒的潛能。難以抵達遠方的90後、00後,有著對大自然的天然嚮往,這也是他們常駐紮在亮馬河畔,將遠方 「搬入」 近處的原因。

剛上班了一年的Alice,經常在亮馬河畔玩陸沖板。與滑板不同的是,陸沖不用反覆蹬地,靠身體搖擺扭動就能滑行,「這讓我有一種仿佛在水面上滑行的絲滑錯覺,也是我這種不會游泳卻羨慕玩槳板的人,愛上陸沖板的原因。」

Ken則是一位每日都在亮馬河邊釣魚的90後。一個周五的晚上,7點出頭,Ken在位於藍色港灣正門對面的河邊,倚靠著欄杆,獨自一人垂釣。6點半從藍色港灣下班、才釣了半個多小時的他,網兜里已經裝了6、7條魚。

圖/Ken在下班後釣起的魚

來源/燃次元拍攝

「我喜歡釣魚是因為,當我盯著魚鉤和浮標,永遠不知道下一條釣起的是什麼魚,那種未知的感覺,讓我覺得很興奮。」 Ken認為自己痴迷釣魚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骨子裡仍然繼承的狩獵基因,「我們不再打獵了,但我們在釣魚時也可以獲得類似的快感。」

另一位在朝陽公園草坪上時常玩飛盤的95後網際網路大廠員工林珏,近日從一位資深劇本殺玩家,搖身一變成為了飛盤愛好者。

頭幾年,在劇本殺活動中滿足了沉浸式娛樂需求的林珏,在入坑不到2年後感受到了劇本殺久坐腰疼、劇本良莠不齊的弊端,這些都成了他後來棄坑的原因。

2021年,也就是疫情後的第二年,一次偶然的機遇,林珏接觸到了飛盤活動,很快被種草了,因為「喜歡在草坪上飛躍時,那種大汗淋漓的感覺」。

年輕人對戶外運動的鐘情,也反映在了公開的數據上。

美團數據顯示,今年6月以來,陸沖培訓體驗課的銷量與年初相比,上漲了19倍。

百度指數顯示,在1年前的8月11日,飛盤和露營的搜索數據分別為298和628。而到了今年,露營和飛盤的搜索小高峰分別達到了4125和5731,與去年8月相比分別增長了556.8%和1800%。

圖/近一年飛盤、露營的百度指數

來源/百度 燃次元截圖

B端的市場也顯現出了戶外運動企業的蓬勃增長。據天眼查數據顯示,5-10年間註冊的戶外運動企業,目前處於存續狀態的數量為20027家,1年內註冊的是76476家。1年內註冊的戶外運動企業,相比於5-10年間平均註冊量,激增了1800%。

不過,戶外運動熱潮究竟會否常青,還取決於很多因素。

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激情與好奇心之外,戶外運動想要長期俘獲90後、00後,還需滿足社交屬性與時尚屬性,並且這項運動需具備易上手、高性價比與可復玩的特點等等。

另一方面,戶外運動的高風險性,也時刻警醒年輕人合理安排運動,切忌盲目跟風。

野性的呼喚

戶外運動熱潮的興起,首先離不開年輕人對健康體魄的追求。

「無論是徒步、登山、飛盤、槳板還是陸沖板,在這個我們無法躺平,卻又很難 『捲動』 的時代,人們更需要親近自然,與自然對話,在這種狀態中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放鬆,緩和內心的焦躁情緒。」 體育諮詢公司關鍵之道的創始人張慶在闡釋戶外運動的火爆時,對燃次元分析道。

自從玩起陸沖板之後,去年剛剛入職的Alice,改變了從前上班無精打采的狀態,每天通勤的路上能抽空看點閒書了,「本來總覺得鍛鍊是浪費時間,現在發現自己反而精力更旺盛了。」 Alice透露。

不同於Alice喜歡的 「動態」 運動主要帶來的健身效果, Ken鍾愛的釣魚,則是修心居多,「在這個浮躁的時代,釣魚能給我帶來內心的平靜。」

此外,對於年輕人來說,總有一些激情,需要流汗去釋放;也總有一些好奇心,需要通過 「狩獵」 去滿足。這些都是戶外體育運動能夠帶來的歡樂。

在很多人眼中,像Ken這樣每天上午上班前、下班後,會分別垂釣兩個半小時魚的人,會被冠以 「佛系」的標籤。但他從不覺得枯燥,專注地望著河面,等到浮標動起、用力一拉,Ken總是會在魚兒上鉤的時候,有收穫獵物的那種狂野的成就感。

也是因為此,這種曾被認為是老年人的運動,現在在更廣泛的年齡段中普及了開來。在抖音上搜索釣魚相關話題,可見1456.7億次播放,其中,網紅釣魚達人 「天元鄧剛」 的抖音粉絲量已經達到了3200多萬人。

