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的辨真識假

2020-07-22     中藥傳承

原標題:天麻的辨真識假

天麻為蘭科植物天麻的乾燥塊莖,是常用的名貴中藥材,始載於《神農本草經》。

天麻是一種治療眩暈病的重要藥材,性味甘平,入肝經,主要功用為平肝息風,凡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通紅、頭重腳輕、或者肝風內動引起的高熱驚風、癲癇抽搐、角弓反張等,以天麻配伍其他藥物服用,常有良好的效果。

臨床上廣泛用於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頭痛眩暈,手足不遂,肢體麻木,風濕痹痛等症。

天麻是一種常見的藥食兩用的植物,天麻燉雞、天麻煲魚等藥膳食譜深受常患頭疾人群的喜愛。

由於天麻價格昂貴且需求量日益加大,市場上有些商販在巨大利益的驅動下,常用其他偽品冒充天麻或摻假兜售,欺騙消費者。

市場上常見的假天麻有紫茉莉根、大麗菊塊根、馬鈴薯、芭蕉芋地下莖、毛芋頭等,這些植物根莖形狀與天麻十分相似,有時真假難辨,需要掌握要領進行鑑別。

天麻的辨別方法

天麻鑑別口訣:「鸚哥嘴,凹肚臍,外有環點乾薑皮,松香斷面要牢記。」

1、地下塊莖為卵圓形或橢圓形,經加工蒸製乾燥後通常呈長橢圓形,略扁,有的彎曲,長5-12厘米,寬2-6厘米,厚0.5-5厘米。

2、微透明,外表呈黃白色或淡黃棕色。

3、在頂端有乾枯芽苞(俗稱"鸚哥嘴")或有殘留的凹陷莖基。

4、下端有自母麻脫落後而形成的圓臍形疤痕(俗稱"肚臍眼")

5、表面黃白色至黃棕色,有縱皺紋(「乾薑皮」)及由潛伏芽排列而成的橫環紋多輪(「芝麻點」)。

6、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黃白色至淡棕色。

7、角質狀,無纖維性,無分枝。

8、味微苦而甜,嚼之發脆而粘牙。

天麻有冬麻和春麻之分,以質地堅實沉重、有鸚哥嘴、斷面明亮、無空心者為佳;春麻質量較次,質地輕泡、有殘基莖痕、斷面晦暗而空心。

假天麻的辨別方法

常見的假天麻主要有以下幾種:

馬鈴薯:別名土豆,來源於茄科植物馬鈴薯的乾燥塊莖,大小和形狀較似天麻,但頭部蘆頭為人工紮成,表面頭點狀的鬚根痕環紋,干透後有細裂縫。塊莖呈長橢圓形,壓扁狀,表面無溝紋及皺紋,鸚哥嘴及點狀環痕均為人工捏造。粗製品斷面無光澤,顆粒;光滑品斷面角質狀,味淡稍甜。

大麗花塊根:別名大麗菊。塊根扁縮,紡綞形,象牙白色,有細小的平行紋理,體輕,味淡微甜,嚼之粘牙。

大麗花塊根

紫茉莉根:別名胭脂花。根呈長圓錐形,有縱溝及星點狀下陷或小洞狀的鬚根痕,味淡、有刺喉感。

芭蕉芋的根莖:頂端有莖基,灰棕或灰黃色,半透明,質堅硬,表面可見微突起而不連續的鬚根痕。

羽裂蟹甲草的塊莖:別名羊角天麻。外形似天麻,環節明顯,但無鸚哥嘴,質堅,表面有不規則溝紋及皺紋,並有疣狀鬚根痕,一端有殘留莖基,略下凹,圓形。

芋的一年生塊莖:呈壓扁狀,有縱溝及皺褶,頂端有芽苞殘基,下端有棕色的圓形疤痕,斷麵粉白色,微甜有麻舌感。【黃精根狀莖】:別名老虎姜。有結節,有細皺紋及稍隆起的環節,莖痕明顯,呈圓盤狀,俗稱雞眼,其上布有許多小麻點,味甜,嚼之有粘性。

栝樓的乾燥塊根:呈不規則的圓,紡綞形,一端有莖基殘留或紮成短嘴狀。縱斷面富粉性,有黃色筋脈條紋。

商陸乾燥根:別名山蘿蔔。呈紡綞形,頂端常有莖基殘留或兩端均為切面痕,可見同心環狀層紋,外表可見鬚根痕,味淡,麻舌。

商陸原植物

大九股牛的塊根:別名羊角。多呈紡綞形,一端常扭曲成羊角狀。表面有鬚根痕及線樣橫環紋,頂端有殘莖基,味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3r5fHMBiuFnsJQVgEF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