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中國7000多公里之外的德國慕尼黑,正在上演一場電動化的盛會。儘管包括STELLANTIS集團、沃爾沃、路虎、豐田、日產等諸多跨國車企均為到場,但本屆車展的熱度和影響力並沒有太多影響。
其一是因為東道主大眾、奔馳、寶馬領銜的電動化陣容聲勢浩蕩,其二,則是以比亞迪、零跑、小鵬等為代表的一批中國品牌參展,引發了國內外各界汽車圈內人士的廣泛關注。那麼,站在電動化的風口浪尖,中國品牌在慕尼黑車展的表現幾何,自然也是外媒爭相報道的話題。
中國品牌已成「主角」
據統計顯示,在本屆慕尼黑車展上亮相的中國品牌是2021年的近兩倍,各大品牌所展出的車型也涵蓋了從微型車到豪華車的大部分細分市場。儘管有些展出的新車僅限於彰顯設計理念與技術實力,未來並不會引入歐洲市場,但也有足夠多的新車型來吸引歐洲的潛在買家。
翻看主流歐洲媒體對本屆慕尼黑車展的相關報道後不難發現,有關中國品牌的消息已占據了這些媒體半數以上的篇幅。甚至有外媒還專門針對中國品牌的全新車型進行了詳盡的匯總和分析。
例如在知名汽車網站Automotive News Europe的報道中就指出,隨著中國品牌越來越多地瞄準競爭激烈的歐洲市場,隨著比亞迪、極氪、零跑等新車型車型在慕尼黑車展上的亮相,也將對歐洲品牌帶來前所未有的威脅與挑戰。
與此同時,德國媒體automobilwoche也表達出了同樣的觀點。
在相關報道中,automobilwoche表示:「與過去不同的是,車展的『主角』已經不再是來自大眾或奔馳的新車型。相反,在展台上最吸引眼球的是來自於中國的蔚來、比亞迪,或者小鵬、零跑等品牌。
automobilwoche還舉例稱,在本屆慕尼黑車展上,大眾品牌的純電新車型仍然只展示了其早已發布的ID.7,但比亞迪海豹的亮相,無疑將對特斯拉構成新的威脅。例如海豹的續航里程將超過700公里,價格在4萬歐元左右,最重要的是配備了更現代的刀片電池。
除了整車品牌引發巨大關注外,包括地平線、黑芝麻、商湯、禾賽等中國技術供應商也悉數亮相。在外媒的報道中感嘆道,博世、大陸集團和法雷奧等歐洲供應商巨頭,在自動駕駛、電池技術和軟體等領域也同樣面臨著來自中國競爭對手巨大壓力。
並且,隨著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的持續擴大,未來也將推動中國汽車工業在歐洲市場的影響力。汽車網站just-auto.com在報道中提到,在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銷量持續上漲。
相比之下,大眾、豐田和本田等非中國品牌的銷售額則出現明顯下滑。同時,奇瑞、上汽、吉利和長城等新能源車型的出口大戶,也都在積極拓展包括俄羅斯、歐盟、中東和東南亞在內的全球市場份額。
進軍歐洲「迫在眉睫」
現階段,隨著中國品牌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方面已經取得的巨大領先優勢,越來越多的歐洲車企在面對轉型的過程中,已經意識加強到與中國的合作才是解決當前困境的最佳方案。同時,中國品牌藉助常態化技術輸出,也將為打開歐洲市場增添新的源動力。
在本屆慕尼黑車展期間,包括小鵬、零跑等新勢力品牌就紛紛透露了未來進軍歐洲市場的規劃。此外,包括比亞迪、領克在內的傳統品牌也逐步向歐洲擴張,瞄準關鍵市場並建立更多的零售網絡。
面對著中國品牌的「來勢洶洶」,歐洲車企所感受到的威脅程度自然也將越來越大。在瑞銀集團最新公布的分析報告中就明確指出,在比亞迪等品牌的帶領下,到本世紀末,中國汽車製造商在歐洲市場的份額將出現成倍增長。
瑞銀集團的分析師表示:「未來10年左右,全球汽車行業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價格更實惠、生產成本更低的中國電動汽車勢不可擋,西方汽車製造商或將失去1/5的全球市場份額。
其實,對於過往的中國品牌而言,以如此龐大的陣容參加海外車展的情形並不多見,在中國媒體看來,這是一種彰顯民族自信,志存高遠的表現。但中國車企實力究竟如何?以「毒舌」著稱的歐美汽車媒體們給出的是一個個驚嘆和讚賞。
他們不僅感慨帶有中國氣息的全新車型,也同樣驚嘆於中國車企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方面所取得的發展,還有比歐洲品牌更具吸引力的價格。由此可見,在汽車業轉型的道路上,中國品牌的力量已經不容小覷。未來伴隨著中國品牌「出海」的提速,在拓寬全球化的基礎上,歐洲的大街小巷中,也必然會越來越多中國汽車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