圖/林珏的飛盤社群好友玩飛盤

來源/林珏提供

飛盤也是近期 「翻紅」 的一項運動。只要有一片空曠的場地,各種投接方式十分廣泛,可以盡情揮灑汗水,是它廣受歡迎的原因之一。林珏就很享受和朋友一起盡情奔跑,他熱衷這項能釋放內心壓抑的運動,「會覺得心中的塊壘都消解了。」

95後大廠上班族黑黑酷愛登山,也是因為無法抵擋對遠方美景的好奇與渴望。

2020年之前,黑黑每月都會抽空爬大廠附近的百望山,還有天然氧吧香山。最近,黑黑可以遠行的地方少了,登山在她生活中的頻次也就此增加。她攀登了北京的銀山塔林、百花山,挑戰的高度,已經從300-500米,增至了2049米。

「一架微單、一座山,無盡風光在險峰。」 黑黑如是說道。

從自上而下到自生長

更廣泛、多層次的交友圈,是諸多年輕人願意長期參與戶外運動組織的原因之一。

「戶外運動的社群中,不僅僅是90後、00後,中年人也是不少活動的常客;因此,年輕人在這裡,可以從一個封閉的小圈子,走向一個更 『open』的社群。」 張慶談到。

黑黑就曾記得,有一位同行的登山愛好者,數年前爬過吉力馬札羅山,「那是接近6000米的非洲屋脊,我的體力現在肯定是望塵莫及。不過,聽那位姐姐描述差點斷氧的登山歷險記,我也仿佛親歷了一次,這種『體驗』 多重人生的感覺,很棒。」

上手門檻更是直接決定了某個品類休閒娛樂市場規模的天花板。

在密室、劇本殺與狼人殺的 「戰場」 上,常常會出現因水準參差帶來的 「新老玩家鴻溝」,這成為了勸退一些年輕人加入的原因。「相較而言,飛盤、槳板、陸沖板的上手門檻就要低很多,這也是後者會在更廣泛的人群中普及的原因。」林珏表示。

疫情之後,高性價比也成了年輕人在選擇娛樂消費時,更為關注的因素。一場60-90分鐘的密室逃脫開銷就在200元左右,這在很多Z世代年輕人看來,遠不及兩次全天戶外運動的性價比高。

此外,林珏還提到了休閒娛樂的可復購性,「劇本殺確實有趣,但畢竟一個劇本只能玩一次,我總是需要去尋找質量高的新劇本玩。而劇本殺行業目前劇本的上新速度較慢,質量也良莠不齊,我就漸漸脫粉了。」

「時尚感」則是林珏喜歡飛盤的另一個理由,也是在他看來大量戶外運動受年輕人追捧的主要原因, 「在草坪上奔騰的時候,一身輕盈的運動裝,加一頂淺色鴨舌帽或者紅色髮帶,投擲著五彩的飛盤,整塊草坪都跟著變得生動起來。」

除了自身的吸引力,戶外運動之所以能在當代年輕人中流行,更是有許多時代的背景。

「近年來,休閒運動的發展,一定程度上還得益於國民經濟的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長,擴大了內需。」 國內知名槳板品牌Molokai的創始人許峰對燃次元透露。

據《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我國當年人均GDP超過了1萬美元,中等收入群體達4億人,中產階層的人數達到2億人左右。根據歐美已開發國家的經驗,中產階層的文旅消費體驗需求也就此開始出現分層,由一般觀光式消費,向內容驅動的主題性文旅消費過度,體育旅遊作為主題之一,也開始受到熱捧。

戶外運動主題社群 「沙漠之洲」的主理人掌掌,就是在兩年前的一次三亞戶外主題旅行中,愛上了槳板這項運動的。「像這樣的活動,可以很好地普及一些小眾的戶外項目。」 掌掌告訴燃次元。

戶外運動熱度的提升,還與體育運動在國家戰略層面的推進與傳播密不可分。

「比如,7、8年前火起來的馬拉松運動,當時有許多地方政府舉辦相關比賽,這成為了馬拉松運動破圈的原因之一。」 張慶表示,「不過,即便後來政府不再頻繁舉辦馬拉松比賽,但當時,馬拉松已經開始走向民間,民企加入比賽的籌辦隊列,自發的熱情已經被帶動了起來。」

飛盤也如是。

據了解,在今年4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通知》,公布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體育與健康等16個課程標準,極限飛盤作為新興體育項目被正式列入義務教育階段課程。

「全國槳板教練統一的考證方案,也是去年明確的。」 朝陽公園某水上運動中心的一位教練向燃次元介紹,這也推動了這項運動的迅速普及。

「體育+旅遊的跨界政策,也是近些年戶外運動掀起熱浪的原因之一。」 許峰分析。

2021年12月,《「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提出,「實施體育旅遊精品示範工程,以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等重大體育賽事為契機,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體育旅遊精品線路、精品賽事和示範基地,規範和引導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建設」。

也正因為此,滑雪、滑冰、登山、越野等活動,在自上而下的帶動之下,吸引了更多年輕人。

戶外運動的民間組織就因此持續壯大。

如今,曾在旅行社工作、今年6月辭職後創立運動社群的掌掌,正是希望能作為民間這股力量中的一分子,推動戶外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同樣是6月辭職創辦運動社群的、「Mark帶你玩戶外」 的主理人Mark,在不足兩個月的時間裡,已將社群規模從0發展至800以上。

