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劇職業女性圖鑑

2022-07-12   單向街書店

原標題:港劇職業女性圖鑑

《陀槍師姐》

不必裝蠢

做女人不應甘心去作花樽

把握青春

齊踢走保守理論

——《女人本色》

不久前慶祝香港回歸 25 周年的活動上,這支《陀槍師姐》的主題曲被再一次唱了出來。同場的粵語歌合輯中,還出現了《鑑證實錄》的身影。

作為香港流行文化中的經典作品,這兩部劇集都來自同一個出品方:香港無線電視台(TVB)。

TVB 成立至今已 55 年整,產出的職業劇跨越從古到今的各行各業,也塑造出一批有力量的女性角色。她們積極進入長期由男性把持的行業和領域,從不缺少與其爭奪話語權的勇氣和實力。

《壹號皇庭》

這些角色所表現出的女性精神和生活態度,給螢幕前的女孩們提前埋下了職業選擇的種子,鼓勵著她們去追求智慧、專業和人格的獨立,以及主動去正視自己的野心。

「不必虛驚/先生請冷靜/告訴你/女人已起革命。」 

配槍女警

1995年,香港警方正式要求新招募的女警也必須接受槍械訓練,並配槍出勤。這一舉措是整部劇的前因,劇中兩位主角也成為劇中的第一代「陀槍師姐」。

《陀槍師姐》第一次把目光聚焦於女警,重點刻畫女性的成長:主動投身警界的陳三元是單親家庭中的長女,生猛好勝;另一位是面臨丈夫出軌的「師奶」娥姐,為了養家才不得已轉成薪水更高的女警。

《陀槍師姐》

身為女警也會遭遇一系列的職業歧視:不適合女性體型的手槍和槍套、出勤時遭受到的惡意和男同事以保護為名的打壓,在劇中都沒有作迴避處理。

《陀槍師姐》

還有最常被質疑的體力問題——從初受訓時扳機都扣不動的螞蟻力氣,成長為制服殺人犯上頭條的智勇女警,娥姐用地獄般的體能訓練提供了一條標準路徑。

談判專家

TVB 的警隊相關職業劇中盛產不同的女性形象,除了初級警員,還有警隊各個部門的中高層人物,她們提供了一個理想的職業目標,意味著在女人在職場中的位置並不低於男性。

《談判專家》

香港的社會環境既開放又保守,《談判專家》中的簡潔就成長於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體弱的母親為了生兒子「傳宗接代」而死於難產,也讓她在長大後更加痛恨大男子主義。

