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叔今天在刷手機時彈出了一條推送,推送上顯示牛津大學發布研究,吃雞肉與患癌風險增加相關!
這個推送讓吳大叔嚇得不輕,因為他家裡隔三差五就會燉雞湯。沒想到吃了這麼多年的食材,竟然是致癌物。
吳大叔趕緊打電話讓兒子帶一家人去體檢,接到電話的兒子覺得哭笑不得,現在的老年人總是聽風就是雨的,之後細細給吳大叔解釋了這件事。
但吳大叔還是有點放心不下來,雞肉到底還能不能吃呢?吃了真的會致癌嗎?
一、吃雞肉或增加3種癌症風險?可信嗎?
這個說法來自於一篇「牛津大學新研究:吃雞肉關聯患癌風險,包括三種特定癌症」的帖子。
帖子稱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對47.5萬英國成年人的飲食及習慣以及2006~2014年的患病數據進行了調查,共發現有2.3萬人罹患癌症。
通過分析發現,攝入雞鴨等家禽類食物與黑色素瘤患病風險增加呈正相關關係。具體來看,每日攝入30g禽肉,會導致黑色素瘤發病風險增加20%。前列腺癌也會因此升高患病率。
但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師王思露表示,該研究的結論十分片面,並不具有代表性。且沒有明確證據表明攝入雞肉會增加癌症的發病風險,更多是表明了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不能作為雞肉會導致癌症發生的權威證據。
相反,雞肉是個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其內里的蛋白質與人體結構相近,可以很好幫助人補充營養,且是個低脂肪的食物,適量攝入對健康有益,吃雞肉與癌症之間沒有過多的聯繫。
二、「速成雞」激素含量超標,土雞更營養?
還有傳言稱,現在市面上所售賣的雞肉都是「速成雞」,營養價值很差,要吃就得吃家養的「土雞」,這個說法是不是真的呢?
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梁清月表示,所謂的「速成雞」其實是經過科學優化的品種——白羽雞,這類品種的雞特點就是生長速度快、肉多且嫩,並不是打了激素後速成的。
雖說雞在生長過程中不會注射激素,但會打抗生素和疫苗來預防疾病,所以部分雞肉內會有一定抗生素殘留,但這些激素一般在3天內即可代謝完畢。
日常購買雞肉要選擇正規場所售賣的,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至於營養方面的問題,土雞和大規模養殖的肉雞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其中存在的些許差異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無論是肉雞還是家養的土雞,都可以食用。
三、想要科學健康吃雞,專家給出四點建議
雞肉是個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師王思露提醒,在吃雞肉時要注意這幾件事,做到安全吃雞。
1、安全買雞,避免風險
購買雞肉要去正規的商超市場,這樣做可以最大程度規避買到問題雞肉。
2、雞肉雖好,需要適量
我國膳食指南建議每日禽畜肉攝入量為40~75g,日常攝入量要有所控制,避免攝入過量給身體帶來負擔。
3、選擇靠譜的烹調方式
烹飪方式要儘量以蒸煮等清淡口味為主,避免煎炸、烤制等方式,這些方式不僅會破壞食物本身的營養,還容易產生有害物質。
4、這四個部位不建議吃
梁清月醫生提醒,雞皮、雞屁股、雞脖以及雞腦這幾個部位建議最好不要吃,這些部位可能存在一些對健康有害的成分,且脂肪含量較高,攝入對健康不利。
四、想要健康長壽,這3種肉真的要少吃
《BMC醫學》上一項涉及50萬人的研究指出,紅肉、加工肉攝入過量與25種疾病發生風險增加相關,其中包括心臟病、肺炎、出血性卒中等。
日常尤其要注意,這三種肉儘量少吃。
高溫烤肉:中國營養學會會員郝孟忠表示,肉類在高溫烤制過程中,會產生苯並芘、多環芳烴等致癌物,長期攝入對健康極為不利。
臘肉:廣東深圳市中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曾瑤池提醒,臘肉在腌制過程中會添加大量的鹽分,讓其內里的亞硝酸鹽含量超標,亞硝酸鹽進入體內會轉換成亞硝胺,該物質是明確的致癌物。
加工肉: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馬冠生表示,日常常吃的火腿、香腸等均屬於加工肉,這些肉內有亞硝酸鹽、硝酸鹽以及醯胺等成分,而這些物質均是致癌前體物,長期攝入對健康不利。
雞肉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日常可以適當攝入,不建議因為莫須有的謠言而給生活飲食帶來不必要的影響。
參考資料:
[1]《可怕!雞的這些部位千萬不能吃?多數人都不知道……》.科普中國.2023-10-07
[2]《雞肉,是癌細胞的「催命符」?警惕,這四個部位真別吃》.成都商報四川名醫.2023-06-03
[3]《我們吃太多肉了!肉吃多了會增加癌症及25種疾病風險!》.健康時報.2023-02-1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