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刷朋友圈時看到有人說:《小歡喜》選演員怎麼不選我媽呢,絕對本色出演。
這幾天,一直聽人議論這部劇拍得很真實,中午下班,我就在辦公室追劇了。
講了三個高考生家庭的故事。
其中,有一對父母是海清和黃磊飾演的,兩口子當年都算是學霸了,可兒子方一凡卻是個學渣,各種調皮搗蛋。
還有一對離異的夫妻,是陶虹和沙溢扮演的,陶虹自己帶著女兒,把所有的心血都用到了她身上,孩子很爭氣,在全年級中成績都很靠前。
02
我今天要說的,主要是第三個家庭,父親是區長季勝利,媽媽是賢妻良母劉靜。這些年,兩口子一心撲在工作上,季勝利幾次調動升遷,官越做越大,可卻顧不上管孩子。
兒子季楊楊先是跟著奶奶,奶奶去世後又跟著姥姥姥爺,每次開家長會的都是舅舅。
等到季楊楊高三這年,兩口子才從外地調回來,雖然他們努力和兒子製造溫馨的家庭戲碼,但孩子已經長大了,脫離父母生活那麼多年,想要融入真的有點難度。面對「空降」的父母,季楊楊跟他們很疏遠,也不服管。
從血緣上來說,他們是最親的人,但事實上,卻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們相互都不理解,大人覺得自己是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孩子覺得自己委屈,從小到大像個孤兒。
他們剛住到一起沒多久,就發生了各種雞飛狗跳。
一天,媽媽劉靜做了一桌子菜,等季楊楊放學回家,爸爸季勝利也為了有個好氣氛,專門買了一束鮮花,製造一個儀式感。
想不到兒子去了賽車場,連個招呼都不打,電話也聯繫不上,兩口子心急如焚等到晚上十點多,季楊楊才回來。一直隱忍的季勝利終於爆發了,和他嚷了起來。
最終,父子倆不歡而散。
好在,季勝利也意識到對孩子的虧欠,他說,如果讓他重新選擇,他寧可找一個輕鬆的單位,陪兒子長大。
這部劇,讓很多家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父母,為了讓日子過得好一點,選擇出外謀生,把孩子留在老人身邊。
03
在追劇的時候,螢幕上出現了一道互動題:你覺得對孩子來說,物質基礎和陪伴哪個更重要?
我選擇了陪伴,有百分之七十多的人和我選擇一樣的答案。
有人總是把孩子的叛逆歸結為青春期,說等他長大就懂事了。
並不是。
如果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一直是疏遠的,長到多大也不會親密無間。
有一位教育專家說過,十年以後,你不會因為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而後悔。
04
想起去年冬天,我去朋友的公司,在門衛登記時,我發現看門大爺器宇軒昂,說話一套一套的,怎麼看和他的身份都不搭。
到了朋友辦公室,我八卦打聽這位大爺。
朋友說,這位老爺子原來是某單位的一把手,曾經可是風雲人物,老伴也挺厲害,比大爺的級別並不低。但,他們的兒子太不省心。
前些年,夫妻倆一心撲在工作上,孩子大部分時間都跟著保姆,也不管他,只要不哭就行,愛怎麼玩就怎麼玩。每天兩口子回到家時,孩子基本都睡了,雖然一直住到一起,但真正相處的時間卻很少。
他兒子長到十幾歲,叛逆得要命,你說往東他非向西,不是逃學就是和同學打架,好事找不到他,只要老師請家長,每次都有他。
好不容易哄著讀了個專科,父母拼著兩張老臉給他找了個國企上班,但他從來都不著調,整天和一群狐朋狗友吃喝玩樂,沒錢了就找父母要。這兩年更加來勁了,乾脆染上了賭博的壞毛病,欠的到處都是錢,老兩口那點積蓄早就敗光了,還動用公款,被單位開除了。
媳婦也和他離了婚,扔下兩三歲的小孫子,每天由老太太帶著,大爺就出來打工,多掙點錢給兒子還帳,本來挺好的日子,因為兒子的不成器過得亂七八糟。
那位大爺經常後悔自己沒有早點管孩子,現在再想管也來不及了,但也不能眼睜睜看著他不管,本來老兩口挺高的退休金,還是填補不了他捅下的黑窟窿,弄得這麼大年紀還要出來看大門。
龍應台說: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
是的,如果你一直沒有參與孩子的成長,等他(她)十歲以後,就算你百般努力拚命補償,也很難走到他(她)心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