生活的不順也不會影響職業素養,同樣是被伴侶和好友背叛,她也能去勸說一個第三者不要自殺,不僅脫離了情緒化的刻板印象,更表現出高於劇中男性角色的掌控力。

《談判專家》

消防員

《烈火雄心》系列對消防及幾個相關職業的女性等均有展開:有為了還債和擔起全家生計而報考消防員的女白領;也有從不良少女成長起來的救護隊員。

劇中對人物的道德瑕疵也沒有避忌,成熟自主的新女性也會介入下屬的婚姻;劇情一一敘述了她們的不完美,比起一味歌頌人物的犧牲精神更加真實可信。

《烈火雄心》

海關特遣隊隊員

《雷霆第一關》最值得一提的是對中年女性角色的塑造,汪明荃飾演的海關特遣隊監督已年過五十依然嚮往愛情,兼具溫柔與理性。

中年職場女性在工作與生活中打拚的姿態,所提供的人生可能性就是最積極的意義。

《雷霆第一關》

交通警察

港劇常喜歡在人物的名字上做文章,人物的勇猛強勢經常會體現在名字里,比如陀槍師姐里的交通警察衛英姿。

《陀槍師姐 3》

廉政調查員、高級督查

還有《廉政追緝令》中身處高位的葉幗英,這個名字像一個衣缽被沿用到《法證先鋒》的重案組高級督查身上,機敏的頭腦跟利落的身手也一併傳承了下去。

《廉政追緝令》

《法證先鋒 2》

記者

TVB 職場劇在媒體這個行業上著墨不多,前有《第三類法庭》的蠍子女韋海怡,後有《畢打自己人》的雜誌社主編殷賞。

《第三類法庭》

打自己人》

但對於社會正義的追求才是這個職業最為人稱道的地方,《刑事偵緝檔案》中的高婕正是其中一個典型。

因為身為拆彈專家的父親在任務中犧牲,高婕只能在母親的反對之下將志願從警察修改為記者,整天奔波於案發現場,跟著警察一同查案。

《刑事偵緝檔案》

她的個性勇敢直接,會跨上相機衝去治安不好的地方跑新聞,面對案情真相更有窮追不捨的精神。

《刑事偵緝檔案》

《刑事偵緝檔案》系列除了塑造出了高婕這一熱血女記者形象之外,對於其他女性甚至是兇犯都有著豐滿的刻畫,探討了伸張正義的邊界與少數群體的生存空間。

法醫

《鑑證實錄》的故事基於一位驗屍官對鑑證科的講述,其中的法醫聶寶言也成為醫療類角色中最出圈的女性。她在案發現場掀起警戒線的那一幕,讓法醫這個職業正式走到了台前。

《鑑證實錄》

這一行有著嚴苛的准入門檻,在大眾的認知中還被貼上了冷血又晦氣的負面標籤。聶寶言在劇中的第一次出場,就以相親對象的反應點明了這種偏見。

《鑑證實錄》

這個角色的魅力全部來自知性氣質和冷靜幹練的專業表現,這也是很多女孩對成年自我的投射,法醫一職也連帶著成為了她們理想中的專業。

《初入職場的我們》法醫季中的選手屈軼齡談及自己法醫初印象,就來源於聶寶言。

屈軼齡微博

急診室醫生

TVB 的職場劇多立足於生活,展現出的專業細節和人物行為都像在現實中真正地發生過。光是醫療劇這一個門類就深入到各個科室,講述醫生護士等不同醫務人員的工作日常。

《妙手仁心》

《妙手仁心》里中的急診室醫生 Jackie 有著颯爽幹練的外表,救助傷患時奮不顧身,面對感情又執著堅定。

這個系列本質上更接近於男人戲,但女性角色都大方立體,不為了男人而雌競;這些成熟女性間的友情相互理解又彼此支撐,給年輕女孩們提供了可貴的範本。

《妙手仁心》

心理醫生

港劇職業女性角色的流傳既得益於她們的專業形象,也離不開她們在劇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愛情發自對彼此人格的欣賞,不存在依附,合不來也絕不勉強。

《刑事偵緝檔案 4》的武俏君是服務於警隊的心理醫生,她理性而豁達,對待愛情勇於追求又能瀟洒放手。劇中對她愛情戲份的展現多過專業上的描寫,但不影響這個堅定的女性形象成為成為觀眾記憶中的亮點。

《刑事偵緝檔案 4》

護士

護士的職業生活在港劇中少了些驚心動魄,《紅衣手記》這部稍冷門的小製作劇集是聚焦於護士群體的溫情小品,更側重於生活化的治癒。

醫院中的角色有女醫生也有男護士,《紅衣手記》在人物設定的環節就已經陳述了性別與職業角色的非必然性。

《紅衣手記》

飛行師

《衝上雲霄》的主要人物分為兩撥,前一輩的女性在機場只從事空姐和地勤工作,更年輕的那一輩中已經出現了女性飛行員的身影。

《衝上雲霄》

這部劇雖然沒有脫離戀愛戲份過多的定律,但光是女飛行員的人物設置就已領先於時代,與 15 年後的知乎問答相對比,更能體現它的進步意義。

知乎問答

律師

與刑偵、醫療並列為香港職場劇三大題材的還有律政劇,《壹號皇庭》開創了專業劇的先河,從 1992 年起連拍五部,從中走出了律師、檢察官等多個從事法律專業的女性形象。

劇集以案件為索引,用法庭戲為正義做出辯論;也描寫法庭外的社會和人情衝突,延續了女性角色在生活中的果決和獨當一面。

《壹號皇庭》

律師這個社會印象中的精英形象也有更風趣的演繹,比如不斷輸出打工表情包的寶藏劇集《男親女愛》里的毛小慧。

MIss Mo這個律所合伙人開口就是中英文混雜,為人尖酸刻薄又積極進取,一人可以撐起一間律師樓,也談得了鬥氣冤家式的戀愛。

這個角色並不是職場優秀女性的標杆人物,又因為貼近市井生活的缺點顯得更加真實。

《男親女愛》

一個帶有強烈諷刺性的插曲,《男親女愛》的編劇鮑偉聰在離開 TVB 後表示,這部劇的劇本的創作原意是為了泄憤,用劇內的性別戰爭來諷刺電視台內「女權至上」的現象。

台內從董事方逸華到製作部門的多位監製都是女性,她們掌握著權力,包括各部門的生殺大權:「所以有人開玩笑說,在 TVB 做男人不像男人。」

TVB 從開台便已掌權的梁淑怡,到後來常出現在新聞中的曾勵珍、樂易玲,以及台內的金牌監製梅小青都是女性。

正是這些人把女性意識注入了收視率最高的肥皂劇中,從傳統保守的社會價值觀中撕開了一道縫隙,傳遞出性別平等的信息。

《陀槍師姐》

監製戚其義在一次訪問中說到製作職業劇的用意:「職業劇有吸引年輕人從事相關行業的能力……宣傳醫生、律師,(職業劇)在表現社會的進步。」

社會的進步從數據中也得以窺見,從 1996 到 2016 的三十年間,香港所受資助的大學生和勞動人口中,女性所占百分比均有上升,其中進入職場管理層的婦女從 16% 升至 33%。

香港 15 歲(含)以上女性就業比

1991-2021

高知女性是香港上個世紀末的理想形象,不光獲選港姐的陳法蓉和郭靄明都有耀眼的學歷,以職業形象聞名的演員陳慧珊和宣萱等人也具備良好的教育背景,從中不難看出選角的傾向性。

性別歧視的概念也多次出現在 TVB 劇集的台詞中,《古靈精探》中一個新部門報到的情節中,就有女主對他人「默認男性為上級」的性別偏見指控。

《古靈精探》

受益於時代的進步,在這個時期內港片塑造出的職業女性形象五花八門,從現代劇還延伸到了古裝戲,既有精英領域也有市井傳奇。

《創世紀》,商界領袖

《青出於藍》,青年教師

可惜的是,身為女性主義啟蒙教科書的 TVB 在之後並沒有持續輸出有影響力的女性角色,連劇集本身的關注度也隨著香港流行文化一同落寞了下去。

最後一個深入人心的獨立女性形象,大概還是十幾年前《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里的九姑娘。

曾經港劇是電視兒童了解世界的窗口,這些女性角色影響了一代人的職業選擇;如今還在看電視的女孩們,還能接觸到哪些照進人生的角色?

撰稿 - 豬猛猛

編輯 - 殺手

- 今日話題 -

你在影視劇里找到過職業理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