圖/掌掌帶領的 「沙漠之洲」戶外運動社群活動照片

來源/掌掌提供

戶外運動器械的市場規模也在隨之自生長,這體現在了各大電商平台的銷售數據上。

據星圖數據統計,618期間(5月31日至6月19日),全網消費成交額中,運動戶外品類全網銷售額達249億元,同比增長約9%,緊隨家用電器、美容護膚之後,位居全品類三甲。

此外,據京東小時購、京東到家2022年 「618」 期間數據,平台運動戶外用品同比增長662%。《百度×京東618消費趨勢洞察報告》也顯示,便攜桌椅床、救援裝備、帳篷/墊子、野餐用品成交額同比增長分別達541%、227%、165%、142%。

各種戶外裝備銷量的提升,不僅得益於新晉的玩家,還有資深戶外運動愛好者對裝備升級的需求,如需要攀登高山的黑黑,在去年首次置備了手杖、登山鞋。

據許峰介紹,他創立的中高端槳板品牌Molokai,今年銷量同比兩年前翻番,消費者也是進階的槳板玩家為主。

戶外運動需要理性的底色

從自上而下到自生長,年輕人對戶外運動的喜愛,為戶外運動的可持續發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不過,在張慶看來,從產業的角度而言,戶外運動的各個垂類項目,多半還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目前,在槳板、飛盤等領域,無論從裝備、訓練,還是到賽事規模,都還只是新興的運動。在資本領域,更多的也是自籌資金。」

譬如,掌掌和Mark,就是自己創業加入戶外運動這個垂直賽道的典型。

IT桔子的數據也顯示,2022年,國內戶外運動和極限運動的投資數量僅1起,金額為1.95億元。2021年為12起,投資金額為28.7億元,在同年體育總投資金額的476.72億元中,占比僅6%,不及大眾健身、電子競技等細分類型。

但張慶對該細分產業向上生長的勢頭,也很有信心,「作為製造業大國,我國此前在體育器材領域就是全球的工廠,如今,逐漸從代工廠慢慢轉向自有品牌,還是可以從之前借鑑經驗的。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擴大,資本也會隨之而來。」

除了資本層面的考量,衛生與環境,甚至是人身安全等問題,更是戶外運動長期發展面臨的隱疾。

日前,許多年輕人對時尚的盲目追求,使得原本被賦予 「健康」、「陽光」的一些戶外活動,最終以悲劇收場。

8月20日,南京市浦口區,一名年輕女子在水庫內玩槳板時,身穿漢服、未佩戴任何防護措施,事發時落水,許多人參與救援,卻仍未能挽回女子性命。

更早之前,8月13日,在成都市彭州市龍漕溝景區,一場山洪裹挾著泥沙,更是淹沒了前去野營、野泳、野釣的7條鮮活生命。

「潮流戶外運動因為時髦的穿搭和美麗的風景,總是在社交媒體上頗具吸引力,比如小紅書、抖音等平台上傳播的戶外運動,更容易獲得年輕人的青睞。」 張慶表示。然而,在他看來,社交平台傳播的B面,是一些潮流生活方式的無序擴張,「在這一點上,媒體既要推動,同時又應該幫助樹立安全觀。」

如今,在小紅書上搜索露營,可以搜到有關筆記401萬+,飛盤則是48萬+,小眾運動槳板的相關筆記也達到了5萬+。在這些詞條下的聯想條目中,XX穿搭都高居前五位。可見時尚與戶外休閒活動之間,有著天然的紐帶。濾鏡給予了戶外運動鍛鍊者更 「完美」的公共展現視角,也使得野外郊遊和戶外運動的吸引力,在濾鏡下放大。

圖/小紅書上體育與時尚的重相關性

來源/燃次元截圖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在龍漕溝山洪事件之後,在小紅書上搜索 「龍漕溝」三個字,頁面頂部已經出現了 「旅遊出行,安全第一」的字樣。

社交平台在此次事件過後,對於一些 「野生景區」做了更多的出行提醒,相關的政策與管理規範,也需同時跟進。

掌掌提醒,「比如像槳板這樣的水上運動,由於槳板的寬度和運動參與者容易落水的特性,對於水域和水質就都有要求,需要相關政策的規範化。」

張慶也表示,「對於一項運動的興起來說,再多的吸引力,也不及一丁點安全事故帶來的毀滅性打擊,比如露營地、槳板水域的選擇,培訓的標準化等等。」

那些追求戶外休閒娛樂的爽感、卻樂極生悲的年輕人,給所有熱愛戶外活動的90後、00後敲響了生命安全的警鐘。

年輕人對戶外運動的熱愛,不會就此終止,不過,在追逐野性與時尚之外,參與者顯然更需要一層理性的底色。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中掌掌、Alice、黑黑、林珏、Ken、Mark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576e8d13346c6c77484348811f4b9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